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电视剧《什刹海》,觉得真是一部良心制作的片子。故事发生在北京什刹海,以胡同四合院里为背景,讲述了祖孙三代人几家人看似平常、却又不怎么平常的故事。
其实,生活原本就比想象的精彩。不信您试着回想一下,身边是不是也有各种张家长李家短的那些事儿?只不过,影视剧作品呢,是把很多事儿集中起来,浓缩在主人公身上。
北京什刹海
这部剧最适合两种人看——一是对老北京感兴趣的,可以看到很多传统北京人的地道生活。大到老北京人的讲究,像是做人要“局气”、晚辈对长辈要“捧着”来、过年过节的各种习俗...小到四合院里的花草、书房里文房四宝的摆设、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细节...
老戏骨刘佩琦老师
第二种适合的人群,就是像我这样的“吃货”!因为刘佩琦老师饰演的男主人公,是名厨师。可不是一般饭馆里的厨师,而是专门做宫廷菜,接待过外国元首的大厨!
整个剧也是围绕着经营餐馆这个主题,无论是在餐馆开发菜肴、还是在家做家常菜,都有大量的做饭的镜头。从选材、备料、制作到菜做好吃进嘴里,都拍得颇为详细!
自家豪华版四合院里的厨房
不做过多的剧透,感兴趣的您可以自己去优酷观看,绝对物超所值。能感觉得出来背后主创人员投入的时间精力和心血,看这部剧,还能学到很多地道的老北京词句。
里头经常出现什刹海溜冰场的剧情,因为经常去玩,所以看起来也很亲切。这里有很多北京孩子的童年记忆。
什刹海冰场
影片最后,老爷子攒了个局,和他多年未见的师兄,每人做几道大菜,请大家品鉴。其中,最后压轴的,不是佛跳墙,也不是百鸟朝凤,而是他儿子做的一碗打卤面。
这部剧千万别大晚上看,每到美食出现的环节,都会食指大动!特别是浓郁的汤头,浇在面上,用筷子搅拌一下,劲道晶莹的面条,混合着焦糖色鲜肉汤的汁…
看着里头演员把面一口送进嘴里,引得我口水差点掉了出来。
结果就是——整个晚上,翻来覆去,脑子里都是那碗“打卤面”的样子。强忍到天亮。立马采购食材,打算自己亲自尝试一下做碗鲜美的打卤面。
点外卖不是更快么?因为片子里专门说了,打卤面要现做现吃,而且吃的时候,要浇一层汁、吃一层面!想要吃到美食,就得付出劳动,自己选购地道的食材,才能做出那口地道的面。
打卤的食材各地不一,可自行搭配
食材:
手擀面、五花肉、香菇、木耳、黄花、豆干、西红柿,葱、姜、蒜、勾芡
最地道的面,是要现和、还要醒一段时间,因为心情比较急迫,所以这次是直接购买的手擀面,吃起来也算是挺有嚼劲的。
做法:
提前把黄花和木耳泡在水中;
五花肉切成细条,入油翻炒捞出备用;
葱姜蒜下入油锅,再加入除了肉之外的配菜;
加入炒好的五花肉条,撒些勾芡;同时在另外一口锅里煮面;可以把泡过香菇(或煮面的水)浇一些在卤里,注意卤不能过干、也不能过稀。
面和卤分别装入不容容器中,上桌;
自制打卤面
浇一勺卤、拌一层面,吃完后再浇再吃。
除了泡黄花木耳的时间,其实整个做法只不过半个小时左右,而换来的,确实一碗特别地道的打卤面!
有些做法,会加鸡蛋加进去,可后来做着做着,就不想放了,所以在成品里面,没有鸡蛋的影子。
对于这些每个地方做法、用料都不一样的食物,可以宽容一些、随意一些,总之,这碗吃着幸福满满的打卤面,彻底征服了自己的味蕾,也让我的拿手菜菜单上,多了这道“打卤面”!
看着香、吃着更香
做完这碗面,突然想起家乡的姥姥和妈妈了,特别是八十多岁的姥姥,现在依然“霸占”着厨房,每天的生活都围绕着三餐...看样子,是只要身体还成,就始终奋战在厨房第一线!
虽然总劝她,要把生活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带大了三个儿女、接着是我们这几个孙子辈的,现在好不容易最小的孙子都结婚了,可她还是要为一家人的各种事情操心,而重中之重就是要让每个人都吃得好!
可心里也明白,就像这看似小小的一碗打卤面,里头包含的,是对于家人浓浓的关爱。只有吃得好了,心情舒畅了,才能更好的生活。也明白了,为什么从小到大,长辈看孩子吃饭,只要我们大口大口地吃,他们就脸上了开了花。
打卤面压轴
就像《什刹海》里演的那样,尽管老爷子早就退休了、身子骨也不算太硬朗,可为了儿子媳妇开饭店,还是再次出山,忙里忙外地开发菜品,帮餐馆找出路。
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最后,儿子亲手做的这碗打卤面,成了压轴菜。在老人的心里,再没有什么,比孩子踏踏实实做点靠谱的事,更能让人欣慰的了。
今年因为疫情,选择不回家过年,不给祖国这个大家添乱,也就尝不到家人的手艺。越是临近年关,越是想念,惟愿天下太平,每个人都能在一碗面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