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张爱萍访美时,面对一众趾高气昂的美国高官,在五角大楼发了“暴脾气”。

他掷地有声,说道:我们的核武器还不如你们的先进,也不如你们的多。当然,作为打狗棍也还是够用的了。”

对此,美媒大肆炒作。以《张爱萍大闹美国国务院》为题的报刊文章,甚至出现在邓小平的书案前。

作为回应,张爱萍将军主动写信给邓小平:如此,我这个中国国防部长该被撤职!

在57名开国上将中,张爱萍是出了名的性情耿直、脾气倔,毛主席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好犯上”。

邓小平当面称他,是军中“两个惹不起”(另一个是许世友),希望他能够在保持是非曲直、立场鲜明这些优点的同时,多注意一下工作态度和方式方法。

老将军虽然浑身是“刺”,脾气很“臭”,干起工作却是有板有眼。

新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在1980年成功发射。当时挂帅的,就是多年来负责尖端武器研制的张爱萍。

这一年,他原本已响应“干部年轻化”的号召,主动提出退休让位。

但邓小平考虑到他在军队中的威望,特别是长年主抓尖端武器装备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最终并没有接受他的请求。

就这样,年近古稀的张爱萍将军,出任国务院副总理。

1982年的9月和11月,张爱萍将军先后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

那么,张爱萍将军在访美期间,究竟遇到了什么事情?邓小平又是如何处理此事的呢?

档案中苏珍宝岛事件(1984年张爱萍访美大闹)(1)

(张爱萍与毛泽东、彭德怀在一起)

一、国防部长私交甚笃

说起这件事,就不得不提及两个重要人物。

其一是张爱萍将军,其二则是美国防部长温伯格。

上世纪70年代,在深刻变化的世界形势面前,美国开始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尼克松总统访华便是中美关系全面迈向正常化的开始。

这样的情况,在中美两军之间同样存在。

苏联1979年出兵阿富汗,让美国军方认识到:加强与中国军方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档案中苏珍宝岛事件(1984年张爱萍访美大闹)(2)

(罗哈德-布朗登上中国坦克)

接下来的1980年1月,美国国防部长布朗成为美国首位出访中国的国防部长,探讨两国军事层面可合作的项目。

布朗之后,历史把中美两国军事合作的接力棒,交到了他在五角大楼继任者温伯格手里。

在80年代中美两国军事蜜月期中,温伯格是重要的见证人。

与能征善战的张爱萍将军相比,温伯格行军打仗的经历不多。

美国参战后,他投身太平洋战场,在麦克阿瑟麾下担任情报官,1945年退役时不过是上尉军衔。

然而,温伯格在美国军界却有着显赫的地位,是众所周知的“冷战武士”。

档案中苏珍宝岛事件(1984年张爱萍访美大闹)(3)

(温伯格与里根)

里根在1980年11月,入主白宫。作为重要幕僚的温伯格,受到他的倚重,出任国防部长,成为五角大楼的新主人。

尼克松1972年成功访华,开启了中美“破冰之旅”。之后,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不过,台湾问题的悬而未决,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头等大事。

一直到1982年的《八一七公报》,美国在对台军售上才有了明确态度。

正是执掌五角大楼的温伯格,亲手打开了中美两国军事合作的大门。

温伯格在1983年开启了对中国的访问,由此拉开中美两国在军事层面上互信的大幕。

档案中苏珍宝岛事件(1984年张爱萍访美大闹)(4)

(美国传奇记者白修德)

为了此次访问能够取得预期效果,温柏格不仅熟读了大量资料,而且还特地请教哈佛时期的同学白修德——后者作为记者,早在抗战时期便与我党高层领导人之间多有来往。

当年9月25日,温伯格率领的代表团飞抵北京。

负责接待他的,便是张爱萍将军。

在人民大会堂,张爱萍将军为美国客人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还与温伯格共同检阅三军仪仗队,给了五角大楼主人应有的待遇与尊重。

