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热播放的古装科幻电视连续剧《庆余年》中,范闲出使北齐的时候,车上装着南庆国送给北齐的礼物,其中包括冰镇的水果。范闲的忠粉王启年担心范闲太劳累,不顾别人对他的嫌弃和亲事,就光明正大地“偷”了一些给范闲。这让范闲很尴尬。一方面是被他的萌忠感动,一方面为了他被同行的伙伴们嘲笑、厌弃而难过。

王启年的扮演者是我国的实力演技派演员田雨,他还是汤唯的前男友。要说田雨的演技,那真是分分钟在线。看他“偷”到冰镇水果后那一脸贼兮兮的“猥*琐”式的满足,与对范闲实打实的关心,真是把王启年的“贪财”和“忠诚”都演得活灵活现的。

这也说明,在他们那个被作者猫腻大大架空的年代里,冰块也是不容易有的物品。

庆余年中王启年究竟是什么身份(庆余年中的王启年)(1)

据史料载,古代的帝王们为了消暑,就让奴隶提前在冬天就把冰块运来,贮存在保温隔热性能极好的地窖里。到了炎热的夏天时,再陆续拿出来使用。这种储存冰块的方法,被称为“窖冰”,也被称为“藏冰”。每到十一月的三九、四九天,即有伐冰、藏冰之举,颇属隆重。

《诗经》中即有记载,且多行于宫廷、官府。古代有专门管理此事的官吏,并建有窖冰的“冰井”。周代管理冰的官吏被称为“凌人”,凌就是指冰。宋高承《事物纪原》云:“《周礼》有冰人,掌斩冰,淇凌。注云:凌,冰室也。其事始于此。

古人还发明了“冰鉴”,它是一个双层的青铜容器或木质容器,里面可以盛放食物水果,外层放冰,盖子上面有出气孔,可以往屋内排放冷气。储食、降温两不误,集中了现代空调和冰箱的功能。

庆余年中王启年究竟是什么身份(庆余年中的王启年)(2)

《邺城旧事》有冰井台;《魏志》云:建安十九年,魏王曹操造此台以藏冰,为凌室,故号冰井;

《宋朝会要》曰:建隆三年,置冰井务,隶皇城司也。

到了清代,冰窖按照不同的使用对象被分三种:官冰窖、府第冰窖,以及商民冰窖。

庆余年中王启年究竟是什么身份(庆余年中的王启年)(3)

清《会典》中,在“工部都水清吏司藏冰”中记载:凡伐冰取诸御河……岁以冬至后半月,部委司官一人,募夫伐冰,取其明净坚厚者,以方尺有五寸为块。凡纳冰,紫禁城内窖五,藏冰二万五千块;景山西门外窖六,藏冰五万四千块;德胜门外窖三,藏冰三万六千七百块,以供各坛庙祭祀及内廷之用。德胜门外土窖二,藏冰四万块;正阳门外土窖二,藏冰六万块,以供公廨……设暑汤之用。

到了民国时,仍然有“藏冰”这个习俗。

庆余年中王启年究竟是什么身份(庆余年中的王启年)(4)

“颁冰”这个习俗,是从周代就开始流传的。北方寒冷地区藏冰,待次年夏令时取出,宫廷颁赐臣下,民间亦市卖。从入伏开始,就一直持续到立秋结束。所赐冰块还因官员的品级不同而各不相同。明清颁冰均在立夏暑伏时节,清代是按官阶发给不同的冰票,官员凭票领取。这个习俗是古代政令中很重要的一项。到了“颁冰”日,皇室甚至还会举办献牲(羊羔)祭祀的传统。明清以来,都城都是北京,这个风俗便更为盛行了。

《夏小正》“颁冰”《传》云:“颁冰也者,分冰以大夫也。”《燕京岁时记·颁冰》:“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庆余年中王启年究竟是什么身份(庆余年中的王启年)(5)

从唐朝开始,虽然已经有了制冰技术,但是缺乏制冰设备,所以夏天消暑的冰还是要依靠在冬天时藏于窖中的冰。到了清代,就衍生出了专门卖冰的商人。

朱彝尊《日下旧闻·卷三十八》载:“清明日始卖冰,以两铜盏合而击之。”《帝京景物略》也写到了卖冰之俗:“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编氓得卖买,手二铜盏叠之,其声磕磕,曰冰盏。冰着湿乃消,畏阴雨天,以棉衣盖护,燠乃不消。”

庆余年中王启年究竟是什么身份(庆余年中的王启年)(6)

