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认为只有焦头烂额、忙忙碌碌地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你错了。事情总是朝着复杂的方向发展,复杂造成浪费,而效能则来自于单纯。找到关键的部分,简单灵活地去处理,你会发现,成功并不那么复杂。

奥卡姆剃刀定律的逻辑(奥卡姆剃刀定律)(1)

01"驳不倒的博士"与"奥卡姆剃刀"

14世纪英格兰圣方济各会修士威廉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知识渊博,能言善辩,被人称为"驳不倒的博士"。他曾提出了这样的一个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说的就是只承认一个个确实存在的东西,凡干扰这一具体存在的空洞的普遍性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和废话,应当一律取消。

后来由于反对教皇,威廉和他的格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一起出了名。这一似乎偏激独断的思维方式,后来被人们称为"奥卡姆剃刀"。

它的本意是:如果有两套理论都可以解释一件事情,用那个简单的理论。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但现在大家提到"奥卡姆剃刀定律",更多是取它的延伸含义: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两步可以做成,不要三步。也就是"简单有效原理": 抓住本质。

这把剃刀曾使很多被"剃"的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然而经过数百年的岁月,奥卡姆剃刀已被无数事实磨得越来越快,早已超出原来狭窄的领域,成为人生的一条真理。

奥卡姆剃刀定律的逻辑(奥卡姆剃刀定律)(2)

02简单化的艺术

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即使是再简单的问题,也一定要让它复杂起来,似乎只有先让问题复杂起来,才能让别人感觉到问题很大,工作难搞。如此,才能获得领导的重视,才能在解决问题上凸现自己的能力。

原本自己一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也要说个半天,让人觉得事情难办。相反,把复杂问题简单做就省力好多。即使是再复杂的问题,也要让它简单化,剥茧抽丝,理清头绪,从一做起,这样不但办事效率高,而且能尽职尽责干好。

同一件事情,让不同的人去做,有的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用最简单的方法去完成;有的人则借助各种工具,用了很长的时间还没有找到答案。为什么呢?关键就是两者的思维方式不同,前者遇事喜欢简单化,后者则拘泥于形式。

可以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复杂容易使人迷失方向,标准太多,反而简单化的东西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执行。现代人最缺的是什么?是时间和精力。许多终日忙忙碌碌的人却鲜有成效,究其原因正是缺乏简单管理的思维模式,分不清"重要的事"与"紧迫的事"。

奥卡姆剃刀定律的逻辑(奥卡姆剃刀定律)(3)

我们平时可能总会留着很多无用的东西,不管是瓶瓶罐罐或是超市的塑料袋,是快递的包装盒或是不再穿的衣服,总会下意识留下来觉得可能有一天会用到,丢掉也比较浪费。

时间久了这些东西就会成为我们生活的拖累,除了占据大量的空间以外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这时候其实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到底哪些东西是真正有用的,将不需要的东西扔掉或是将它们给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这样一番"断舍离"也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和轻松。

奥卡姆剃刀定律的逻辑(奥卡姆剃刀定律)(4)

奥卡姆剃刀不仅仅可以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甚至可以用到人生的处世哲学上去,这也是当下极其奉行的"极简主义"。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任何事情都应该让其尽可能地简化,直到没法再简化为止。(爱因斯坦)"

弗里德里克·迈特兰德的一个名言:简单是长期努力工作的结果,而不是起点。我们总是在不断做加法,而很少给自己做减法。作为个体,面对沉重的焦虑感时最重要的就是敢于面对自己,理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从复杂多样的因子中提取出自己最关心的部分,抓住根本,重点解决,剔除其他次位的因子。人生乐在简单,当我们开始丢弃生活中那其实并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会让我们收获更多,并乐在其中,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为人处世的高深学问呢?

奥卡姆剃刀定律的逻辑(奥卡姆剃刀定律)(5)

03经典应用举例

如今奥卡姆剃刀常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假说的取舍上:如果对于同一现象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假说,我们应该采取比较简单或可证伪的那一种,世界客观存在即是建立在客观实践之上,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奥卡姆剃刀定律被广泛应用在金融投资、外汇交易、交互设计、经营管理等各个领域。在金融投资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奥卡姆剃刀定律的指导,简化自己的投资,对那些消耗了我们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的事情加以区分,并采取步骤去摆脱它们。

在太空,由于低温失重,墨水笔写不出字。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美国太空总署投入一大笔费用,科研人员经过努力,终于研制出一种在低温失重条件下能写出字的笔。然而,俄国太空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改用铅笔。

美国最大的化妆品公司, 经常因为出售的肥皂盒里面是空的而收到客户的抱怨。 为了防止生产线上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 工程师想尽办法, 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发明了一台X光监视器, 放到生产线上透视每一台出货的肥皂盒。 而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了另一家小公司, 他们的解决办法是买一台强力电风扇去吹每一个肥皂盒, 被吹走的则是没放肥皂的空盒子。同样的问题,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决办法。显然, 后者更为简单,更好操作。

由此可见,复杂的事物不仅消耗我们过多的精力,也容易使人迷失,只有简化后才利于人们的理解和操作。

奥卡姆剃刀定律的逻辑(奥卡姆剃刀定律)(6)

一个青年想要开帽子店,他设计了一块招牌,上面写着"约翰帽店,制作和现金出售各种礼帽",然后让家人们看看效果怎么样。

母亲觉得"帽店"与"出售各种礼帽"意思重复,可以删去;父亲建议他省去"制作"和"现金"两词;哥哥则建议将约翰之外的字都画掉。青年听取了大家的建议,只留下"约翰"两个字,并在字下画了顶样式新颖的礼帽。果然帽店开张后,大家都夸招牌新颖。

听了这个故事,杰弗逊很快就平静下来了,耐心进行了删减修改。后来公布的独立宣言,果然字字珠玑,成为震动世界的传世之作。

可见,"多"不一定就是好。很多时候,"多"是累赘,"多"是画蛇添足,"多"只会使你更忙,更没章法。

遵循"简单"的理念和方法,用奥卡姆剃刀,删繁就简,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才是做事情的艺术啊。

奥卡姆剃刀定律的逻辑(奥卡姆剃刀定律)(7)

而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这把"奥卡姆剃刀剃刀"的意义就在于,一个致力于治学的人,是否会有意识、有勇气、有毅力,去剔除那些与成长无益、与学业无关的劳什子,在于是否有意识去剃净杂念、提纯时间、在于是否有一份自制力、自控力、自我提高的勤勉之力,而把主要的精力放到值得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去。比如剔除网瘾,比如剃除物欲,比如剔除攀比之心、嫉妒之心、依赖之心、拖沓之心,剔除骄娇二气,剩下的便是励精图治;剔除好高骛远,剩下的便是脚踏实地;剔除惰性意识,剩下的便是闻鸡起舞……

问题是我们是否有勇气拿起这把剃刀,是否有勇气剃向亟待完善的自己,是否有勇气提纯思想简洁人生,藉以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并使之成为一种惯性之力。

当然这个定律对于每个年轻的父母来说,对于他们如何驾驭家庭教育的方向与方式来说,对于如何引导孩子提高专注度来说,也同样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

最后让我们记住苏格拉底的话:"任何问题最可能的解决办法是步骤最少的办法。"正如奥卡姆剃刀定律所阐释的,我们不需要人为地把事情复杂化,要保持事情的简单性,这样我们才能更快更有效率地将事情处理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