虽然国际形势波诡云谲,但中方在接待中展示了最大诚意,让温伯格一行感触颇深。

档案中苏珍宝岛事件(1984年张爱萍访美大闹)(5)

(张爱萍陪同温伯格检阅三军仪仗队)

在到中国之前,尽管已经做足了功课。

但美国人的傲慢和偏见,让温伯格以及随行的一众美国高官,都更加信奉“靠实力说话”,这在双方的会谈中显示得淋漓尽致。

通常情况下,很多人会选择为了大局考虑,不愿意在这些细枝末节上较真。

张爱萍将军则认为,事关国家利益与尊严的事,一步也不能让。

在双方第二次会谈时,他便给美国客人来了一个下马威。

档案中苏珍宝岛事件(1984年张爱萍访美大闹)(6)

(张爱萍慰问基层战士)

张爱萍将军请美方考虑一个问题:如果将来美军要在亚洲作战,他们如何看待中国的作用?

温伯格压根没有想到,对面已有73岁的中国国防部长,竟然如此直截了当。

他当即愣住了。

温伯格这时终于明白,外人送张爱萍绰号“斧子”,真的不是空穴来风!

他思索了一番,只好老实坦诚:中国的作用举足轻重。

档案中苏珍宝岛事件(1984年张爱萍访美大闹)(7)

(张爱萍与妻子李又兰)

两人在会谈中过招,唇枪舌剑在所难免。

在这期间,竟有几分惺惺相惜。

特别是双方都曾经在战场上,与日寇有过交手。这样的特殊经历,让温伯格对张爱萍将军的好感,得到了快速提升。

等到参观完兵马俑后,温伯格在答谢中方的盛情款待时,对中国军队不吝赞美之辞,送上“万里长城”的赞誉。

转眼便是1984年6月,张爱萍将军受邀率团出访美国,温伯格对张爱萍将军,便如同私交甚笃的老友一般。

除了给张爱萍将军以最高规格的接待以外,温伯格还特意请了张爱萍将军的几位“故人”,时隔几十年后,前来与张爱萍将军阔别重逢。

原来当年抗战时期,美军1架B-29轰炸机在结束轰炸日本本土任务返航时,坠毁在江苏建湖。

5名飞行员虽然成功跳伞,但受到日寇的疯狂搜捕,眼看有性命之虞,多亏张爱萍将军带领部队及时出手相救。

档案中苏珍宝岛事件(1984年张爱萍访美大闹)(8)

(张爱萍与获救美飞行员合影)

温伯格拿出当年张爱萍将军与这些飞行员的合影,动情地表示:

张将军早在几十年前,便已经为中美友谊撒下种子。

由此不难看出,温伯格为迎接张爱萍将军,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两人的私交也确实值得称道。

温格尔对张爱萍将军的真诚,也得到了回报。

温格尔在1986年再度访华,张爱萍将军还特意为他举办私人聚会,回馈他的情谊。

二、“大闹”美国国务院

温伯格此前出访中国,张爱萍将军全程陪同。

作为美国国防部长,他对张爱萍将军的为人处事颇有了解,由此得出一个结论:

对中国不能等闲视之。

然而事关国家利益,1984年张爱萍将军访美时,美方的安排看似风平浪静,但早已是暗流涌动。

应美国国务院之邀,张爱萍将军欣然前往。

张爱萍将军与国务卿舒尔茨的会谈,原本中规中矩,还算正常。

但简短的交谈结束,在舒尔茨离席后,副卿达姆便急不可待地“披挂上阵”了。

档案中苏珍宝岛事件(1984年张爱萍访美大闹)(9)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方军事代表团参观美军航空母舰)

舒尔茨离开的时机恰到好处。他将话题放到了巴基斯坦的浓缩铀加工上,故意找机会,让达姆与张爱萍将军针锋相对。

果然达姆来势汹汹,张牙舞爪地表示:

他们在巴基斯坦的加工厂,发现了中国人!

言外之意,再明白不过了!

