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他们是一群随着舞蹈摇摆、热爱嘻哈的年轻人,

实际上他们只是眼巴巴地跟在领头的黑人小伙后面,不仅动作要一致,就连表情也生怕做得不一样。

这就是最近在魔都大火的“无声舞”。

上海的狐步舞什么时候写的(上海无声舞如管中窥豹)(1)

简单理解就是,一群年轻人想要追求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于是,在一位黑人小哥的带领下,他们戴着耳机在街头随意舞蹈。

一方面,他们通过舞蹈可以释放心中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每个人都带着耳机,所以这种舞蹈形式也不会扰民,表面看起来就是一个有些特殊的休闲方式。

上海的狐步舞什么时候写的(上海无声舞如管中窥豹)(2)

只不过,在没有音乐的加持下,如果路人经过可能会觉得聚在起的一这群人很奇怪,就连那些舞蹈动作也看起来十分怪异。

上海的狐步舞什么时候写的(上海无声舞如管中窥豹)(3)

只见他们先是随着音乐节奏缓缓伸出左手,然后在半空中攥成拳头缓缓下落,接着就是换成了右手,再重复一遍相同的动作。

上海的狐步舞什么时候写的(上海无声舞如管中窥豹)(4)

下面一个动作就更简单了,迈出左腿的同时左手向左挥,迈右腿的就做相反的动作,来回重复几遍就到了下一个摇摆环节。

这个环节主要就是展现全身的律动感,只需要伸脚的同时,让身体跟着来回摆动就行,看起来就像是杨坤经典的踩烟头动作。

上海的狐步舞什么时候写的(上海无声舞如管中窥豹)(5)

除此之外,他们彼此之间还有互动,根据音乐节奏时不时向中间靠拢,然后再散开。

可以说,这些动作简单到只要幼儿园的小朋友学个几分钟,就能学个七七八八。

单从视频看来,这群年轻人似乎很喜欢这种氛围,但在路人看来,这简直就是一场怪异的行为艺术表演秀。

虽然注定会有人不理解他们的行为,但这恰巧就彰显了这群年轻人追求的目标——不在乎任何人的看法。

上海的狐步舞什么时候写的(上海无声舞如管中窥豹)(6)

然而,这条视频火了之后,这群热衷于无声舞蹈的年轻人却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大争议。

其中,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紧绷松弛感”。

上海的狐步舞什么时候写的(上海无声舞如管中窥豹)(7)

简单理解就是,视频中的年轻人极力想装出一副轻松快活的模样,但他们的动作却骗不了人,眼神直勾勾地看着领头的黑人小哥,生怕自己哪个动作没有跟上。

表面上想要伪装成松弛感,实际呈现的就是紧绷感。

上海的狐步舞什么时候写的(上海无声舞如管中窥豹)(8)

更有人直截了当地指出这个视频中最违和的地方,就是所有年轻人都在紧张地学着松弛的动作。

上海的狐步舞什么时候写的(上海无声舞如管中窥豹)(9)

明明音乐也是舒缓的音乐,动作也是简单易懂,偏偏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再放到这些人身上,就给人了一种刻意营造的感觉。

还有人总结这些人并不是真心觉得“无声舞蹈”很松弛,他们只是觉得所谓的“松弛感”很时髦,所以才要努力装出松弛的样子。

上海的狐步舞什么时候写的(上海无声舞如管中窥豹)(10)

仔细来看,视频中的年轻人喊着自由洒脱的口号,高举着真实做自己的大旗,但在摇摆时还要先观察别人是怎么做动作。

上海的狐步舞什么时候写的(上海无声舞如管中窥豹)(11)

更有人将这群年轻人和广场舞大妈作比较,相比看来,明显大妈们才更松弛。

虽然双方都是做着相似的动作,但大妈们可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不仅随时随地都可以摇摆起来,就连自己做错了也不会觉得尴尬。

上海的狐步舞什么时候写的(上海无声舞如管中窥豹)(12)

