本文根据岳老师的讲座视频整理而成,文稿未经专家本人审阅。

作者简介:

岳老师,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师范大学文津学者、首届科研新秀、首届年度科研人物、优秀共产党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评委,安徽省体育科学学会理事,第三、四届全国体育学科发展青年论坛优秀撰稿人,多家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本科学报审稿人。近十年第一作者发表CSSCI论文16篇,相关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体育报等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项目等课题多项。

本节将主要介绍如何从论文的关键要素倒推文献的功能。文献的功能主要分以下五种:第一,确定论文选题,文献和选题直接相关;第二,构建研究框架,主要指文献能够帮助作者确立研究视角,构建研究框架;第三,观点的催化剂,文献能够帮助我们展开高维度的思考;第四,为研究成果搭台,指如何利用技术性文献、非技术性文献令评审专家信服;第五,文献可以作为论证的材料。

一、确定选题

我们首先来看文献和选题之间关系。先说顺序,拿到一个文献,就要进行比较。这里提到的文献比较是文献间的比较,比如国内与国外的比较,本学科与母学科进行比较。经过这样一比较,你就会产生一些观点,比如某某跟某某就身高、长相、篮球水平等进行比较,就能得到一个非常清晰的观点。有观点就会产生区别,而有区别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国外这样做,这样做为什么好或是不好,我们应该怎么做?有疑问就能诞生选题,这是一环套一环的。

我经常想,选题到底是由问题驱动还是材料驱动?大部分人都说,论文选题是问题驱动的,先找到一个真问题,再展开这个选题,确定方向,进行撰写。刚刚这句话出自李连江的《学者的术与道》。而这本书其实还有另一句话——不如抓住自己有趣也有新材料的课题,直接做自己的研究。仔细思考一下,这句话想表达什么?有些论文写作,实际上并不是纯问题驱动的,而是得到某个新材料后我们立刻就开始写了,然后论文就完成了。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我发表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基于技术性材料,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完成整篇文章。那么论文选题到底是问题驱动还是材料驱动的呢?我认为两方面都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构建研究框架

非技术性文献一般不适合构建论文的研究框架。比如国外的某个政策文件,一般情况下,这些政策文本是不适合构建论文框架的,因为政策是指向实践的。但是技术性文献却可以为我们提供研究的框架参照,让框架变得有理有据。这个技术性文献就是我们常见的研究文献,也可以是相关理论。

伽达默尔曾说:“理解是视野的融合。”这句话是说,你觉得自己的论文如何如何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你的视野要与评审专家、编辑部老师的视野融合在一起。你要清楚,他们是怎么想的,把自己的逻辑套路、思维方法和审稿专家的思维融合。你如果一定要搞一套自己独有的想法,那你就很难写出一篇非常好的论文。因为你写出来的东西大家理解不了。

通俗一点说,就是换位思考。思考审稿人他们在意什么,想要搞清楚什么,然后研究一下论文发表后的因子,怎么提高引用率。建议大家经常看看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的文章。思考一下,这些文章为什么会被转载?我经常阅读新闻文章,还有近几年我们体育学科里引用率非常高的论文。有些论文在短短三五年,就被引用了一两百次,这些论文有什么特征,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若是研究这些,你很容易就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最基本的就是通过论文与作者进行对话,理解作者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写出来的,这一点非常关键。

重申一下,要注意将自己的视野和专家的视野融合,融合之后能产生共鸣,有了共鸣才能共情,然后才能打动审稿人,才能让审稿人接受你的文章。

三、观点的催化剂与高维思考

(一)非技术性文献对产生观点起催化剂作用

论文写作,从感情层面认识的话,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非技术性文献,大家看到的东西差不多。你看文字差不多,排列也差不多。但是从感情到想象的阶段,人与人之间会产生分歧。通过材料,想要表达什么?这一点每个人都不一样,然后通过想象进行判断,展开推理,最终得出一个观点。

再来想一下当我们拿到文献后,是怎么想象,怎么判断的。重点在于,考虑这个问题,而不是回到材料上面,我们要通过这个材料产生不一样的想象,不一样判断,形成不一样的认识。慢慢磨练自己的想象和判断,最终形成一个理性的观点。

(二)多一个思维维度,观点自然就产生

如果你看材料和大家看材料都一样,那么你得出的观点可能也和大家差不多,很普通。但是如果比别人多一个维度、多一个站位,那可能你就能看到和别人不一样东西,你就能产生一些新观点。举个例子,为了解决交通问题,出现了指挥交通的交警,后来又发明了信号灯,但是问题还是没能解决,最终我们创造了立交桥。立交桥的出现,让每辆车得以在各自的轨道上行驶。实际上,最开始人们只知道在一个维度里面考虑问题,利用时间维度,才有了指挥交通的交警和信号灯。然而后来没能解决问题,所以增加了维度,增加了空间维度。多了一个维度,这个问题就顺利解决了,现在车辆在立交桥上熙熙攘攘,非常顺畅。

