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属于我的回忆文,在回顾自己近15年来去电影院观看电影历程的同时,也会适当说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筑基时代

2004年——

小时候去电影院几乎都是学校组织的,而且看的片子通常不会是当时上映的新片,所以,这一段“蒙昧”时期只是有趣的过往,对我来说,真正电影院的“独家记忆”,是从高二那年(2004年年末)一个人跑去影院看《功夫》开始的。

一张电影票的心路历程(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1)

那一年夏天我开始买《看电影》杂志,对于现代电影理解的基础都是那时候打下的,在买碟看片之余,踏入电影院是注定的命运。

顺便说一句,《功夫》是2004年内地票房冠军(1.73亿元),也是我心目中周星驰最好的电影。

2005年——

新世界的大门在我面前敞开了……

因为当时我用学生证在节假日可以半价购票,经常可以用13元的价格看一场电影,所以这一年我是影院的常客,看片也不怎么挑,国产的、进口的、商业的、文艺的都看,包括《神话》、《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七剑》、《世界大战》、《头文字D》、《千里走单骑》、《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精武家庭》、《猛龙》、《如果·爱》等等。

印象最深的是去看了《卡萨布兰卡》的重映(也是内地首次上映)。

一张电影票的心路历程(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2)

当时白天的场,身后坐了一对情侣叽叽喳喳个不停,好脾气的我都忍不住警告了两句,人家就坐最后排去了,哈哈……

另外,《星球大战前传三:西斯的复仇》成了我第一部“二刷”的影片,那时已经通过影碟补完了“星战”电影,可在银幕上看那种大场面完全是两种感受!

对了,2005年的票房冠军是《无极》(1.81亿元)。

一张电影票的心路历程(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3)

自张艺谋用《英雄》开启国产“大片”年代后,陈凯歌也不甘落后,推出了这部口水无数的争议之作,影市就在这片喧嚣中蒸蒸日上。

2006年——

这一年高考,下半年踏入大学开始进一步沉迷网络,所以看电影的频次有所下降,《霍元甲》、《夜宴》、《宝贝计划》、《纳尼亚传奇》等等片子算是比较有印象的观影经历了。

虽然这一年的票房冠军是《满城尽带黄金甲》(2.91亿元),不过我印象更深的片子却是《碟中谍3》

一张电影票的心路历程(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4)

因为这部好莱坞电影里出现了中国上海的场景和戏份,尽管现在回想起来此类土洋结合显得不伦不类,不过放当时还是很有特色的“卖点”。

另外值得纪念的是,宁浩在这一年贡献了《疯狂的石头》

2007-2009年——

大学这几年,我相比之前算是半“荒废”了去影院的习惯,也没太关注影市,“送走”有特殊感情的首个“蜘蛛侠”系列的《蜘蛛侠3》算是很特别的记忆了。

一张电影票的心路历程(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5)

吴宇森推出了两部《赤壁》,《钢铁侠》为漫威打开了局面,迈克尔·贝送来了《变形金刚》系列,还有《集结号》、《投名状》、《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长江七号》、《功夫熊猫》、《叶问》、《建国大业》、《十月围城》、《风声》……

国内电影市场就在《变形金刚》(2.81亿元)、《非诚勿扰》(3.25亿元)、《2012》(4.66亿元)中一路高歌猛进。

2009年,迈克尔·杰克逊离开了人世。

一张电影票的心路历程(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6)

对我来说最好的纪念,便是能在空荡荡的影院里,看完、听完了那场最终没有面世的演唱会《就是这样》

突破时代

2010年——

随着大学毕业开始工作,我去影院的频率又渐渐回升,告别学生证之后,我也经历了“优惠券”时期,荷尔蒙爆棚的《让子弹飞》、脑洞大开的《盗梦空间》、眼泪不停的《玩具总动员3》、富有意义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十分喜爱的《驯龙高手》等等,都是很棒的观影记忆。

当然,也有《大兵小将》、《大笑江湖》、《锦衣卫》、《越光宝盒》这种不愉快的记忆……

不过,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影,是年初上映的《阿凡达》

一张电影票的心路历程(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7)