相比较之下,视频中的年轻人身上总是散发着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局促感,给人的感觉就是生怕自己做错动作会被别人嘲笑,这可一点都不松弛。

上海的狐步舞什么时候写的(上海无声舞如管中窥豹)(13)

总结看来,之所以这件事情能够引发如此大的争议,其实不在于“无声舞蹈”本身,最根本地就在于这群年轻人,自诩追求洒脱,却展现出与口号互相矛盾的动作。

“无声舞蹈”并没有错,它只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休闲方式,但它不应该成为比拼松弛感的工具。

至于这些年轻人的心思,其实也很好理解,在上海这个又卷又有压力的地方,但凡新事物的出现总能引起一拨人的追捧。

有人卷学历,有人卷工作,现在这股“卷”的风波刮到了松弛感这里,大家争先恐后地想要通过任何方式来展示自己也在紧跟潮流。

上海的狐步舞什么时候写的(上海无声舞如管中窥豹)(14)

所以,有些人开始盲目地跟着身边的人开始营造松弛感,但有时候却忽略了这股潮流的真正意义,也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原本只是想放松,却越来越累。

这些年来,这种在年轻群体中刮起的新生活风尚也越来越多,喝星巴克必带苹果产品就是一个赤裸裸的例子。

上海的狐步舞什么时候写的(上海无声舞如管中窥豹)(15)

如果说,曾经的星巴克只是一个喝咖啡的休闲场所,那么自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发现这里是用苹果电脑办公的最佳场所后,星巴克的意味就彻底变了。

不拿着苹果三件套,似乎都不好意思推开那扇门。

上海的狐步舞什么时候写的(上海无声舞如管中窥豹)(16)

在这里,人手一本MacBook已经成为了标配,大家仿佛有种错觉:如果自己不拿着苹果,很有可能就会被人贴上了“老土”的标签。

上海的狐步舞什么时候写的(上海无声舞如管中窥豹)(17)

也正是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时髦,宁愿在双休日拿着电脑到星巴克办公。

不仅是星巴克,就连这段日子里大火的天价“LV帆布袋”,其实走得也是这个套路。

上海的狐步舞什么时候写的(上海无声舞如管中窥豹)(18)

在没火之前,但凡谁听到有人花费580元买一本书,只是为拥有一个帆布袋,大家肯定都忍不住在背地里问候他的智商。

上海的狐步舞什么时候写的(上海无声舞如管中窥豹)(19)

然而,当这个商品火起来之后,没有人嫌弃它贵了,也没有人嘲讽购买者傻了,反而一个个都开始大排特排,巴不得人手一只,然后向全世界炫耀自己紧跟社会潮流。

上海的狐步舞什么时候写的(上海无声舞如管中窥豹)(20)

但说实话,袋子只是贴个奢侈品LOGO的普通帆布袋,苹果套餐也不是进入星巴克的标配,有没有它们,生活都可以继续。

换句话来说,它们可以是生活中的替代品,但从来不是必需品。

话再说回到上海街头的“无声舞蹈”,有人认为这是体现松弛感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有人认为这是自由随意的表现方式。

上海的狐步舞什么时候写的(上海无声舞如管中窥豹)(21)

但实际上,不用跟着跳舞也能过上随意潇洒的生活,摇摆不重要,只有心态才最重要,只要心够大,哪里都是舞台。

至于将“无声舞蹈”的参与者都认定为附庸潮流者的言论,这其实也存在偏颇。

上海的狐步舞什么时候写的(上海无声舞如管中窥豹)(22)

要知道,上海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既可以容纳脚步匆匆的上班族,也可以容纳想要放松身心的社恐年轻人。

也许,有的人并不想追求所谓的“松弛感”,他们可能只是想通过“无声舞蹈”这种方式来愉悦自己。

只要不妨碍别人,不违反公序良俗,不刻意以此来彰显自己的优越感,这又有何不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