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又亲眼看到一个热搜被撤。
周五下午一两点的时候,一条#山东242人冒名顶替入学#的话题上了热搜第二。
但我两小时后再去看,已经消失的无隐无踪。
不是被挤到了后边,而是彻底不见,热度被断崖式削减。
242人,这还仅仅只是一个省2018-2019年度的调查数据。
如果往远了想,真的细思极恐。
教育背后的猫腻,最近因为一系列的新闻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高考虽然并不是唯一一条成才的出路,但它目前仍然是最公平的竞争方式。
尤其是对于寒门学子而言。
然而,这份有限的「公平」还要被各种方式蚕食。
首先是这几天热议的「冠县农家女被顶替上大学」事件。
被顶替的考生名叫陈春秀,山东聊城冠县人。
她出身贫寒,父母都是农民,家里的墙上还贴着精准扶贫的材料。
在父母眼中,陈春秀学习非常努力,他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支持女儿上大学。
2004年,陈春秀参加高考,然而,她最终没能等到属于自己的录取通知书。
由于信息闭塞,一家人都以为陈春秀落榜了。
当时,她只有两条出路:要么种地,要么打工。
她选择了后者。
一直到今年5月,36岁的陈春秀打算报名成人高考圆自己的大学梦,却在学信网上发现「自己」已经读过一次大学。
但学籍信息里的头像却是一个陌生女孩。
原来,16年前陈春秀并没有落榜,而是以546分的成绩,被山东理工大学专科录取。
冒名顶替她上学的陈艳平当年只考了303分,比大专分数线差了两百多分。
陈艳平毕业后就职于烟庄街道审计部门,住冠县县城,平时开一辆大众轿车上下班。
在事件曝光前,她还在用着陈春秀的名字,同事们都喊她秀儿。
而陈春秀这十六年里,做过食品厂、电子厂流水线工人,也做过餐厅服务员,后来结婚生子,当上幼儿教师。
她原本可能明亮的人生,被彻底窃取了。
陈春秀也曾想弄清这是怎么一回事,她到当地有关部门想查询自己的高考信息,却被要求「证明自己是自己」。
辗转多次,都没有得到有效的答复。
直到一个自称是陈艳平亲戚的男人出现,这件事才开始有了眉目。
他表示,陈艳平的父亲通过中介花2000元为女儿买了个学籍。
而陈艳平的父母称,顶替学籍的事全是舅妈办理,舅妈在孩子入学不久后就去世了。
目前,陈春秀已经委托律师起诉顶替者,鱼叔也希望她的维权之路能够顺利。
每一个被顶替的学籍,都意味着一个被篡改的人生。
受害的不仅仅是被顶替者,还有她们的下一代。
NHK曾推出一档名为《我想继续读书 中国农民工的孩子们》的纪录片。
镜头聚焦于河南省郑州市一所非正规的农民工子女小学。
这个小学包含了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所有孩子都是农民工子女。
学费便宜,是他们被送往这里的最大原因。
当很多父母在为「学区房」疯狂砸钱挤破头的时候;
这些孩子却因为父母是流动劳动力,没有签正规的劳动合同而无法上学。
这些在别人眼中没有什么文化的父母,其实也都明白教育的重要性。
他们知道知识才能改变下一代命运,未来过上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
但很多时候,却实在是无计可施。
即使孩子好不容易小学毕业,也办不了小升初需要的各种证明。
一个小女孩,因为材料不齐几次留级,已经远远超过初中接收的年龄范围。
她梦想做一个幼儿园老师,但现实中只能回家帮母亲干活。
无数人因为学历所限,失去了阶级向上流动的可能性。
而家庭出身直接影响孩子的教育条件。
「录不到大学,呆在农村,世世代代很难有好日子过。」
据统计,2018年有975万人参加高考,总录取率73%,一本录取率则各省差距很大。
北京、天津位居前两名,一本率达到了30%以上。
而考生人数最多的河南,一本率只有12%左右。
经济水平和教育资源更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有着招生资源的倾斜,其他地区的考生,相对更难考上好大学,这是一个被讨论已久的问题。
为了减轻高考难度而迁移户口的「高考移民」群体应运而生。
部分省份的自主命题,高校的自主招生,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等等,也都关乎高考公平。
这是现行的体制和政策问题,高考这一套庞大的系统,还存在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
高考「不公平」的另一个层面,则是违规操作。
它动摇了这一整套系统的运行之基。
想必大家最近都有关注「仝卓事件」。
