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溺爱的界限到底在哪(宠爱和溺爱你分得清吗)(1)

图片源自网络

小芸是公司中层,生完孩子休完产假后事业心很重的她便重返职场。孩子找不到可靠的人照顾,只好求助于婆婆。婆婆倒是很乐意照顾孙子,只是年轻人与老年人的教育方式多少存在着差异,小芸总觉得婆婆过于溺爱孙子,但自己又不愿放弃事业回归家庭做全职妈妈,很多时候只好睁只眼闭只眼。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小芸越来越担心婆婆的溺爱会惯坏孩子,在婆婆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总是忍不住提醒,婆媳矛盾也越来越激烈。

孩子四岁多的时候,牙齿已经坏掉了,小芸知道婆婆总是趁她不在时给孩子糖吃,她说过多次,婆婆也答应不再给了。有一次小芸下班回来看见孩子嘴角有糖渍,一问才知道婆婆又给孩子糖吃,还让孩子别告诉妈妈。

小芸听到后火冒三丈,质问婆婆为什么又给孩子吃糖。婆婆虽然理亏,却也不甘示弱地说:“孩子要吃我有什么办法?难道看着他哭吗?”小芸说:“哭就给吗?你这样会把他惯坏的!”婆婆反问道:“你自己不惯吗?那天下那么大的雨,孩子要看蜗牛,你还带他出去;平时去超市随便一个几百块的玩具,你眼睛都不眨就掏钱买!”

听到婆婆的指责,小芸有些迷惑了,她在想自己是否真的也溺爱孩子而不自知?

爱和溺爱的界限到底在哪(宠爱和溺爱你分得清吗)(2)

图片源自网络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不再匮乏,对于孩子物质上的要求,很多家长总是尽量满足;而隔代的祖孙之间,也更容易过度溺爱,案例中的小芸觉得婆婆溺爱孩子,婆婆也指责小芸溺爱孩子,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爱才叫溺爱呢?溺爱与普通的宠爱究竟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觉得宠爱过度就是溺爱,溺爱就是爱得太多了,避免溺爱只要少爱一点就行了。其实宠爱和溺爱并不是同一回事,他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1、有原则与无原则的区别

正常的宠爱要有一定的原则,有些事情可以顺着孩子来,有些事情则不可以。比如案例中的婆婆也知道给孩子吃糖太多不好,但是禁不住孩子哭闹,这就是无原则的爱。

无原则的爱和满足,会让孩子不明白这个世界的规则,以为只要耍赖哭闹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这样的孩子就不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取想要的东西。

2、有底线与无底线的区别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事情不是不能做,只是应该把握好一个度。

现代家庭中可能都会遇到孩子看电视玩游戏的问题,到底要怎么避免孩子玩游戏上瘾?其实电子设备并非不能玩儿,只是,最好和孩子约定好,什么情况下可以玩儿,每次可以玩儿多长时间,有哪些游戏是不能玩儿的。

如果孩子要了就给,或者本来不该给的,孩子一哭就给,且没有限度就明显是溺爱了。从小索取无度的孩子,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全世界的人都是为自己服务的,长大容易没有同理心,不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

3、有方法和没方法的区别

满足孩子的需求,是讲究方法的,有些可以直接满足,有些需要间接成全,还有些不合理的需求,需要引导释放,不一定非要满足。

其实孩子每个无理取闹的背后,都藏着一种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家长要学会分辨出孩子的哪些要求是真实合理、充分必要的,哪些要求是在借题发挥、表达不满。

案例中孩子雨天闹着出去看蜗牛,就属于真实的需求,出于对外界认知的渴望,小芸在保证孩子不淋雨不受凉的情况下,满足孩子并不算溺爱。

但如果毫无节制地要买玩具,或者乱发脾气,就要想想孩子是不是想通过获得物质方面的满足来提升安全感?是不是想引起家长的关注?找到问题的根源才好对症下药。

总之,宠爱是接受、是尊重、是给予自由,而溺爱是纵容、放任或者是包办。宠爱和溺爱看起来都是爱,但事实上,宠爱才是真正的爱,溺爱实际上是反爱的,正常的伟大的爱,应该尊重成长规律,让孩子接受成长过程中正常的挫折、失去、遗憾......,不剥夺他们体验生活酸甜苦辣的权利,不防碍他们正常潜能的激发,这样才会收获进步、喜悦和感动,这样的人生才完满。