其13.28亿元的票房成绩,首次把单部电影的收益带入了“10亿 ”阶段,把所有人带到了曾经不敢想象的“境界”(当年票房亚军《唐山大地震》也才6.73亿元);同时它还彻底复兴了原本边缘化的3D电影技术(也开启了日后深受大家诟病的3D风潮)……

本就高速前行的影市,又踩了一脚油门。

2011年——

相比之下,2011年更像是一次短暂的“中场休息”,《创战纪》、《功夫熊猫2》、《新少林寺》、《洛杉矶之战》、《鸿门宴》、《龙门飞甲》、《加勒比海盗4》、《金陵十三钗》等等影片也没特别惊艳到我……

比较有特殊意义的是看了《武林外传》电影版,算是为情怀充值了。

一张电影票的心路历程(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8)

这一年的票房冠军是《变形金刚3》(10.81亿元),在一片嘈杂声中,它依然是最猛的。

2012年——

这可是佳片、大片、现象片层出不穷的一年,《泰坦尼克号》3D版重映依旧火热,《碟中谍4:幽灵协议》、《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冰川时代4》、《一九四二》、《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超凡蜘蛛侠》、《寒战》、《听风者》、《普罗米修斯》、《白鹿原》等等影片让我欣喜不已。

尤其是《复仇者联盟》的横空出世,意味着“漫威王朝”的来临。

一张电影票的心路历程(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9)

在此之前,我就觉得“漫威宇宙”的设定很有趣,当真正看到《复仇者联盟》后,才算明白“1 1 1 1 1 1远大于6”是什么意思。

当然,《大魔术师》、《战马》、《画皮II》、《黑衣人3》、《超级战舰》、《异星战场》、《黄金大劫案》、《谍影重重4》、《环形使者》、《太极》、《十二生肖》等影片我比较无感,甚至会皱眉头……

这一年末,上映了一部几乎和《阿凡达》有着同样意义的国产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

一张电影票的心路历程(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10)

这部质量尚可的喜剧片以小博大,在特定的环境下创造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奇迹,12.67亿元的票房不仅是当年的票房冠军,也大大刷新了国产片的票房纪录。

《泰囧》让大家见识到了国内电影市场的无穷潜力,也让资本嗅到了金钱的味道,于是,远比从前凶猛的“流量时代”来临了……

流量时代

2013年——

年初,周星驰用《西游降魔篇》(12.46亿元)再次宣告了自己的霸主地位,这一成绩无人能撼动。

值得一提的是,赵薇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开了一个不怎么“好”的头……

一张电影票的心路历程(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11)

从此,一个名为“国产青春片”的魔幻纪元也开始了

这一年里好片不少,《毒战》、《中国合伙人》、《疯狂原始人》、《超人:钢铁之躯》、《007:大破天幕杀机》、《遗落战境》、《惊天魔盗团》、《悲惨世界》、《风暴》等影片都有可取之处,《环太平洋》的内地票房首次超过了美国本土,《无人区》也磕磕绊绊上映了……

当然,《霍比特人》、《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钢铁侠3》、《怪兽大学》、《天台爱情》等影片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冯小刚的《私人订制》很不理想,《特殊身份》让我见识到了景甜演技有多尬,最有代表性的要数“富二代”了。

一张电影票的心路历程(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12)

这是大家对于同期上映的三部烂片《富春山居图》、《不二神探》、《小时代》的戏称,我只看了《富春山居图》,在和朋友的吐槽中度过,倒也不算太糟……可问题是,这类影片越来越多了。

2014——

“春节档”的吸金能力,在这一年完全爆发;资本无耻敛财的嘴脸,在这一年彻底打破下限。

因为陪前女友的关系,《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澳门风云》、《爸爸去哪儿》这几部片子,我全都看了,还有后来的什么《分手大师》、《整容日记》……黑历史啊!

