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人们常说火树银花不夜天,张灯结彩过大年。火树银花指的就是烟花,张灯结彩讲的是到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要挂上灯笼、系上彩绸来营造一种红红火火的过年气氛。那么每年春节前后咱们家里挂的灯笼都是怎么做出来的?又是在哪里生产的呢?
“老手艺”焕发新经济!这个“宫灯第一村”创造产值近11亿!
河北藁城是一个人口只有七十多万,却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老城。这里的屯头村被称作中国宫灯第一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灯笼,程会强就是其中之一。
程会强:一年当中最忙的时候,也就是过了十月一开始逐渐地逐渐地开始忙一直到腊月,到年底是最忙的
越到年底,客户要货越急,能把货做出来还远远不够,还要赶在规定时间把货送到客户手里,工作才能算完成。眼下,程会强一边急着找车发货,一边在心里盘算着赶货的问题。
程会强:一个是我们生产的量大,以前地时候客户都是集中在一块进货,好多都做不出来,它这个价格都往上涨,但是今年客户都拉货早,比往年早上一个月,时间长了都能做,也是订货,做了之后,好多积压的货,现在都卖不出去,现在行情也不好,都在压价,都想把手里的货出完。
程会强说,按照每件灯笼20对来算,今年他的工厂大概生产了一万五千件灯笼,虽然数量很多,但是每个灯笼的利润却从去年同期每个2块钱跌到了5毛钱。
程会强:现在来说利润差太多了,像现在做这一对灯笼,挣几毛钱,因为今年,原材料涨价涨得多,因为咱们北方不是也限量限产,涨价涨得太多了,但是咱这个灯笼是一直没涨,反而降了许多。
利润薄了,竞争依旧激烈,作为掌门人,如何让自己的灯笼厂在屯头这个灯笼之乡里占据一席之地呢?
程会强说,13年前,家里的灯笼厂同样遇到过竞争压力,当时父亲突发其想设计了一款印有猴的生肖灯笼,销量非常不错。眼下,趁着还有十几天的时间,程会强打算做一款鸡灯笼。可是,同样是做生肖灯笼,13年前的老程早早就开始着手做了,而小程现在只剩下短短十几天,时间够吗?
程会强:那时候做灯笼是纯手工的,现在做都是半自动的,半机械化,那时候
一天只能生产一百多个,现在一天大概能出个五、六千个。
原来,对流水线生产而言,难点和重点不是在批量化生产之后,而是在前期的设计和准备环节。
程会强:关键是压轴的,最后一款灯笼了,得做一个好的,一年了就全靠它挣钱了现在。
制版,决定着最终灯笼呈现的效果。今年45岁的程力永已经做了20多年的制版工作,在屯头村也是小有名气。对于程力永来说,给这套鸡灯笼制版,最大的问题在于时间。从绷网、上胶、曝光、洗版到晾干,制一张版至少需要6个小时,而且任何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失误。
为了能把程会强需要的7张版尽快制好,程师傅不仅连夜赶工还给他想了不少法子。吹干,控干,烤干,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而程会强也已经盘算好了,综合设计和生产的成本考虑,鸡灯笼面世后的定价要比普通灯笼贵一块钱,每个灯笼能有1块5毛钱的利润,如果订单数量理想,这十几天也将获得不错的收益,但是与普通灯笼相比,做生肖灯笼的风险也更大,因为普通灯笼来年还可以继续卖,但是生肖灯笼如果卖不出去就要等上整整十二年了。程师傅也深知小程的压力,可是制版着实不是一件着急的事。
制好的版子一定要彻底干透才能进行印刷,否则,在印刷的过程中极易损伤版子,不仅影响最终的效果,而且一切的工作也都将前功尽弃。
让程会强着急的还有鸡灯笼的订单,现在客户还没看到新灯笼的样品,谁也不敢贸然下订单。程会强想,现在哪怕做成一个样品灯笼,他就可以发给客户谈订单了。
程会强:太晚了,他们那个销量什么的基本上也都没有那么大了,我怕到时候销不出去了也是。
鸡灯笼最终要印7层才能完工,而且在印刷的时候要做到毫厘不差,否则图案就会出现重影。更麻烦的是每印完一层要等彻底干透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的印刷。为了节省时间,缩短颜料干的时间。程师傅还给面板进行加热。看着一层层颜料涂过,鸡灯笼的雏形也呈现了出来。程会强对新灯笼的效果十分满意,还给它起了一个十分吉利的名字。
程会强:就写上一个是金鸡赐富就可以了,新的一年金鸡赐富,大吉大利。
程会强期待着,手里的金鸡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富裕和福气。
与程会强的机械化工厂不同,村民白军平的灯笼都是手工做的。现在也是他最忙的时候。
河北省石家庄市屯头村村民 白军平:不敢接,怕给人家弄不出来了,这活一接了都是紧的。
今年63岁的白军平做了四十多年的灯笼。藁城宫灯式样很多,有白帽方灯、纱圆灯、罗汉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等等。尤以红纱灯最为出名。老白做的就是红纱灯。过年前也是老白生意最好的时候,最近一个月以来,他加班加点地赶制灯笼,每天只能睡上5个小时。
白军平:一天要是连焊能做上十几个,做这费事,要不能卖200多元一对?
