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浙江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劳模先进大会在杭州举行,王建东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此前,他曾获得浙江省百名市容环卫模范、温州市劳动模范、温州市最美环卫工人等荣誉称号。

向劳模和先进人员致敬(最有味道的工作干了32年)(1)

龙湾劳模

王建东

4月下旬的正午,气温达到了30摄氏度以上,61岁的王建东和往常一样开着吸粪车出发了。他来到龙湾区天中路附近一处公厕的粪水窨井边,熟练地拽出吸粪软管,走向井口,软管一端连着装粪水的吸粪车槽罐,另一端靠人力抱着送进窨井。

向劳动人民致敬

揭开井盖,一股能够想到的味道弥漫开来,让人作呕。王建东不为所动,他盯着井内的眼神,以及不时把软管往井下缓推的动作,都表明他正在干技术活。

王建东是龙湾区的一名环卫工人,每天往返龙湾50余个公厕,干着“最有味道”的工作——吸粪。从29岁干到现在,32年了,他说,从未后悔。

1987年,龙湾永中环卫所刚刚成立,此前在村里当过环卫工人的王建东毅然加入了这个队伍。成立之初的环卫队伍只有7人,年纪都是在五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而王建东是唯一一个年轻人。“当时身边的人都觉得很奇怪,问我年纪轻轻的为什么要干这么不体面的活。“王建东回忆道,“我没别的想法,就想让自己生活的环境更干净一些。”

那时候的龙湾,还没有水泥路,道路都只有一个车道大小,当时的清扫设备和制度也没有现在完善,一个人配一把扫帚、一个畚箕、一辆板车打扫十来个村居。“经常凌晨一两点就得起床,天黑了才回家。”王建东说。

向劳模和先进人员致敬(最有味道的工作干了32年)(2)

向劳模和先进人员致敬(最有味道的工作干了32年)(3)

从事环卫工作没几个月,由于清理粪坑的工作极少有人愿意干,王建东主动请缨。从此之后,他成了一名掏粪工。

“最初掏粪的两三天,说实话,确实恶心想吐。”王建东坦言。刚开始,要先把粪便装到木制马桶里,然后倒到板车上,再拉到船上,统一运输清理。最初的适应阶段,他常常吃不下饭。“过了三四年后,有了吸粪车的帮忙,才缓过神来。”

跟粪便打交道的岁月久了,王建东开始习惯这种生活。直到上世纪90年代,因为女儿的逐渐长大,他萌生了转行的念头。

“在大家的观念里,环卫工人是低人一等的工作,怕女儿心里有想法。”王建东说。

犹豫不定的他征求了刚上初中的女儿的意见,女儿的想法出乎他的意料。“这个事情必须得有人干呀,你既然喜欢这份工作那就继续干,这是好事,爸爸。”女儿的这句话,让王建东的心又定了下来。

劳动最光荣

向劳模和先进人员致敬(最有味道的工作干了32年)(4)

“他是出名的敬业,不怕脏不怕臭。”王建东的同事李元中回忆起一件旧事。

二十多年前的夏天,龙湾区北头桥的一户居民房内粪池满溢,经判断是化粪池管道堵住了,唯一的办法是下到化粪池里打通下水道。王建东二话不说穿上隔离裤,打开化粪池盖,扑鼻而来的沼气熏得他差点晕倒,但他坚持把化粪池疏通。从化粪池出来的时候,王建东全身上下没有一个地方是干净的。

吸粪管猛地一收,粪水溅了王建东一身,来往的居民闻到他身上的味道,许多人都绕道走,有的甚至还骂骂咧咧说“搞这么臭”。

每当听到这些话,王建东都会一笑置之。“好在现在的人越来越尊敬环卫工人,想到这里,我干活的劲就更大了。”王建东笑着说,他从来都没有后悔过年轻时候的选择,“我会一直干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

采访到最后,王建东若有所思,不好意思地说:“记者同志,这些事情,我连单位的领导都没说过呢,说多会被人笑的,实在太难为情了。”

这些年来,王建东主动减少了社交,酒宴也从不参加。“谁愿意跟一身臭味的人坐在一张桌子吃饭哦?别人不说,但是我们要自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