最新进展,仝卓已经被开除出了声入人心男团。
这件事之所以惹了众怒,是因为它暴露了高考中不为人知的暗箱操作。
仝卓从应届生改成往届生,一个人的非法获益,破坏了无数人的考试公平。
钱权交易、裙带关系、利益链条。
我们所信奉的「改变命运之途」,其实早就千疮百孔,每个环节都有可乘之机。
2016年的罗马尼亚电影《毕业会考》,讲到一个父亲为了保女儿顺利出国留学,而贿赂官员舞弊。
这个父亲是名医生,在一个警长的指点下,他找到副市长,副市长一口答应了他的请求。
因为他患有严重的肝病,医生能帮他更快找到肝源。
副市长曾经帮会考委员会会长的妻子保住了工作,所以会长对副市长唯命是从。
一通安排下来,医生的女儿只需要在试卷上做好标记即可。
警长、副市长、会考委员会会长……一次舞弊背后是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合谋。
追查起来,往往要用一个谎去圆另一个谎。
让我们再看看仝卓事件的涉案人员。
根据临汾市纪委监委的调查结果,有15人受到处分。
上到临汾市人大常委会、教育局,下到区级单位和学校图书馆,并且牵扯出党员身份造假等等问题。
这还只是往届生改应届生,顶替学籍的情况想必只会更复杂。
在陈春秀事件中,一个「舅妈」,怎么可能办到。
从录取到入学,涉及到发放通知书、调档、入学审核等等环节,一个人冒名顶替意味着每个环节都要有对应的操作来配合。
陈春秀事件距离真相还很远,但从以往的类似案例里,似乎可以拼凑出一些端倪。
山东枣庄齐玉苓事件。
顶替者父亲、两所学校、滕州教委被法院认定侵犯了齐玉苓的受教育权,齐玉苓获赔近10万元。
河南周口王娜娜事件。
高中教务处、县高招办、派出所、高校招生就业处都牵涉其中,13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处分,3人涉嫌违法移交司法机关。
湖南邵阳罗彩霞事件。
顶替者父亲、中学教师、派出所所长、户籍地公安、教育部门等有关人员受罚。
而陈春秀事件中,顶替者陈艳平的父亲曾经任职于商务局,后来经营一家市政工程公司,在冠县中标过多个政府项目工程,包括烟庄街道办事处。
陈艳平的舅舅,曾任烟庄乡党委书记,后调至冠县审计局。
所谓真相,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但陈春秀的十六年青春,已经一去不复返。
绝大多数的我们,都是经历高考走过来的。
我们也都很清楚这一过程的艰辛。
周浩导演的纪录片《高三》,跟拍了福建一所县城中学高三毕业班的生活。
老师们在课上打鸡血式教育学生,要努力,要拼命。
学生们也是铁了心,再苦再累也要考上大学。
考大学,是她们唯一的念想,甚至变成了生理上的条件反射。
不上课的时候,她们也在学习,教室里的背诵声犹如枪林弹雨。
如果一会儿没学习,就会愧疚到浑身发抖。
孩子们的父母和陈春秀的父母一样,希望孩子往上爬,不要像自己一样辛苦种地,每天只有十几元收入。
如今的高考已经不再像1977年那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对于部分「高考大省」的考生来说,想要考上好大学,依然是地狱级难度。
在《高三》的片尾,24名学生的录取学校滚动播放,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复读。
鱼叔之前写过央视纪录片《高考》(链接在这),以复读生闻名的毛坦厂中学里,学生只有10分钟时间吃饭。
复读,意味着更多的付出;
但与此同时,却有一些人利用关系,不劳而获。
在光照不到的地方,究竟还有多少滥用职权的暗箱操作?
在精英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底层的教育水平却在被更严重的忽视。
因为他们的声音太微弱了。
拥有优质生活水平的「上层人」压根都听不见。
或者也根本不想听见。
普通与农村学校陷入不被重视的恶性循环中,教育公平的天平早已倾斜。
有人说,可精英阶层的孩子确实优秀啊。
当然,因为他们也掌握着最好的资源和最开阔的上升空间。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将会不断加剧地区贫富差距。
我们所期待的并非教育的绝对公平,而是一个无论选择哪种学校都不被歧视的教育环境。
这条路显然还有很长要走。
顶替学籍事件的调查正在进行,鱼叔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
高考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希望,请不要让他们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