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租公寓到底怎么了(比买不起房更可悲的是租不起)(1)

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


“我有一朋友”,用这种句式来讲自己的故事屡试不爽。这一次我想说的是,我有一对朋友。关于房子总会有各种悲喜剧在这座城市上演,而我这一对朋友的故事也是从买房和租房这两个永恒矛盾的话题开始的……

1

一念之差让他流离失所

8年前,我的这一对朋友一起去了北方某城市,两人读书时是同班同学,跟我不是一个专业。

A家里有钱,虽说不是富二代,但是咬牙花了80多万买下一套房子,贷款30年,每年月供3500来元。

B的脑子更灵活,再加上手中没多少钱,他算了一笔账:一套总价80多万的房子,当时的月租只有2000元左右。按照这个月租,花80多万至少可以租住40年了,买房并不比租房划算。

8年前过去了,B的租房的选择让他错过了一波又一波的机会。每当想买房时,看看飞涨的房价,总期望会降下来。直到现在,这座北方海滨城市的房子已经贵到想买也买不起。

更令B恐慌的是,他可能连租房子也租不起了!那套原本只租2000元一个月的房子,在这几年的轮番上涨中,已经要每月至少4000元才能租下。

买房的A呢?因为银行的房贷利率优惠等因素,他要还的月供不断降低,现在每月要供的居然还不到3000元。

看看有了自己房子的A悠哉悠哉,甚至考虑买二套房,B只能后悔莫及当年租房的选择。租房的B如今虽然工资不少,但没有自己房子,总让他有流离失所的感觉。

买房和租房的选择,让同一个学校毕业的同班同学变成了不同的社会阶级,A和B就是中国房地产过往近十年的最具体写照。

黄子平曾经将《林海雪原》中的那句黑话“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翻译成海德格尔式的谶语:“正午的阴影下,言说者已流离失所”。土匪与哲学家,实乃一丘之貉。

长租公寓到底怎么了(比买不起房更可悲的是租不起)(2)

2

二房东的必然覆灭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二房东都很敌视,这些人被认为是“吃差价”的二道贩子。

事实上,街道办和政府机构对于二房东也没有好感。一方面,二房东赚钱靠的就是低价收房,高价出租,并且打隔断,搞群租。

虽然这样一来房屋的租赁价格降了下来,但是房子的品质也随之下降,居住体验的恶劣也导致增加居住的危险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向年轻人的长租公寓,由于各路资本注入而加大扩张速度,按间出租、商用房出租等政策放开,和散户出租争抢市场份额。

长租公寓到底怎么了(比买不起房更可悲的是租不起)(3)

以大上海为例,在设计了“到2040年常住人口不得超过2500万”的红线并“以房控人”后,通过群租房的整治,上海很多街道成功实现了减少外来常住人口。

在上海,租金只有一千甚至几百的群租住房早已“销声匿迹”,房屋的整体租金不断上扬。

另一方面,很多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很难接受群租房低端的租赁房屋。面向白领的服务式公寓,成为他们更好的选择。

目前资本市场相当看好品牌长租公寓,各家金融机构纷纷出手投资,各家资金雄厚的品牌长租公寓也纷纷跑马圈地,疯狂抢房。

长租公寓到底怎么了(比买不起房更可悲的是租不起)(4)

地铁附近的好房源正在被品牌长租公寓所抢占,二房东的资金实力相比长租公寓可谓小巫见大巫,并且是单打独斗。

对住宅租赁消费,从中央到地方一直都持鼓励态度,不断颁布各类政策,鼓励房屋出租。

政策的强力扶持,各路资本的积极流入,原来二房东为主房屋租赁市场,逐步被品牌长租公寓的正规军所击败或者收编。

长租公寓到底怎么了(比买不起房更可悲的是租不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