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手写信(是这个时代的极致浪漫)(1)

一。

2017年,我参加了一个名为“蓝信封”的公益活动,这个活动旨在通过写信,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陪伴和关注。

受到这个活动的启发,在大一上学期创新创业基础这门课程上,我做了一个名为:《信》的项目。在信平台上,用户可以寻找自己的笔友,拍照上传,甚至邮寄信件。

由于当时还没有学设计相关的基本理论,做出来的产品非常粗糙,功能架构都没有思考清楚,最终的展示视频甚至是用图片动效拼接而成。但时至今日,我仍然觉得那个项目非常有意义。

意义不在于我认为这个项目有多么创新或者能收获多大的商业价值,而在于写信本身。

一直以来,我都对写在纸上的文字内容格外珍视。尽管告白和倾诉在这个时代有太多种花样和方式,但总觉得手写的信,最能体现时间的永恒和浪漫的极致。

消息记录容易沉寂、丢失在虚拟时空里,面对面能够清楚、坚定地表达但需要勇气,写信,含蓄委婉却字字珠玑,最打动人的心意。

简短手写信(是这个时代的极致浪漫)(2)

二。

我有一个专门放小纸条,卡片的盒子,有同学送的生日卡片,有上课偷偷传的小纸条,甚至还有朋友写的绝交信。收拾整理房间时,有时会拿出来看看。那些日子,已经遥远的记不清了,但留在纸上的痕迹,不会骗人。纸上的勾勾画画与褶皱,都在讲述着写信人和收信人的故事与心情。

纸和墨是实实在在可以看得到的东西,它们必须被好好保存,并且可以比人的生命更长久。

写信的人,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安排成段落,反复推敲;可以思考,可以说开不了口的话。

2021年的3月29日,在家里整理书桌时,我又翻了翻之前写的日记,感慨之余,在空间里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我喜欢留着以前的文字,大概是因为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找不回当时的心情和朋友,但依然能从这些文字中找到我们相处的蛛丝马迹。

简短手写信(是这个时代的极致浪漫)(3)

三。

尽管浪漫,但写信仍是一件奢侈的事,它需要花时间,心思,更考验人的文笔、耐心,是一件小众的浪漫。

在蓝信封项目中,尽管双方都是出于自己意愿写信,但我收到的信总是短短几句,这样的结果就是我写的信也越来越短、越来越不走心。也许是个例,却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写信听起来新奇、好玩,但做起来要难得多。

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存贮在纸上的文字、图片等有了更加快捷、方便的存储媒介,打印照片、手写信成为了部分人偶尔表达心意时的“高级方式”。

太多方式能够代替我们表达心意,一束花、一份礼物,但我们似乎越来越不擅长表达自己的心意。大多数时候,鲜花是浪漫,转账是诚意,“我爱你”好似千言万语,物品代替我们表达爱,而我们自己的爱变得太直接太简单。

我永远忘不了高中课本上那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不提思念,却字字是思念。

简短手写信(是这个时代的极致浪漫)(4)

四。

说回那门课程的结课汇报,我已经记不清自己在台上磕磕巴巴讲了些什么,但永远记得我开篇的那话:“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

那次课程汇报中,我们组得了最高分,我想,或许这件浪漫又奢侈的事,在这个时代的价值应该比我的预期要高。

毕业前,我给关系好的朋友一一写了封信,没时间写信的,也送出了亲手写的卡片。巧的是,一个舍友也把写信作为我们告别的纪念品。在信中,舍友提到了一句我曾经说的话,她说这句话对她影响很大,但我其实并不记得了。如果她不说,我大概不会知道自己无意间的一句话对那时的她竟然有一定的帮助。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在问自己,我在写什么,仅仅是说手写信很浪漫吗?在之前版本的稿件中,我甚至拿手写信和现在的社交软件相比较,但后来我发现,其实二者根本没有可比性,它们都只是时代的产物。

在写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其实并不是说写信这件事多么浪漫,而是信上承载的心意最浪漫。无论怎样保存,鲜花都会凋零,而手写信,却在时空中永存浪漫。

简短手写信(是这个时代的极致浪漫)(5)

作者:夏小花

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