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水果产业中,“树上熟”这个概念尤其的火热

不论是线上的水果电商还是线下的水果店或生鲜超市,“树上熟”这个概念随处可见。

一时间树上熟菠萝蜜、树上熟芒果、树上熟香蕉、树上熟猕猴桃、树上熟木瓜等“树上熟”水果带着光环和高于普通水果的价格映入消费者的眼帘。

有人为“树上熟”买单,也有人吐槽“树上熟”就只是一个炒作的概念。

但不管怎样,在销售者大力度的推广宣传之下,“树上熟”水果是概念也好是精品果也罢,终获取了部分忠实的消费者,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

水果没熟透就摘了怎么回事(树上熟的水果解决问题也带来问题)(1)

“树上熟”水果之所以受到消费者和销售者共同的关注,得益于消费者对于高端、精品水果的增量需求,同时与之前“造下的孽”不无关系。

现如今,水果消费者,苦“早采果”久矣!

邦邦硬且猕猴桃、漂亮至极但咬上一口就酸出表情包的黑布林......因早采而背负污名的水果不胜枚举。“早采果”坑了消费者的同时害了果农,继续下去甚至可能毁掉整个产业,因此“早采”之风必须尽早止住。

而作为“早采”的最强对立面“树上熟”,对于水果销售者来说,是既“明大义”又能赚钱的绝佳概念。

但是“树上熟”真的能从根本上帮助水果产业解决问题吗?依农认为“树上熟”在解决水果产业中问题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树上熟”。

水果没熟透就摘了怎么回事(树上熟的水果解决问题也带来问题)(2)

“树上熟”水果可以解决的问题

解决消费需求

当前不少有能力的消费者对于吃到成熟水果已经生了执念,说是消费升级也好,是在“早采果”的摧残之下也罢,反正有需求。

“树上熟”恰巧能解決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在树上成熟的水果还免去了消费者对“水果催熟剂”安全隐患的担忧,理论上讲“树上熟”水果就指定不会用催熟剂了。

让“难吃”的水果变“好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北方朋友会吐槽南方朋友钟爱的水果“难吃”,比如说杨梅、黄皮、杨桃等等,这仅是饮食习惯不同的问题吗?不尽然。

因为在北方,消费者很难吃到成熟的南方水果,依农举得水果例子,均是不耐储易变质且采收不能后熟的水果。

之前为北方消费者吃上只能不熟就采收,而“树上熟”的概念被提出后就很有可能解决在北方很难吃到“好吃”的南方水果的问题(前提是极短的运输时间)。

水果没熟透就摘了怎么回事(树上熟的水果解决问题也带来问题)(3)

缩短水果销售的中间环节

“树上熟”除能主动地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外,还能被动地缩短水果销售的中间环节,因为“树上熟”就意味着,果子不耐储运。

若再像以前一样采取“批发商→二级批发商→批发市场→超市、水果店→消费者”的销售模式,那“树上熟”水果到不了消费者手里就“烂了”。

因此只能采取“基地直发”、“产地电商”等,直接或经过极短环节,“树上熟”水果就能到消费者手中的销售模式。

逐渐形成订单农业

“树上熟”还能解决部分对水果品质有执念,但之前苦于销售无出路的种植生产者的问题。

其实部分从事种植生产的果农,早已看到“早采”的危害,也早想以品质赢得市场,但是在水果业界“酒香就怕巷子深”。

而“树上熟”这个概念被提出并实行之后,这些早有准备的种植者,就成了果商们的绝佳选择,解决“酒香就怕巷子深”销售难的问题,逐渐的形成订单农业。

水果没熟透就摘了怎么回事(树上熟的水果解决问题也带来问题)(4)

“树上熟”水果可能带来的问题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树上熟”也不例外,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带来、产生问题,如果细节地去说,带来的问题太多了,但是可以总结成一个点,那就是高昂的“果外”成本。

“树上熟”还有一个意思:水果采收之后,要用最快的时间送到消费者手中。

而要做到“最快”,得加钱,因为会有更高的种植、采收、包装、运输成本。

“树上熟”是解决了“水果销售环节多”的问题,但不意味着省钱,因为虽然少了中间商赚差价,但是水果得拿“雅座的车票、机票钱”。

“树上熟”是解决了消费者的需求,但是除果子本身价值外,所有推进“树上熟”进程所花的钱,都需要消费者买单。

水果没熟透就摘了怎么回事(树上熟的水果解决问题也带来问题)(5)

关于“树上熟”水果不得不关心的几个问题

谁来、谁又能为“树上熟”的成熟度标准做背书?

不像“有机”、“绿色”、“无公害”那样,有着完善的标准,符合就是不符合就不是,但“树上熟”没有相应的标准。

这是因为水果是非标品,“树上熟”很难去界定。

你说是八成熟算“树上熟”还是十成熟算“树上熟”?是糖分不涨了算“树上熟”,还是转色完全了算“树上熟”,亦或是芳香物质达到顶峰了算“树上熟”?还有芒果、香蕉和木瓜的“树上熟”能一样吗?所以谁来、谁又能为“树上熟”的成熟度标志做背书!

当前做这个标准的是销售者,标准能严格控制还好,但是“树上熟”有可能变成“想熟就熟”。

销售者说“树上熟”就“树上熟”了,这很可怕,这就只是在卖概念,一旦成了“卖概念”,“树上熟”就会和“早采”一样臭掉。

水果没熟透就摘了怎么回事(树上熟的水果解决问题也带来问题)(6)

生产端和消费者对树上熟的接受程度能有多高?

显然“树上熟”是对果商利好最大的产业模式(当然这样说也不严谨),从事种植果农和掏钱的消费者对其接受程度又能有多高呢?

从某些层面讲,“树上熟”会给果农带来不小的麻烦,我举几个例子,第一是订单风险,果商给果农下了“树上熟”的订单,前期预付全款还好,若是不付只订,都收果的时候果商不来怎么办?这不是杞人忧天,这是没有“树上熟”的时候,就已经发生的事情。

第二是采收难度的增加,“树上熟”不是树上的果子说熟就都熟了,是要熟一个摘一个,并且“树上熟”就是要好,剩下的差果怎么办?

水果没熟透就摘了怎么回事(树上熟的水果解决问题也带来问题)(7)

可能有朋友会说:果商高价收购不久解决问题了。说这话的朋友你一定忘了一件事:最无情的就是资本!

对于消费者而言,符合其内心价值定义的才是需求,一旦“树上熟”水果的价格,高于了消费者内心给它定义的价值,那所谓“高端、精品”就是伪需求,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要好”的同时还得“要便宜”。

最后总结一下,我个人认为“树上熟”有市场,但不会太大;“树上熟”是好事,但有可能做坏。

别着急否定它,也被过度推崇它,咱 且行且看。

水果没熟透就摘了怎么回事(树上熟的水果解决问题也带来问题)(8)

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农村生活、植物科普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依农看天下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原创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