这完全是无中生有,想要给中方来个下马威,逼迫中方乖乖就范。

美方据此认为,巴基斯坦制造核武器的过程中,离不了中方的帮助。为此盛气凌人,强迫中方在一个文件上签字画押!

中方一再强调自己的立场,声称与此事无关。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美方非要无理取闹,要中方给美方一个说法。

张爱萍将军立马对此断然拒绝,并义正辞严地正告美方:

此行出访并没有特别授权,无法在美方的文件中签字。

达姆见一计不成,便又生一计。

他公然恐吓张爱萍将军,声称此事如果得不到解决,那么接下来的后果很严重,包括两国的合作关系一定会受到影响。

档案中苏珍宝岛事件(1984年张爱萍访美大闹)(10)

(张爱萍与美获救飞行员数十年后重聚)

美方随便安插个“莫须有”的罪名,便要中方引颈受戮,哪有这样的道理?

张爱萍将军当即怒了,提高了音调,一字一句地警告达姆:

我方是出于礼节,才前来拜访。堂堂美国副卿,竟然如此待额,真是岂有此理!

美方没有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圈套,张爱萍将军根本置之不理。

对他们接下来的讹诈,张爱萍将军更是选择了坚决反击。

美方一时之间,方寸大乱。

让美国人目瞪口呆的事情发生了,张爱萍将军非但不受恐吓,还将文件扔到了达姆面前,选择了告辞。

档案中苏珍宝岛事件(1984年张爱萍访美大闹)(11)

(张爱萍在部队视察)

美国国务院的高官们,根本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张爱萍将军一行人拂袖而去。

事实上,美方根本不敢在此事上闹大。

毕竟双方的军事合作,不只是于中方有利,在当时的形势下,更是符合美方的迫切需求。

美国高官不甘心丢了面子,为此一些报纸媒体便拿着张爱萍将军雷霆大怒的表现说事,甚至起了“大闹国务院”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

当然闹到最后,美方权衡一番,觉得达成相关军事协议更为重要,不愿为此因小失大。

档案中苏珍宝岛事件(1984年张爱萍访美大闹)(12)

(张爱萍在天安门城楼观礼)

最终,温伯格出面。经过一番居中斡旋,双方的军事协议历经一波三折,终于签署。

至此,张爱萍将军访美的任务圆满划上句号。

事实上,在此次会谈之前,私交不错的温格尔特意提醒了张将军一句:

他们比我们更难对付!

档案中苏珍宝岛事件(1984年张爱萍访美大闹)(13)

(张爱萍将军视察部队)

张爱萍将军听了不声不响,只是微微一笑。

不管是善意提醒,还是故意打心理战,对他来说都无妨!

因为,在与美国务院高官会谈之前,他早就在五角大楼,领教了美军高级将领们的辱枪舌剑。

三、正告五角大楼

公道地讲,中美两国军事合作对中方,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张爱萍担任国防部长期间,认识到想要发展军事,就不能固步自封。

正是他与温伯格携手建立起中美两国军事互信,使得在此期间,美国逐渐放宽对华武器出口管制,包括先进战斗机的航电系统、反导能力的舰炮等等。

档案中苏珍宝岛事件(1984年张爱萍访美大闹)(14)

(黑鹰直升机)

其中特别受人瞩目的,是汶川地震时派上用场的“黑鹰”直升机——这是当年最早抵达中国的美式装备中,最为大名鼎鼎的军事装备。

不过,正如古诗有云:道路向来荒枳棘,堤封从昔错沟塍。

中美两国军事合作的道路,更是艰难曲折。

作为开路人的张爱萍将军,对此深有体会。

在与美国军方高官会谈前,张爱萍便领教到了对方层出不穷的“小动作”。

档案中苏珍宝岛事件(1984年张爱萍访美大闹)(15)

(邓小平会见温伯格)

美方选择的会谈地点,是美军参谋长联席作战指挥室。

美方据此提出要求,非军事人员不准入内。

驻美大使馆工作人员认为,这是对中方的歧视。

但张爱萍将军对此熟视无睹,他认为想要打破技术封锁,必须把美国作为突破口。

为此在美军一众高官的众目睽睽之下,他没有要求使馆人员陪同,如同闲庭信步,镇定自若地进入了指挥室。

在与美方谈军事合作之外,看到台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一众高官,张爱萍知道他们急不可待,想要轮番上阵发难。