百度百科上对溺爱的解释为:不公正的物质感情给予满足与保护,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有一句古话叫“惯子如杀子”,过度溺爱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危害,不仅对孩子自己未来的发展不利,严重的甚至会危害社会。

1、过于溺爱,会妨碍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最初级的溺爱,就是在生活上事无巨细地照顾孩子,这无疑会让孩子过度依赖父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但是孩子不可能靠父母的庇护生活一辈子,那么他年少时躲过的懒,都要在长大后一一偿还。

2、过于溺爱,会让孩子抗挫折能力变差。除了智商情商,现在还有个词语叫“挫商”,是指一个人的耐挫能力。有些家长孩子一有要求就马上满足,会使孩子觉得这个世界是围绕着自己转的,但是长大后别人却不会事事顺着他,就会导致他一遇到挫折便会很容易放弃,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

3、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不太容易建立正常的社交。从小受到溺爱的孩子,一般不太容易接受别人的批评,不懂考虑别人的感受,也不懂得感恩,为人处事都比较自私,老师同学同事朋友,都不喜欢和这样的人相处,不利于孩子的社会关系发展。

4、太溺爱孩子,容易让他无视社会规则,甚至挑战法律法规,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

爱和溺爱的界限到底在哪(宠爱和溺爱你分得清吗)(3)

图片源自网络

很多家长知道溺爱不好,但是平时生活中却很难拿捏那个爱的尺度,那么在育儿过程中,我们要怎样做到宠而不溺呢?

1、首先家长自己要有正确的是非观, 这样才能更好地判断孩子提出的要求是正常需求还是无理取闹。毕竟教育孩子没有统一的标准,教育中的难题也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家长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有能力真正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才能衡量并把握教育的尺度,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2、全家对教育孩子的标准要达成一致。家庭教育中,如果家中的大人各有自己的标准,孩子的价值观容易混乱,不知道什么才是对的,也不知道该按照谁说的来做。孩子的教育最好还是由父母自己来,实在照顾不了的情况下,家庭成员之间一定要约定好,最好开个家庭会议,郑重其事地通过一下。

3、对于孩子的想法和要求,家长尽量鼓励他自己实现而不是代劳。孩子的很多愿望,对家长来说都是举手之劳,但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并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目标,不管结果是不是最初的设想,即便会留下遗憾,孩子也能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如果家长过度“帮助”孩子,把原本应该由孩子自己做的努力都包办了,就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性,使孩子养成事事依赖的习惯。

4、家长不宜过多地给孩子建议,不要剥夺孩子的决策权。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懂得比孩子多,或者自己踩过很多坑,想避免让孩子走弯路,恨不得将自己的人生经验统统传授给孩子,却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不犯错,怎么知道正确的是什么?不亲自踩一些坑,将来怎么能够更好地避坑呢?

过多地给孩子建议,“我都是为你好”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控制欲。适当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信任也是爱的一部分,即便错了也是富贵的人生经历。

5、在面对孩子提出的一些要求时,家长应该考虑长远而不应该只衡量眼前有没有回报。孩子想做的事情,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不伤害到别人,哪怕看起来很荒唐,家长也应该支持他去试一试,不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6、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家长一定要敢于拒绝,但要给出合情合理的解释,要学会疏导孩子的情绪,引导他进行正确的思考。不敢或不舍得拒绝孩子,怕孩子对自己失望,本质上是怕孩子疏远自己,背后是对孩子的占有欲。

爱是自由、是信任、是尊重、是欣赏、是支持、是得体的放手,只有学会正确地去爱孩子,才能避免溺爱。家长要意识到,孩子和我们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他们来到人世间,是要成为他们自己,我们要帮助他们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