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21届湖南省宜昌市二中高三起点考试)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实验和探究第二讲(专题18 实验与探究)(1)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详解】A、脂肪被苏丹三染成橘黄色,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A错误;

B、糖原是多糖,为非还原糖,遇斐林试剂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B错误;

C、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是氨基酸,遇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C正确;

D、甲基绿与DNA的亲和性大,使其呈现绿色,DNA的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C。

19.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四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第一次月考)现提供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甲液(0.1 g/mL NaOH溶液)、乙液(0.05 g/mL CuSO4溶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

①麦芽糖

②蔗糖

③胰岛素

④脂肪

A. 只有①B. ①和②C. ①和③D. ②、③和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遇还原糖会产生砖红色沉淀。解答本题还要注意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区别。

【详解】①麦芽糖是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定,所以用上述试剂可以检测,①正确;

②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②错误;

③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可以用上述试剂鉴定,但使用时需要将斐林试剂的乙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0.01 g/mL,③正确;

④脂肪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北京市海淀区育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9月月考) 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对4种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表实验现象不合理的是( )

实验和探究第二讲(专题18 实验与探究)(2)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2、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变小、细胞液颜色变深、浓度变大,吸水能力增强。3、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4、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苏丹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因此用苏丹Ⅲ染液染色的花生子叶切片中可观察到子叶细胞中有橘黄色颗粒,A正确;B、用0.3g/mL蔗糖溶液处理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装片,由于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因此细胞失水,紫色的液泡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变深,B正确;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染色体在细胞中移动并平均分配到两极的现象,C错误;D、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活的酵母菌不能被台盼蓝染色,但死酵母可被台盼蓝染色,因此用台盼蓝染液染色的酵母菌涂片,部分酵母菌被染成蓝色,D正确。

故选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