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龙--中生代海洋中最大的顶级掠食者。

虽然它的历史很短(从陆地上的崖蜥进化而来,在白垩纪中晚期才出现并且迅速繁衍,随后和恐龙一起灭绝),但却一路平步青云,把比它历史早远得多的海洋爬行动物赶尽杀绝。蛇颈龙亚目、上龙亚目

它生活于白垩纪的马斯特里赫特阶(约7000万至6500万年前)的海洋中,分布于世界各地。第一具化石于18世纪末期在荷兰默兹河附近的白垩岩层中被发现。曾经被归类于鳄形超目的卡普林鳄,也是沧龙属的一个次异名。

沧龙的德文意思是“默兹河的蜥蜴”,是沧龙科的一个属。它们是群肉食性海生爬行动物,拥有巨大的头部、强壮的颚与尖锐的牙齿,外形类似具有鳍状肢的巨型鳄鱼。

远古十大巨蛇(十大远古海洋巨兽)(1)

目前已知最小的沧龙类是Carinodens belgicu,身长3到3.5米,可能生活于岸边的浅海,用它的球根状牙齿捕抓软体动物与海胆为食。

体型较大的沧龙类似霍夫曼沧龙,体长可达21米,重33吨。

远古十大巨蛇(十大远古海洋巨兽)(2)

海洋中食物充沛,但是竞争激烈。沧龙最主要的食物有金厨鲨、蛇颈龙、海龟、菊石、薄片龙等。金厨鲨是远古鲨鱼的一种,体长可达到8米,是兼具速度与耐力的中型掠食者。沧龙的体型在演化中逐渐变得庞大,性格愈发凶猛,科学家推测,一只成年沧龙可以对抗几只金厨鲨。在8200万年前,金厨鲨灭绝。

沧龙是中生代所有海洋生物当中最成功的掠食动物。它们在10万年的时间里将竞争对象(也就是以上它的食物)赶尽杀绝,最终成为远古海洋的霸主。

龙王鲸

龙王鲸(学名:Basilosaurus,意为帝王蜥蜴),又名械齿鲸(Zeuglodon),已经绝种的古代海洋哺乳动物,现代鲸的近亲,是鲸类中的一种,生存于3900万至34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

龙王鲸刚开始被误认为是巨大的海洋爬虫类的化石,所以被命名为帝王蜥蜴。它最早是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被发现的,随后古生物学家从埃及与巴基斯坦发现的化石中辨认出至少存在两个其他的种。 龙王鲸平均身长为18米,最大可达21米,不过那个只是疑似龙王鲸。而且拥有比现代鲸更为修长的身体。

远古十大巨蛇(十大远古海洋巨兽)(3)

龙王鲸最显眼的特征是身体非常细长,龙王鲸身长为雌性约15米长 雄性约18米长,而且拥有比现代鲸鱼更为修长的身体。龙王鲸还有退化的短小后肢。龙王鲸首次被发现时,还被误认为是某种海蛇(所以它才会有个意指「蜥蜴王」的英文名字)。

远古十大巨蛇(十大远古海洋巨兽)(4)

巨齿鲨

巨齿鲨(Megalodon),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大牙齿”。这种鲨鱼大约有16-20米甚至更长,体重大约有47吨。是已发现地球历史上具有最强撕咬力量的生物,平均咬合力为20吨,最大咬合力可达28吨,其牙齿撕咬力量大大超过了霸王龙。 生活在2800万年前的晚渐新世到20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是其生存年代的终极掠食者。

远古十大巨蛇(十大远古海洋巨兽)(5)

巨齿鲨是一种生活在大概2800万-150万年前的一种巨型鲨鱼。因为鲨鱼是软骨鱼类,一般骨骼部位很难留下化石,所以截止2013年只找到它的一些像手掌一样大的三角形牙齿化石和几块脊椎的化石,一般大约25-32厘米长,最长超过半米,甚至接近一米,是大白鲨牙齿的好几倍。而且早期的牙齿侧面没有小牙尖,年代离现代越近,牙齿的构造和现代大白鲨越相近,开始有了锋利的边缘锯齿,样子就像大白鲨牙齿的粗壮放大版。虽然还没有找到其完整上下颌骨化石,但科学家根据其牙齿的大小同比例放大推算出此种鲨鱼大约有14米左右,体重大约有40吨,张开大口的嘴直径可达2.6米。