为此,在会谈后,他接受了这些军方大员的提问。

档案中苏珍宝岛事件(1984年张爱萍访美大闹)(16)

(温伯格与张爱萍)

孰料美方抛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一记重磅炮弹,竟是关于朝鲜战争。

看来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碰得头破血流,对很多美军高层来说,都是一个难以愈合的心结。

为此时隔多年,他们依然耿耿于怀,要抓住一切机会,向中方发起诘问。

这个美军高官的问题很尖锐,他请张爱萍将军回答,为何当年要出兵?

张爱萍将军身经百战,当即意识到无论如何回答,都可能是个圈套,为此他避而不答,发起反问:为何美国远涉重洋要出兵朝鲜?

档案中苏珍宝岛事件(1984年张爱萍访美大闹)(17)

美军高官不知是计,张嘴便来,因为我们是带着联合国的部队!

张将军立马抓住对方的漏洞紧紧不放,追问对方:

联合国部队是谁组织的?你们到朝鲜意欲何为?

看到对方勃然变色,张爱萍将军紧逼不放,向对方诠释了两国出兵,在性质上的截然不同!

美国出兵是干涉他国内政,中国出兵是保家卫国。

因为,张爱萍将军向他们问了个问题,炮弹落到你家里,你还能无动于衷吗?

美国军方高官听了,个个哑口无言。

档案中苏珍宝岛事件(1984年张爱萍访美大闹)(18)

美方在这个话题自讨没趣,又一位美军方高官立马转换话题,问到了更为敏感的核武器。

美方问张爱萍将军,从原子弹到导弹、人造卫星,他是否参与组织和领导。

这些都是张爱萍将军前些年以来一直在做,并且现在依然在做的事情,为此他明确地做了回答。

美方觉得挑衅之语取得了效果,便立马变脸质问:

中国一方面主张销毁核武器,一方面为何却搞核试验?

看到美方如此咄咄逼人,随同的我国军方高层人士,纷纷为张爱萍将军担忧不已。

档案中苏珍宝岛事件(1984年张爱萍访美大闹)(19)

(布什、里根、温伯格在一起)

然而张爱萍将军根本没有当回事,直接用了一个中国成语“以毒攻毒”来回应。

他告诉美军高官,中国人的逻辑是:想要想要消灭原子弹,就必须先拥有原子弹!

张爱萍将军的话掷地有声,中国发展核武器,完全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是中国一贯的主张和态度,从来不会改变。

正是因为这个主张眼下不能实现,为此中方才有研制核武器的必要。

张爱萍将军承认,中国的核武器水平与美国有差距,数量也不够多。

同时,他义正言辞告诉五角大楼那些趾高气昂的高官们:作为打狗棒,是完全够用的了!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档案中苏珍宝岛事件(1984年张爱萍访美大闹)(20)

(邓小平)

通过这番形象而又生动的阐述,不难看出张爱萍将军虽然年纪已大,头脑反应却相当灵活。

面对美方抛出的核武器问题,张爱萍将军的态度从容不迫,同样具备着战略藐视和战术重视。

这与毛主席向来对于原子弹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圆满完成访美任务后,张爱萍将军率团回到国内,后续反响却不断传来:

同样出席会谈的张震将军,对张爱萍将军的表现赞不绝口,认为他舌战群雄、精彩至极。

美三军联席会议,特意将张爱萍将军的精彩对答,编印发给美军校级军官,以供参考学习。

档案中苏珍宝岛事件(1984年张爱萍访美大闹)(21)

(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张爱萍在一起)

邓小平得知来龙去脉后,非但没有接受他的撤职请求,反对他在美国的表现大加赞赏。

接下来数年,张爱萍将军继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国为军为民,不辞劳苦、鞠躬尽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