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章不在名气,有灼见则灵。这儿有独立思考,无人云亦云。这儿绝不蹭热点,绝不炒夹生。学习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国文化。

各位朋友好,今天谈谈民主的话题。本文想通过七篇文章,从概念到案例,再从案例到对未来的判断,使我们真正理解民主到底是什么。

首先,介绍一下民主的概念。如果只说民主的概念,太枯燥,我要结合具体的案例来介绍说明。如果只说案例,又不知道民主到底是的什么玩意儿。民主好像好理解,其实似是而非,实际多数人都是不太清楚,甚至是糊涂的,这个有多方面的原因。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最早使用“民主”的概念。“民主”一词是由希腊语的Demos(人民)和Kratia(统治或权威)演变而来,其最初的含义就是“人民的统治”(The rule by the people)。它是用来概括和表述希腊城邦这样一种政治实践,即城邦事务是由公民所参加的公民大会,通过直接讨论和投票表决的方式来做出最终决定。

民主的特征有哪些(民主到底是什么)(1)

希腊

那么当时的“公民”是什么意思?“公民”的古希腊文为Polites,源于Polis(城邦),意为“属于城邦的人”。该词的英语为Citizen,词源亦为城市:City。城邦在古希腊原本属于城市范畴,意为有设防的居民点,而与不设防的乡村相对立。直到西元前8世纪左右,城邦才具有政治意义而指称国家。因此,从词源来看,公民就是属于城市、城邦和国家的人。公民就是能够进入神坛、参与庆典和享用公餐的人,引申为享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共事务的权利的人。

这里的公民,有时译成自由民,有时也译成人民。所以,不搞懂这些也会陷于迷茫。我们记住,这些都是指以城市为居所的有一定财产的人,我认为实际上相当于贵族,所以称作公民、或自由民、或人民,并不合适。下面,我主要仍然用公民来称呼。

所以说,民主就是公民统治或治理,而这个公民在当时是特指一类人,与我们现代所说的公民完全不同。准确地说,民主最早就是特指一类人的统治或治理。

我们看看《常用哲学名词解释》是如何说的。民主通常是指与专制相对立的一种政治制度。它的原意是多数人的统治。解释引用了列宁的表述,它“是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们使用暴力,这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只说这些概念,大家会更加糊涂,怎么民主还会对人们使用暴力?这个先不要管,后面会通过案例来说明。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说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民主”是指什么?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这与现在的民主完全不同。这里主是名词。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如果用汉语表达,最接近的应当是“民治”。《礼记·乐记》:“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但这个民治,也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概念不同。它是指治民之道。如果将其用为主谓构词,解释为人民治理,这样就与现代民主概念最接近。

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警告青年》提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他所说的两位先生就是赛先生和德先生。也就是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科学和民主的这两个词的现代意义,还是近代日本人最先使用的,后由中国人传回国内。实际上科学和民主这两个词,严格来说,用来概括Science和Democracy并不准确,这也是日本人不懂汉语,与他们汉语水平也许有关系。我认为用格物翻译Science和民治翻译Democracy比较好。现在“民主”解释为人民当家作主,将“主”作为动词使用,这才勉强说的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