巨齿鲨身体强壮,呈流线型,可以猎食海中的任何生物,最喜欢捕食鲸类。其他海洋哺乳动物也是它的盘中餐。可以说巨齿鲨是一台不折不扣的食肉机器。

巨齿鲨会攻击在海面换气的动物。巨齿鲨可在短距离内快速游动,从猎物下方攻击。当猎食大型猎物时,巨齿鲨可能会先攻击其尾部或鳍,使其丧失游泳能力,再将其撕开并吃掉。

牙长超15厘米的史前鲨鱼如何在地球上消失?这种鲨鱼名为"巨齿鲨",任何猎物都能被它们撕裂,然而,在破坏栖息地的气候变化面前,它们也无能为力。巨齿鲨 一生之中要长2万多颗牙,牙损失后重新长出来。它们被很多古生物学家誉为地球史上最强悍的动物。

远古十大巨蛇(十大远古海洋巨兽)(6)

薄片龙

薄片龙是一种生活在距今8500万至6500万年白垩纪晚期的海洋爬行动物,游泳像海龟一样。

薄片龙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爬行动物。它是蛇颈龙发展的极致,同时也是这个种类的“末代皇帝”。普通的薄片龙身体全长可达15米,但脖子的长度就可达6米。它的四个鳍状肢看起来就像船桨一样,可是游泳时却像海龟一样慢。之所以说它十分奇特,是因为它的脑袋非常的小,加上一个非同一般的脖子,样子很古怪,活像长着超长脖子的侏儒一般。

远古十大巨蛇(十大远古海洋巨兽)(7)

虽然薄片龙身体巨大,但它的脑袋实在太小,因此不可能对大猎物发起攻击。所以薄片龙捕食时经常游荡在离岸不远的海水中,将脖子高高抬起,脑袋露出水面,一旦发现猎物就迅速插入水中,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压住猎物。可是,长脖子也有不少坏处,导致薄片龙活动缓慢,难以逃脱其他猛兽的突然袭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薄片龙化石都是没有脑袋的原因:它们经常遭到沧龙的进攻,因为反应迟钝而身首异处。

薄片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它的化石广泛分布于各个大陆,包括南美洲。但令人不解的是,薄片龙似乎更喜欢高纬度的冷水,在北美大陆的内海里几乎没有其他化石分布。

克柔龙

克柔龙(属名:Kronosaurus)又名克诺龙、长头龙,是种海生爬行动物,属于蛇颈龙目的上龙亚目,上龙类的明显特征是短而粗厚的颈部。克柔龙是体型最大的上龙类之一。克柔龙是以希腊神话中泰坦巨神中的克罗诺斯为名,他吃了自己的孩子奥林匹斯十二主神。

克柔龙,海生爬行动物的一种,是上龙的一个分支,而上龙又是蛇颈龙一个分支,但是与蛇颈龙不同,克柔龙在演化过程中,颈部大幅缩短,而身长、体积也明显减少,因此与蛇颈龙相比,克柔龙运动的速度也就越来越快,运动方式也就更加复杂。

远古十大巨蛇(十大远古海洋巨兽)(8)

克柔龙生活在一亿两千万年前(白垩纪早期),是一种颈部较短的蛇颈龙(如图)。颈骨只有12块,体长为9-10米。它的嘴巴几乎与脑袋一样长!海生爬行动物,在那个时代根本没有任何生物可以与它抗衡!体形好像圆桶,前肢扁平呈鱼鳍状,没有后肢,用来划水前进或控制前进方向,全身紧凑,利于快速游泳。鼻孔位于头顶上,可以在深水呼吸

利兹鱼--有史以来最巨大的硬骨鱼类

是一种已经灭绝巨大的厚茎鱼目鱼类,生活在1亿6500万至1亿5500万年前的侏罗纪中期,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巨大的硬骨鱼类。在现存鱼类中与利兹鱼最接近的是弓鳍鱼,虽然这两种鱼类之间的关系仍然距离很远。利兹鱼的名称意为“利兹的鱼”,因化石收集家艾佛列·尼克森·利兹于1886年在英格兰彼得伯勒发现它的化石而得名。

远古十大巨蛇(十大远古海洋巨兽)(9)

虽然古生物学家已经发现几具利兹鱼的化石,但是完整的脊椎骨化石尚未发现,所以古生物学家很难确定它的大小,亚瑟·史密斯·伍德沃德在1889年描述利兹鱼的标本,并拿它的尾部与另一种厚茎鱼类Hypsocormus比较后,估计它的长度大约是9米(30英呎)。

远古十大巨蛇(十大远古海洋巨兽)(10)

古生物学家D. M. Martill在1986年拿他刚发现的利兹鱼化石与其他厚茎鱼类互相比较,不过因为这具样本相当不寻常,所以利兹鱼推断出来的体型大小范围相当广。最近古生物学家根据历史上所发现的化石,及古生物学家在靠近彼得伯勒惠特西所发现更完整的样本来估计的结果都支持亚瑟史密斯伍德沃德当时所估计的结果-9至10米(30至33英呎)。近来古生物学家使用树轮年代学来研究利兹鱼的骨骸,结果显示它们要长到这个长度需要花费21至25年。而根据其他样本进行的研究显示利兹鱼最大可以长到超过10米(53英尺)是不合理的推论。与现在最大的鱼类鲸鲨及姥鲨一样,利兹鱼的食物来源是浮游动物,并且用它的嘴与鳃从水中把浮游动物给过滤出来。