像这样直径2米5的灯笼,老白卖出去一对能有60块钱的利润,。大灯笼的市场需求量有限,老白的订单不是很多,但是每一年的量却非常稳定。老白的客户都是合作了多年的老客户,他可以清楚地说出每只灯笼是谁定的。白军平的灯笼除了个头大,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纯手工制作。
眼下,老白要开始着手做一个直径6米的竹灯笼,而要想把竹子变成灯笼的骨架需要八道工序。首先,选竹子开始就是一门学问。
白军平:这厚竹板结实,生长期长了,灯笼用的时间长,不容易生虫,生长期短了这竹子,它就容易生虫。
选好竹子之后下一步就是断竹子,白军平把挑好的竹子依次锯掉头和尾。 为了防止竹节把灯笼布挂破,还需要用镰刀把竹节一个个刮平。白军平用的工具和他做灯笼的时间一样,都有些年头了。
用枣木棒子在竹子上敲的过程叫做刻竹子,待竹子裂开之后用手将竹子劈开。这个过程直接决定了最终大灯笼能否成型。四十多年来,老白也记不清自己劈了多少根竹子。
老白说,像这样一个直径6米的竹灯笼能卖到5000块钱一个,利润至少也能有1000元,但是要做好一个这样的灯笼,需要60根竹条,得五、六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今年老白接到灯笼的订单大大小小大概有4000个,而且大多集中在年底,想要完成这些订单需要全家人一起上阵,加班加点。
虽然也有年轻人想学做灯笼,但是能坚持下来的人太少了,会这门手艺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白军平:麻烦,麻烦,得33个工序,才能做好这一个灯笼。
其实白军平也很清楚,之前村里像他一样做灯笼的人早都陆陆续续建起了流水线。但是白军平仍然坚持认认真真通过33个工序做灯笼,在他看来,只有这样繁琐的过程才叫做灯笼。
白军平:觉得竹子的更传统,觉得这个随着咱们文化过来的,老东西不愿意扔掉它。
在屯头村共有农户1840户,全村从事宫灯制作的相关产业农户达1600多户,占全村总户近百分之九十。全国灯笼的百分之八十来自藁城,屯头村2016年灯笼的产销量达到9000余万对,产值近11亿元,带动从业人员5万余人,产生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
手工剪纸漂洋过海做成“洋生意”
过年的时候,都会在大门和窗户上贴剪纸和窗花。不知不觉中,机器印刷、激光雕刻的剪纸早已代替了手工制作的作品。
今年69岁的赵陟是无极剪纸的第六代传承人。与其它地区的机器印刷,激光雕刻不同,河北无极县的剪纸都是纯手工制作。以宣纸为原料,以刻刀为主要工具,以特制的石蜡或橡皮泥底版作为辅助,制作工艺极其讲究。
无极剪纸传承人 赵陟:这个刀子和这个板都是我们特制的,自己制作的它没有地方去卖这个,它这个板要求就是什么,软能拖住纸,硬能不伤刀。
无极剪纸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有剪灯花、挂彩纸、剪年福(符)、贴窗花的习俗。明末清初,无极剪纸开始盛行。目前,全县200多个村庄里,村村都有剪纸艺人。赵陟就是其中一位。在他的工作室里,这些工艺剪纸动辄就是数千元的价格。
如今,年货市场上的窗花并不少见,大大小小、种类繁多,而且物美价廉。但是毫无例外,几乎没有纯手工制作的窗花。凹凸印刷、激光雕刻而成的窗花早已替代了手工窗花。赵陟也承认自己的手工窗花产量太少。一次只能刻二十多张,一个人一天也就能刻两个,也就刻四十张。
手工制作的窗花不仅数量少,而且价格要比激光雕刻的窗花贵上好多。这幅手工制作的窗花价格一张要5元钱,而通过机器制作的同样的窗花只需要1元。两者相差5倍。那么赵陟和工人们正在做的这些窗花能卖给谁呢?
原来前不久,一位旅居美国的华人找到赵陟,希望他能创作一些手工做的窗花在美国的华人圈中销售。接到订单后,赵陟就马上开始着手创作,一气做了五个样板,最让他满意的就是这幅。
赵陟:明年是鸡年,这个肯定要是用鸡的形象了,这是肯定错不了了,再一个鸡,一般的我们就是用鸡就是大吉大利、吉祥如意。
美国的订单并不多,只有2000张。这个量如果用机械来做并不起眼,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能完成,可对于赵陟的团队来说,需要5个熟练工人连续10天高强度、零失误的工作才能完成。
赵陟:它需要一刀一刀去完成,一个作品再不行,也得成千上万刀才能完成一个作品。如此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在赵陟眼中却是不可错失的良机。
赵陟:这是一个契机,因为一年就这么一个春节,一年就这么一次机会, 利用这个时间让人们更多地去欣赏这些过去的这些民间工艺,让它能够延续下去,传承下去,给它一些市场,给它一些空间。
如今,无极剪纸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稀之年的赵陟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做了一辈子的剪纸能够传承下去,虽然身为第六代传承人的赵陟还没有确定好自己的接班人,但是他觉得想要将这门传统手艺传下去,仅靠一个传承人是远远不够的。他把目光投向了学校。
赵陟:我们在培养小学生们过年的时候剪一些小兔子、小动物,自己贴在窗户上,那它就和这窗花就不一样了,哪怕它不好看,但是他贴的是一种自己的心情,他贴的是一种自己的愿望。
半小时观察:关注扶持传统年货技艺
赵陟老人说,他希望孩子们能喜欢上剪纸这门手艺,但现实中喜欢并愿意把它作为自己职业的年轻人寥寥无几,这种烦恼不止是剪纸,白军平的手工灯笼也遭遇着类似的尴尬。传统年货技艺可以是生意,但却不是简单的生意,它可以给人们带来财富,但它更多带给我们的是这个民族绵延数千年、关于家庭、关于幸福、关于美满团圆的记忆。对于它,我们应多一些关注、多一些扶持,让它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在每一个新春佳节都成为我们家庭团聚、和美幸福的标记。
(本文编辑:陈雨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