一张电影票的心路历程(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13)

粗制滥造、恶俗谄媚,有些甚至都算不上电影(综艺电影?)……即便是再次以小博大获得票房成功的《心花路放》,也不过是让更多人幻想着用小成本赚大钱的迷梦。

至于当年的票房冠军《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咱也只能苦笑而过了。

尽管《安德的游戏》、《一步之遥》等片子不太如人意,但《极品飞车》、《后会无期》、《雪国列车》、《催眠大师》、《X战警:逆转未来》、《白日焰火》、《亲爱的》、《星际穿越》、《智取威虎山》还是给了我不少慰藉。

一张电影票的心路历程(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14)

尤其是年初的《冰雪奇缘》,简直太爱了!三刷!

2015年——

这一年,《速度与激情7》用24.26亿元的成绩轰下了票房冠军,注水的《捉妖记》以24亿 成为亚军,《港囧》被盗版弄得焦头烂额,《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不太理想,《煎饼侠》的意外成功让大鹏翘起了尾巴,《夏洛特烦恼》则开启了开心麻花的小马达,《万万没想到:西游篇》给叫兽易小星浇了盆冷水,《鬼吹灯之九层妖塔》更是一言难尽……

可也是在这一年,观众开始对混乱的市场做出了积极的回应。最具代表性的,就数“自来水”的奇迹《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了。

一张电影票的心路历程(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15)

“动漫迷”这个一直边缘化的群体突然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让大家意识到:那批“还小”的年轻人们,已经长大了。

那是我最开心的一个夏天,作为一个80后大叔,和一群90后玩在了一起(简直和进入“传销组织”一样,哈哈~),10刷大圣的成绩,放在“自来水”群体中也算是多的……

一张电影票的心路历程(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16)

我知道,电影没有那么好,可就像后面许多“爆款”一样,我们之所以如此不遗余力,是因为我们选择“希望”。

此外,《十万个冷笑话》、《狼图腾》、《007:幽灵党》、《重返20岁》、《哆啦A梦:伴我同行》、《战狼》、《破风》、《滚蛋吧!肿瘤君》、《侏罗纪世界》、《烈日灼心》、《解救吾先生》、《王牌特工》、《火星救援》、《超能陆战队》、《我的少女时代》、《老炮儿》等片子也都算可圈可点,至少不再是一无是处了。

特别要提一下年底的《寻龙诀》

一张电影票的心路历程(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17)

我认为,这是近年来首部制作水准在合格线以上的“商业大片”,与其他靠“喜剧”或“取巧”加成获得商业成功的国产片相比,它算是真正摸到了“工业化”的脉络。

2016年——

这一年的整体形势其实仍然没多少进步,《美人鱼》以33.9亿元的成绩刷新了票房之冠,成龙的《绝地逃亡》和《铁道飞虎》依旧可以大行其道,更别说糟糕的《我的特工爷爷》、《长城》、《独立日:卷土重来》,令人一言难尽的《魔兽》、《三少爷的剑》等片子了……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大鱼海棠》、《我不是潘金莲》在争议中孕育着新生,《火锅英雄》、《你的名字》、《血战钢锯岭》、《海洋奇缘》让我眼前一亮,《航海王之黄金城》助我在大银幕上看到了海贼,《疯狂动物城》更是要吹爆!

可最有意义的,我觉得还是《湄公河行动》

一张电影票的心路历程(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18)

即便刨去其主旋律属性,影片也在“专业性”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林超贤的努力成果,让许多观众看到了国产电影的另一种可能性。

后流量时代

2017年——

这一年好的坏的电影都不少。

好的有《金刚狼3:殊死一战》、《摔跤吧!爸爸》、《降临》、《爱乐之城》、《大护法》、《敦刻尔克》、《天才枪手》、《二十二》、《寻梦环游记》、《银翼杀手2049》等等;坏的有《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金刚:骷髅岛》、《新木乃伊》、《西游伏妖篇》、《悟空传》等等,富含特色的有《乘风破浪》、《羞羞的铁拳》、《芳华》、《绝世高手》、《极盗车神》、《妖猫传》等等。

重中之重自然是创下56.39亿元票房的《战狼2》

一张电影票的心路历程(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19)

