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依旧是接着来讲诗经,如果各位朋友有什么其他想要了解的诗歌著作,散文经典,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看到后会及时进行创作,谢谢。

按照惯例,为照顾新朋友,首先简短的介绍一下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今天我们继续研读的是其中的《诗经·国风·周南》篇,那么,“周南”这个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呢?

武王灭商后,地域扩大,为加强统治力量,西周初期周成王时代,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shì]1.盛大。2.消散的样子。3.恼怒。】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

“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尚书》)陕县以东为周公管理,周公居东都洛邑(即成周),统治东方诸侯。《周南》当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故统称“南”以示南国之诗

诗经为什么要用桑叶比喻(采以不以)(1)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今天挑选的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是芣(fú)(yǐ)

(fú)(yǐ)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duō)之。采采芣苡,薄言捋(luō)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jié)之。采采芣苡,薄言擷(xié)之。

注释采采:茂盛的样子。芣苢(fúyǐ ):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薄言:“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有:取得,获得。掇(duō):拾取,摘取。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采取。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襭(xié):把衣襟扎在腰带上兜东西。

赏析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苡》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句为例:“采采”二字,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这里我们还是采用“采而又采”的解释,因为采了又采,才可以说明其茂盛繁多。所以采采芣苡应当翻译成繁茂鲜艳的芣苡

这样的叠词用法在诗经中的其他诗句中也很常见,如上一期我们讲过的兔罝中的肃肃二字,表达的意思就是通过叠词的方法强调网绳的整饬[chì]严密。

“薄言”可以理解为无意义的语助词,但另有高亨注:“薄,急急忙忙。言,读为焉或然。”

则说明了“薄言”也可以理解为“急急忙忙”的意思,那么“薄言采之”就可以翻译为:急忙来采摘它

采之”在意义上是对前句的补充,起重复强调作用。

诗经为什么要用桑叶比喻(采以不以)(2)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我们赶紧来采取它。

有:会意字,本义是持有,与“无”相对,后引申指占有、存在、保存、丰收、富有等 。

上文已说过,像《芣苡》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是绝无仅有的,这第二句也是在重复第一句的基础上层层递进使得感情基调加以升华的。

“采采芣苡”自然不必说,与第一句保持一致,意思是没有变化的。

我们仅对“薄言有之”来作一下分析,上面已经说过,“有”这个词应当作持有,取得,获得讲。

那么对应一下第一句中的薄言采之,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先后关系,人们采摘繁茂鲜艳的芣苡,之后自然要将其持有,贮藏起来了,所以这一句不能简单的看作是前段的重复,而应看作是对前段劳动过程的一个延续,一个补充。

“采采芣苡,薄言掇(duō)之”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赶紧用双手将它采摘下来

掇:形声字,本意是指拾取,摘取,用双手拿(椅子,凳子),用手端。

重点落在了“薄言掇(duō)之”上,本诗的前两句总写了采摘和持有的总过程,下面自然要细讲是怎样采摘和持有的了。

果不其然,采摘的方法是怎样的呢?“薄言掇(duō)之”,急忙用手双手去摘取,拾取。

“采采芣苡,薄言捋(luō)之”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赶紧用手从茎处捋下来。

我们来看“薄言捋(luō)之”,捋(luō):形声字,本义是用手握着条状物,顺着茎部移动、抚摩;或表示用手轻轻摘取。

联系上句的“薄言掇(duō)之”,那么这句自然也不难理解,双手采摘的话,要从哪里开始摘取最好呢?当然是从它的根茎处采摘最好,所以这句其实也是和前两句的形式保持一致。

前两句说的是先采然后取得并保存,这两句说的是要如何采摘,从哪里采摘。

诗经为什么要用桑叶比喻(采以不以)(3)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jié)之”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快提起衣襟兜起来

(jié):形声字,本义:用衣襟兜着;袖口

我们来看“薄言袺(jié)之”,联系上面所说的,开头两句是总写,后面两句分别详写采摘和保存的过程。

那么这句就不难理解了,正因为采采芣苡,芣苡的繁盛,多到采摘都采摘不过来了,只好用衣襟兜起来,暂时保存。

这一句也突出了劳动人民的淳朴性情,如此之多的芣苡啊,以至于都要用衣兜来装它了。

“采采芣苡,薄言擷(xié)之”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快掖起裙摆兜回来。

擷:形声字,本义是把衣服的下摆提起,以兜围东西;摘取的意思。

再来结合薄言袺(jié)来看,袺(jié)之指的是用衣襟来装,而衣襟多指的是上衣,袍子的上部分。

由此来看,(xié),的意思也就好理解了,上句说要用衣服的上半部分来装,下半句说的自然就是要用衣服的下半部分来装了。

这也从侧面吐出采采芣苡,其繁茂,数不胜数之状,从诗句字眼间弥漫出来,到底是怎样的漫山遍野的芣苡,才使得人连衣襟,裙摆都要用上来装它。

诗经为什么要用桑叶比喻(采以不以)(4)

“采采芣苡,薄言擷(xié)之。”

纵观全文

一曲劳动的欢歌扑面而来,这是当时人们采摘时所唱的歌谣。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苡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一想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苡”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今天是诗经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各位朋友有什么其他想要了解的诗歌著作,散文经典,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看到后会及时进行创作,谢谢捧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