就拿清代来说,朝廷的畅春园冰窖建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六月,康熙下令在畅春园建造24间、一共可以容纳3万块冰的冰窖。冰窖的室内地面用旧石料铺成,台阶用豆渣石铺成;建筑端部有拱形门洞,四周砌墙,但不留窗;考虑到地下水的因素,墙的基础是用柏木打基础桩。在柏木基础之上再铺上豆渣石。

地面之所以要用豆渣石,是因为它属于火山岩类,又叫“麦饭石”。它所含的主要矿物质是火山岩,是一种无毒、无害并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复合矿物或药用岩石。当冰水融化时,豆渣石能把水中的杂质、有机物、杂菌等吸附、分解,所以能在防止水腐坏的同时得到优质水。他们这样设计地面,正是因为这样可以拥有净化冰水的功能。

庆余年中王启年究竟是什么身份(庆余年中的王启年)(7)

冰窖的墙体也分为地下和地上两部分,地下部分的墙高约2.2米、厚1米,用旧砖砌筑;地上部分的墙高约2.6米,约厚0.8米,也用旧砖砌筑,外表再抹上石灰泥;屋顶上铺筒瓦……与紫禁城冰窖十分类似,畅春园的冰窖也采用了半地下结构、圆拱门、厚厚的墙体及外表与普通建筑类似的瓦顶屋面。

至于把冰加入食品中的创意,是从唐末才开始的。那时,人们在生产火药时,无意中开采出了大量的硝石,并发现它溶于水时,会吸走大量的热气,并且可以让水温下降、直到成冰。那次偶然的发现,让人们学会了制冰技术。但是,真正到了炎热的夏季,还需大量的冰块来降温,所以,还是要延续从冬天就开始储冰的方法。

庆余年中王启年究竟是什么身份(庆余年中的王启年)(8)

在这之后,逐渐出现了一些经商的吃货,他们一开始吃加冰的水之后,感觉还有发明创造的空间,于是就把糖加到了冰里。没想到,这个发明真的吸引了不少顾客。

到了宋代时,市场上的冰镇食品就越来越丰富了。吃货商人们又试着在里面加上一些水果或者果汁。在美食界又引发了一阵高潮。

元代时期,商人们又脑洞大开,在冰里加上了牛奶或果浆,这就十分接近我们现代的冰激凌了。后来,人们在伏天取出冰块时,就用木匠的刨子刨出冰屑,再拌以白糖和香料出售。

庆余年中王启年究竟是什么身份(庆余年中的王启年)(9)

古人用冰除了发明了美食之外,还开启了一系列的冰上运动。

在我们现代的体育项目中,有一项是美轮美奂的“冰上芭蕾”。其实,在古代,我们国早已有了类似的运动了,那时叫“溜冰”,是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传统冬季户外的娱乐活动。

古人发明的冰鞋,一般是鞋底绑着铁条,也有在木板上装铁条然后绑到鞋上的。在一些溜冰达人中,他们除了玩“速滑”之外,还练就了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如:苏秦背剑、金鸡独立,以及凤凰单展翅等。另外,也有一些人嫌麻烦,而不穿冰鞋的。他们只用平时穿的那双鞋鞋来溜冰,这种方法叫“滑擦”。

庆余年中王启年究竟是什么身份(庆余年中的王启年)(10)

《帝京岁时记》中是这样记载的:

冰鞋以铁为主,中有单条缚于鞋上,身起则行,不暂止。技之巧者,如蜻蜓点水,紫燕穿波,殊可观也;

冰上滑擦者,所著之屐皆有铁齿,流行冰上,如星驰电掣,争先夺标取胜,名曰溜冰。都人于各城外护城河下,群聚滑擦;

庆余年中王启年究竟是什么身份(庆余年中的王启年)(11)

扯了这么多和“冰”有关的事,我们还是回到《庆余年》上面来吧。

王启年之所以对范闲忠心耿耿、死心塌地,除了是陈萍萍安排他保护范闲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把范闲的老娘叶轻眉视为至高无上的女神,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恰恰因为偶像叶轻眉不在人世了,他才把所有的希望以及全部的崇敬之情,全都寄托在了范闲的身上。所以,王启年仅仅是为了范闲去偷一点冰镇水果,在他看来,自然是“义不容辞”“手到擒来”的小事了。至于是否会被别人嘲笑和不齿,都不是他关心的事。他只在乎范闲的感受,在他心中,范闲就是另一个叶轻眉。

对于王启年,不知朋友们有什么看法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庆余年》中,冷美人长公主喜欢的那些金银头饰,承载着多少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