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筋动骨一百天,这几个月你都给我老实在家待着,哪儿都不准去”看着病床上的儿子,陈阿姨又气又心疼高考结束后他非要和同学出去环岛骑行,谁知道和别人的车撞在一起,当时就觉得腿疼得厉害,几乎不能动弹了到医院一照X光,发现骨折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伤筋动骨一般几个月恢复?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伤筋动骨一般几个月恢复(必须静养一百天吗)

伤筋动骨一般几个月恢复

“伤筋动骨一百天,这几个月你都给我老实在家待着,哪儿都不准去!”看着病床上的儿子,陈阿姨又气又心疼。高考结束后他非要和同学出去环岛骑行,谁知道和别人的车撞在一起,当时就觉得腿疼得厉害,几乎不能动弹了。到医院一照X光,发现骨折了。

在陈阿姨看来,骨折可是大事,伤筋动骨一百天,这段时间正准备天天熬骨头汤,让他老实在家躺着,哪儿都别去。但正值青春年少的孩子,怎么能憋得住。没过多久就想起来走动走动。并且声称,不能一直躺着,骨头都“软”了。

到底是陈阿姨的经验之谈对养骨更有好处,还是年轻人认为地“动一动,养骨更高效”?伤筋动骨一百天难道真的要躺上100天才行吗?

伤筋动骨一百天,并非一定要睡满100天

老一辈人认为,伤到了筋骨,千万不能乱动,不然很容易再次骨折。要静养100天才算彻底好了。可事实上,筋骨受伤后,完全靠静养可不够。

长时间的卧床静养,看上去是减少了筋骨二次受伤的风险,但也让生长出来的新骨头,失去了得到锻炼的机会。时间久了,也会更容易带来肌肉萎缩、关节无力等问题。

骨折后,按照三个步骤养伤,恢复又快又好

骨折后,可以以周为单位,在三个时间段,按照不同的步骤进行养骨,比笼统地概括“伤筋动骨一百天”要好得多。

炎症发作期:第1-3周

刚发生骨折后,患处的骨膜、骨质、骨髓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断裂。这种病变会导致骨头周围的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形成肿胀。而在受伤后的2-3周左右,都可能因为体内的细胞再生、纤维组织黏合等产生“血肿机化

在这一时期,人们需要做的是在石膏、绷带等帮助下,固定伤口,并且严格限制活动,以免导致受伤的骨骼无法准确地生长起来,带来感染、出血等损伤。

骨痂形成期:第4-8周

受损的骨细胞重新生长后,就该进入骨痂形成的阶段了。新的骨痂形成后,受伤部位能够在外观上逐渐恢复正常。往往医生也会在这个时期拆除石膏。但石膏的拆除并不意味着无须静养了。

在新骨长出来的时候,仍然是比较脆弱的,内部的骨骼尚未完全恢复。患者仍然应该避免患肢发力,更不建议盲目的下床运动,谨防带来二次骨折的问题。

骨骼塑形期:第8-12周

受伤大约8周后,骨骼的强度已经逐步恢复,在这段时间如果一直卧床静养,无法让骨细胞受到刺激,也可能带来肌肉萎缩、关节粘连等问题。逐步进行简单的活动和负重,对康复也更有帮助。

由此可见,所谓的“伤筋动骨一百天”,并不是一定要在床上躺100天。按照骨骼自我修复的步骤,进行针对性的养骨,骨折也许好得更快。

骨折后的康复运动,抓住2个关键点

首先,进行肌肉锻炼

在骨折后,肌肉力量很容易随着运动量的减少而逐渐减退。而肌肉训练,其实就是预防发生肌肉萎缩。用腿部骨折来举例,受伤后不能随便下地,但是在病床上,可以通过收缩肌肉、放松,重复这个动作来锻炼肌肉的收缩能力。

这样的锻炼能让人体内的血液尽快循环起来,并且缓解骨折后出现的血肿、肿胀等症状,预防发生肌肉粘连的问题。

第二点是抗阻力训练

在进入骨骼塑形期后,就可以适当地进行抗阻力训练。这一时期,骨折处已经逐渐恢复稳定,能够承受一定的负重。同样用下肢骨折来举例,抗阻力训练可以先从有支撑物的行走,逐渐改变为无支撑物的行走

在部分地区还可能会有在水中慢跑等,利用水的阻力,来增强肌肉力量,锻炼骨骼。而且相比于在陆地上行走,也能因为水的浮力,适当地减轻关节的负重,出现运动损伤的风险也会比较小。

对陈阿姨儿子这样的年纪来说,让孩子在骨折后在家静养100天的做法,实在是有些夸张了。在骨折后,也可以适当的通过肌肉训练以及抗阻力锻炼来促进患肢的康复,尽快的恢复到原有的健康水平。

和骨骼强度差、骨密度流失严重的中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在发生骨折后,康复所需要的时间相对比较短。但也可能因为掉以轻心,忽视养骨的步骤而出现二次损伤,反而影响病情康复。

“伤筋动骨一百天”虽然有些夸张,倒也让很多年轻人能老老实实地度过骨折后的前两个时期,避免过早活动患肢,也能降低发生二次骨折、肌肉损伤的风险。

参考资料:

1、伤筋动骨后,愈合分四步·生命时报·2020-07-03

2、“伤筋动骨100天”就是在床上静养100天?恢复性锻炼有必要·科学辟谣·2020-11-13

3、唐利霞. 综合护理方式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J]. 《医药》, 20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