杯椎鱼龙

靠尖牙利齿统治距今2.4亿~2.1亿年前的三叠纪海洋。

杯椎鱼龙是鱼龙类的早期成员,它们的细长外形和今天的海豚很相似。杯椎鱼龙还没有背鳍,尾部象鳗鱼一样扁长,这种长尾巴使它们成为强有力的游泳好手,它们常常在深水区游弋,等待送上门的猎物。鉴于杯椎鱼龙无法上岸,它们应该是直接生育幼崽的卵胎生动物。

远古十大巨蛇(十大远古海洋巨兽)(11)

杯椎鱼龙是中生代海洋里的猛龙。从外形上看,杯椎鱼龙比较原始,它的身体细长,有10米左右。它们的细长外形和今天的海豚非常相似,堪称鱼龙中的"海豚"。和它的原始身份相符合的是,杯椎鱼龙还没有背鳍,并非不像后期的鱼龙那样背部隆起,但其直至的尾部像鳗鱼一样扁长,形成了尾鳍。这种长尾巴使它们成为游泳好手。它们还拥有一副典型的鱼龙牙齿,喙部也已经伸长了。它们常常在深水区游曵,等待送上门的猎物。

滑齿龙

滑齿龙意思是"平滑侧边牙齿",是种肉食性海生爬行动物,属于蛇颈龙目里短颈部的上龙亚目。滑齿龙生存于中侏罗纪的卡洛夫阶,约1亿6000万年前到1亿5500万年前。

远古十大巨蛇(十大远古海洋巨兽)(12)

滑齿龙是一种海洋爬行动物,在侏罗纪晚期,它们粗壮的身影在四片中等大小桨鳍的驱动下四处游荡。滑齿龙的长颚里满部尖锐的牙齿。滑齿龙的鼻腔结构使得它在水中也能嗅到气味,这样滑齿龙就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发现猎物行踪。除了要上浮呼吸外,滑齿龙一生都在水中度过,因此它们也是卵胎生动物,喜欢在浅海域产仔。

滑齿龙是生活在侏罗纪中晚期的动物,一些保存相当完好的滑齿龙骨骼化石,清楚显示牙齿的排列及其头部的形状。但这些头骨并不一定就属于片中威胁牛津夏附近水域。

远古十大巨蛇(十大远古海洋巨兽)(13)

邓氏鱼

一种活于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约3.6亿至4.3亿年前)的大型古生物,身体长约11米,重量可达6吨,咬合力可达5吨,被视为泥盆纪时代最大的(海洋)猎食者,同时也是寒武纪到泥盆纪时期出现过的最大的食肉硬骨鱼类,其主要猎物是有硬壳保护的鱼类及无脊椎动物,是当时的顶级掠食物动物。

远古十大巨蛇(十大远古海洋巨兽)(14)

邓氏鱼的外貌,给人以异常凶猛的感觉。强壮的类似于鲨鱼的纺锤形的身躯更接近现代鱼类的体形。头部与颈部覆盖着厚重且坚硬的外骨骼。虽然是肉食性鱼类,但无牙,代替牙的是位于吻部的头甲赘生,如铡刀一般,非常锐利。能切断、咬裂、粉碎任何东西。

远古十大巨蛇(十大远古海洋巨兽)(15)

剑射鱼

剑射鱼是掠食性鱼类,在其胃部最少发现了12种猎物。乔治·史登柏格就曾发现了一个长达4米的剑射鱼标本,而在其胃内就仍保有一条长1.8米的鳃腺鱼。那条剑射鱼似乎是在吞下猎物后不久死亡,可能是猎物挣扎时破坏了其器官所致。剑射鱼喜欢用其尖锐的牙齿咬住猎物并将其囫囵吞下,所以剑射鱼常常会被食物噎住,科学家们在许多剑射鱼化石的胸腔里发现了未消化的鱼类,他们很可能就是导致剑射鱼窒息而亡的罪魁祸首。受伤的剑射鱼或其尸体会是白垩纪鲨鱼(如白垩刺甲鲨及角鳞鲨属)的食物。在一条白垩刺甲鲨的体内就发现了剑射鱼的遗骸。

远古十大巨蛇(十大远古海洋巨兽)(16)

剑射鱼的身体形态酷似导弹,使它在水中行进的速度非常快。

剑射鱼有暗蓝色的背部和银亮的腹部,作为它对上方和下方的伪装色。一头有利刃般的牙齿,一头有强劲的尾巴,这样的组合使它成为一种强大的追击型的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