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点认为《西游记》,映射了历史上的佛道之争,其实《水浒传》也一样。

全书道教文化浓郁,第一回就讲,宋太祖赵匡胤乃霹雳大仙,宋仁宗乃赤脚大仙,天降瘟疫,洪太尉亲奉圣旨到江西龙虎山,请道教的张天师除灾攘祸,不曾想,误开了被封印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诸位魔君。投胎转世的众位好汉,首先就被定位成了道教人物。

水浒传的故事有多少是虚构的(水浒传其实写的是佛道之争)(1)

洪太尉误走妖魔

所以说,《水浒传》讲的道家故事是有道理的。

但是,并不完全,你像是梁山原本的寨主晁盖,绰号是啥?“托塔天王”,得名是因为邻村做了一座青石宝塔镇妖降魔,将鬼怪赶至晁盖所在的东溪村,晁盖大怒,一人麒麟臂擎起石塔,涉水搬到自个村子,真乃勇力过人真豪杰也。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称谓,可是原原本本佛教的护法大神,“塔”和“天王”绝对是佛教的元素。

水浒传的故事有多少是虚构的(水浒传其实写的是佛道之争)(2)

晁盖

看佛教寺院里都会有塔,表明,轮圆具足圆满之意。

“天王”最早也是来自佛教,佛教著名的北方多闻天王梵名便是毗沙门天王,传说有无尽的天龙八部、各路神祇等侍从,率领夜叉、罗刹将等,守护北方郁单越洲。身穿甲胄的武将,面现忿怒畏怖之相。一手托宝塔,一手持杖拄地;足踩二夜叉鬼,佛教重要的护法神祇。

水浒传的故事有多少是虚构的(水浒传其实写的是佛道之争)(3)

毗沙门天王

正史还真记载过,毗沙门天王显圣的事,说天宝元年(742年),河西重镇安西城被蕃军围困数日弹尽粮绝,唐军绝望之余,毗沙门天王忽于城北门楼上出现,大放光明。敌军弓弦一晚上尽被老鼠咬断,唐军人人振奋,主动出城奋勇杀敌,蕃军大溃,玄宗揽奏大悦,从此,军中都供奉毗沙门天,也就是托塔天王为军神。

既然小说里认认真真地将一百单八条好汉写为道教魔君,很明显,原本他们的大哥,唤做“托塔天王”肯定也不是白这些写的,就是预示他乃佛教大神,不过,晁盖征伐曾头市被史文恭的一支毒箭射中,中毒身亡。

水浒传的故事有多少是虚构的(水浒传其实写的是佛道之争)(4)

晁天王中箭

其突然的意外退场,或者也注入了作者所表达的佛教退场的意思,绕着弯的说佛教不过是给道教抬轿的。再如书中,经典桥段,鲁智深喝酒吃肉杀人放火都干遍了,很鄙视清规戒律,大闹五台山,醉打山门,连寺门护法金刚都给砸了,被扫地出门去了东京相国寺,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大振,总是跟佛格格不入。

而且,大家总是事出有因,给人的感觉,除了主持长老,身边的师兄弟都很消极,只会收租放贷,还很同情鲁智深。道家的魔君进入佛教,暗示了历史上佛道纷争的事实。

水浒传的故事有多少是虚构的(水浒传其实写的是佛道之争)(5)

大闹五台山

但,原本主要讲道教的《水浒传》,最终却又是以佛教结尾,鲁智深擒方腊到了浙江六和寺就圆寂了。林冲征方腊染了风瘫,由失去一臂的武松照顾,地点在哪啊?也是六和寺,豹子头虽在半年后过世,好歹算是善终。

武松活得久,寿至八十,也是在佛六和寺圆寂。这三位可都是水浒中的流量大IP、全都清一色的于佛教寺庙功德圆满,也是符合元代明代时三教合流的社会趋势。

水浒传的故事有多少是虚构的(水浒传其实写的是佛道之争)(6)

六和塔

再如,同样写于明代的《西游记》,佛教原创的托塔天王,竟然逐渐与唐朝战神李靖融合,成为了道教的守护神,名字来自于天竺的哪吒,不知怎么地,成了他儿子,也被道教尊奉为“中坛元帅”、父子俩一起被收编,也是如出一辙的套路。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