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迎灶神家里吃什么(大年初四迎灶神)(1)

相传,大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

大年初四,是恭迎灶神的日子。“灶神”,也称灶王、灶君、灶王爷,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按照民间的说法,正月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

初四迎灶神家里吃什么(大年初四迎灶神)(2)

在我国广大地区,除夕和大年初一这两天,因为祭祀庆祝,会产生很多烟花爆竹的残屑,而到初四这一天早上,恭迎灶王爷之后,便可以在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堆到院中准备“扔穷”。

正月初四是女娲创世神话的“羊日”。晋人董勋《问礼俗》载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

初四迎灶神家里吃什么(大年初四迎灶神)(3)

正月初四这天,还有个传承很久的习俗,吃“折箩”。张寿臣《化蜡千儿》中有记:“老太太晌午吃的散伙面,晚上吃的折罗。”在寻常百姓家,正月初一到初三期间的剩饭菜便称为“折罗”,即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也不能忘记勤俭节约的美德。

北京郊区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红白喜事剩下的菜混在一起,由主家送给村里的各家各户。上世纪50年代以前,北京有专卖折箩的小饭铺,都是从大饭庄低价买入的。即使是富贵人家,也吃折箩,《孔府内宅轶事》所载,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就极爱吃折箩(当地人称“渣菜”)。每到曲阜城里大户喜庆之筵,他还会差人端着盆去索要“渣菜”。

  据说,折箩在汉代就有,名为“五侯鲭”,汉成帝曾封自己五个舅舅当侯,但他们彼此关系很僵,互不往来,唯有娄护能出入各家宴席,他将各家美味拼合起来,做成此菜,名动一时。

宋代折箩始名为杂烩,又叫杂嚼,传说与秦桧有关,因为老百姓非常痛恨他,故取“桧”字的谐音,发明了这道菜,不过宋代杂烩是小吃拼成,真正由各种菜拼成的,叫“群仙羹”,但所用并非剩菜。

初四迎灶神家里吃什么(大年初四迎灶神)(4)

其实,这些说法都可以叫“烩菜”。如今的烩菜属于一道季节美食,因为在早年间,冬天就是白菜,萝卜,土豆等,所以为了饮食上不单调,老百姓就想方设法的去变花样儿的来做这几样菜,而烩菜就是这个季节最受欢迎的美食!

烩菜发展到现在,已经扎根在民间各个地方,像比较出名的有河南烩菜、东北大乱炖,山东烩菜、山西烩菜等等!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而作为山东烩菜来说,又以博山烩菜最有名,也最为讲究!

初四迎灶神家里吃什么(大年初四迎灶神)(5)

博山烩菜是鱼肚、肉丸、豆干、油炸咸肉、时令蔬菜等食材蔚然一锅,烩出来的汤汁介于浑厚与清鲜之间,喝上一口,满嘴都是令人垂涎三尺的醇味。虽然看起来烩菜其貌不扬,但这么些食材烩菜在一个锅里,却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色彩,各有各的形状。虽然相互之间都掺杂在一起,但它们确实又多了一丝变化,这就是在烩菜过程中,彼此吸纳了各种食材的精华,更新了自己的味道,食材之间也进行了取长补短,这样一锅烩菜才叫真好吃!

烩菜不仅仅是好吃,更是一碗人间烟火。代表的是家,是亲情。烩菜以一锅煮天下,以一勺定乾坤,这大概就是民间对于美食的意趣。虽然它是一道普通的杂菜,却举凡高贵大雅与低贱流俗烩于一锅,溶合的是一个混沌意味十足的汤境,只有在各自包容的前提下,才能共同打造出一锅美味,这就是烩菜,一道充满家人的滋味,又充满智慧的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