它当然算不得一部优秀电影,但其背后的意义却非比寻常:观众们仿佛找到了一个宣泄口,不吝用电影票去表达自己的诉求,至少,这是一部倾注了吴京全部心血、效果出众的军事动作片,填补了“类型片”的空白,“不错的商业片”是其成功的基础。

如果非要拿“爱国”主旋律来说事儿,同期还有一部刘伟强执导、众多年轻演员(小鲜肉)出演的《建军大业》,这片的卖相要“讨巧”多了,结果却哑火了……反倒是一开始普遍不被看好的《战狼2》从私盐变成了官盐,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从众心理”就能解释的。

2018年——

去年有太多电影可以说道了,《西虹市首富》、《马戏之王》、《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动物世界》、《头号玩家》、《邪不压正》、《一出好戏》、《碟中谍6:全面瓦解》、《无双》、《影》、《海王》、《狗十三》、《蜘蛛侠:平行宇宙》……

但需要重点讲的只有两部,一个是《红海行动》,年度冠军,36.22亿元。

一张电影票的心路历程(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20)

相比起《战狼2》,它的“主旋律色彩”其实更淡,可它用更专业性、更工业化的表现,证明了观众们并非可以一直被忽悠下去,而同期的《西游记女儿国》已经“不灵验”了。

另一个自然是《我不是药神》

一张电影票的心路历程(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21)

关于这部“现实题材”作品已经不用赘述,它同样填补了国产片某一领域的空白,纵使不够完美,可人们对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不吝溢美之词。这种心态趋势下,连带着后来毛病更多的《无名之辈》都小火了一把。

种种迹象证明,改朝换代的时候来了。

新·时代

2019年——

大家可以看到,在前些年,就算我有意规避,但依然难免被一些国产烂片伤到,更别说许多根本不屑去看的所谓电影了……除了大家眼中优秀的佳作外,国内电影市场更多存在的,是那些按照“模式”量产的东西,影片的大多数成本都花在了流量明星和宣传造势上,至于成片效果如何,大家心里很清楚。

今年1月份上映的《白蛇:缘起》,是追光动画近年来最好的作品,宣发却糟糕透顶,最后硬是靠着无数“自来水”们的不懈安利,才能扭亏为盈,实现逆袭。

一张电影票的心路历程(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22)

我今天晚上花几小时写这篇文章,就是因为最近对于影市现象有了更深的感触。

今年春节档,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和成龙的《神探蒲松龄》全都哑火,此前并不被看好的《流浪地球》成了最大赢家,并非吴京比星爷、成龙、宁浩、韩寒更有票房号召力,而是因为《流浪地球》像《战狼2》、《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等等电影一样,填补了国产电影的空白,这一领域,是科幻片

与许多“作者电影”不同,相比起创作者的意志表达,这类电影更看重的是“工业化”,正如导演郭帆所说:“工业化就是把杂乱的东西标准化,从而对内容进行量化和拆分,之后才有分工。”

一张电影票的心路历程(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23)

如今商业大片的“工业化”系统,几乎是被好莱坞垄断的,他们用了几十年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制霸,但这并不是其他人可以不用再努力的理由。

《流浪地球》剧组的行径,处处都和目前国内影视制作的主流“规矩”背道而驰,在吴京“带资进组”之前,剧组最出名的演员是配角吴孟达,我敢说看过电影的人能有一半叫对屈楚萧和赵今麦的名字就不错了……他们用简陋的电影工业基础,尽全力创造着属于中国科幻迷和影迷的新“希望”。

艺术没有国界,可观众有私心。我看日漫(最爱OP)、看美剧(耗费无数时间精力),可作为一名黑头发、黄皮肤、说汉语的中国人,我依然无比希望看到更多优秀的国产影视动漫作品。

“资本”量产垃圾躺着挣钱还数落观众“水平不行”的时代应该过去了,电影票就是我们手中的选票,那些走进电影院而不参与口水战的观众才是决定未来的“沉默的大多数”,我们的实际行动胜过千言万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