水的流动也是一样。我常同我的学生讲,你在平面上看水的流动时,水确实是在往低处流,但是如果你站在太空中,再来看地上的水,就会发现,此时它并没有往低处流。当你站在太空中,你就会发现水在往最充分、最自由的地方流动。当你站在地球上,毫无疑问,由于万有引力,水会流向低处。但当你站在太空中,就会得到与他人不同的新观点。有时候,视角能够决定事实。

盲人摸象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吧。许多人都嘲讽盲人,实际上我觉得他根本没有错。在他的视角里,他摸到的确实就是这个东西,实事求是,根本没有什么好嘲讽的。

(三)引用外部资源解决论文内卷问题

这一点和前面讲的有点像。看到大家都读文献,你也得读,你读100篇,别人也读100篇,这就很内卷了。在同一个范围内找研究,是不是很困难?一旦你扩展文献库的范围,引入一些外部资源,你就会发现一些新东西,得到不一样的见解,或许就能成为你的新发现。

(四)创新的实质就是人脑组合资源要素

创新的实质是资源要素的组合。创新不是我们平白无故产生了一种新的事物。我们要明白人类用脑的这个原理,我们的大脑实际上就是把各种要素进行了组合,以此产生新的想法。如果你不给大脑一些要素,那么它根本就无法进行组合。有些学生,在写不出论文观点时,只知道凭空想象,其实这种想象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你脑袋里面没有东西,没有东西怎么能平白无故产生创新呢?这不符合用脑原理。

(五)人情练达即文章:推己及人,在事上磨

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本是一个经常用于评价他人的词。一些人只关心眼前的一点小利,自己小小的欲望已经满足,也就不会关心社会上的、公众比较关注的、影响比较大的事件。毕竟跟个人没有直接关系,但这些事件往往就是一个重要的选题的来源。我们学术上经常提到,要研究比较有普遍性意义的问题。如果你始终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这个选题你自然就得不到了。所以我们要懂得人情练达,平日关注国家大事,社会热点新闻等。这就很容易就能够产生一些新选题。要反复理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体味其深刻的含义,做到知行合一。

现在很多公众号文章都是直接教大家写论文,写文献综述,写课题申请。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只告诉了你该怎么做。却没将遇到这个材料后的思考过程告诉你。还有一点,就是他们把对象指向哪里,比如具体某篇论文,比如文献综述,你就按照他们的指示进行。但是他们却很少提及选定这一对象的原因。希望你能知道,你要研究的是关于本身的问题,即“这个先验经验、这个认知能力是怎么来的?”“他为什么研究这个事物,而不是其他?”“他们是怎样得到这个结论的?”。

这里再向大家推荐一本书——《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先来思考一下,如果这本书由你来完成的话,你打算怎么写?你肯定会觉得,既然主题是“最重要的两小时”,那今天最重要的两小时一定要完成非常紧急、非常重要的事情。首先,你会进行安排,比如把事情分成非常紧急非常重要、不紧急但重要、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这四类。实际上,作者并没有这么写,恰恰相反,他没有去分类事件的轻重缓急,而把研究对象转到“人”的身上:你怎样调整好你的身体状态,专注两小时;每天该怎样调整人的潜能;利用什么方法能够使人专注,然后做最重要的事情。

著名思想家梁漱溟在阐述学术本质时说:“学术出自人类的智慧而育成于社会交流之上。所谓人类智慧者非他,人心内蕴之自觉是已。凡用心在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者运用感官探索之时,必留有印象于衷怀自觉中,先后多次较量,乃悟得其相关规律,从而步步深入焉。”学术是一个过程,总之“从乎自觉便有一切创造进步,没有自觉——自觉昏昧疏失——则一切忽略过去,一事无成”。大家一定要有自觉内蕴的意识,自觉思考问题,与外界保持一种开放对接的状态。

总之,人的内蕴是自觉的,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比如,当你写一个东西,写一个观点,对文献进行加工时一定要把自觉内蕴放在心上,潜意识里要时刻与外界保持开放互动的一种敏感状态。比如,散步时,也要时刻想到你的问题。然后你的问题就能够在潜意识中同外界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些东西、一些联系、一些观点。这就是自觉内蕴的过程。

四、为研究成果搭台

简单讲一下如何用技术性文献和非技术性文献为自己的人文研究成果搭台。前言部分为研究成果搭好舞台、理清脉络线、画好定位图、形成立体效果。文献综述只是辅助部分,不是论文的核心,不能只见文献,不见观点,更不要堆砌。现在有很多文章,只会一味用大量文献进行堆砌,看不到观点和推理。

五、作为论证的材料

图1是一个推理模型,来自《研究是一门艺术》这本书。书上对此有更加具体的介绍。想必大家都知道观点、理由和证据吧。这里展示的就是论据连接观点和理由的原理。图中出现的“承认和回应”,一般情况下我们用的比较少,只有论据比较全面时会有“承认”,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论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一下这本书。

综述性论文论点论据怎么找(文献在论文写作中的5个功能)(1)

图1 推理模型

请尊重原创,未经许可,拒绝转载

#论文##论文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