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华对话鸠山:袁世海是怎样塑造(1)

京剧《红灯记》袁世海扮演的日本宪兵队长鸠山,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李玉和赴宴斗鸠山这场戏中,身穿和服,脚登木屐,他的演出实践,受到了观众的喜欢和认可。

程永华对话鸠山:袁世海是怎样塑造(2)

袁世海先生说:为了表现这个日本鬼子的阴险奸诈,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在《红灯记》鸠山形象的创作过程中,他看了电影、沪剧、歌剧、评剧、京剧《自有后来人》《三代人》《革命自有后来人》等同一题材的艺术品类,并琢磨其中几个鸠山的不同,来丰富自己的构思。

他还向日本朋友了解日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情况,学习穿木屐走路。

袁世海还阅读了溥仪记述的《我的前半生》,从中了解熟悉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具体情况,比如

程永华对话鸠山:袁世海是怎样塑造(3)

溥仪和日本关东军参谋板垣征四郎的几次谈话,就很说明问题。溥仪讲:“板垣是一个小矮个儿,有一个剃光的头,一张刮得很干净的青白色的脸,眉毛和小胡子的黑色特别显眼。在我见过的日本军官中,他的服装算是最整洁的了。袖口露出白得刺眼的衬衫,裤腿管上的圭角十分触目。加上他的轻轻搓手的习惯动作,给了我一个颇为斯文和潇洒的印象。这个人说话总是那样‘不紧不慢一笑容满面’,‘态度平和,一点不着急’。而且总是轻轻地搓着,两只手搓来搓去。到谈不拢的时候,才脸色更青更白了,笑容没有了,只是最后的话说得冷冷地,而‘声调没变’。以后再见到他,看到他‘那张脸竟是个没有春夏秋冬的脸’,看不出气候来。一直到谈妥了让我当傀儡,才变成放荡不羁、纵情大笑的鬼样。”

溥仪描述的板垣,给了袁世海很大启发。他又联想到鸠山曾是个医生,医生的外表总是温文尔雅的,于是就创造了一个外表和气、道貌岸然、内里凶残、阴险毒辣、杀人不见血的鸠山形象。

当鸠山与李玉和几番较量都失败后,鸠山终于剥去伪装,露出了豺狼本性:“我是专给进地狱的人,发放通行证的!”说这话的时候,鸠山的语气大变,每一个字都像从牙齿缝里挤出来的,揭示了鸠山此时对共产党人既无可奈何,又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心理状态。

这就是袁世海的功夫:他成功地把京剧艺术与现代戏结合到了一起,在现代戏中又把架子花脸大大开拓了新的戏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