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汉字解密,我是杨小平。关于“弟”字的字形,有学者认为,弟字是象形字。
甲骨文的字形像绳索围绕在弋上面,像竖立有杈的短木桩出现了有次序的螺旋圈圈,描绘的是绳索缠绕于树木的形状。
在甲骨文里,“弟”字有“依附、攀附”之意,也有“保护、辅助”的意思。也有学者认为,弟字是会意字,而“弟”则是“第”的本字。
“弟”字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倒写的“弋”字,表示木柄武器,一是己字,表示缠束戈戟木柄,以增强其韧性。弟字的本义则是用绳带一道道渐次缠绕戈戟的木柄。
金文基本保留了甲骨文的形体,在下部突出了一横,表示绕绳应该靠近地下。小篆与金文写法一样,更能够看出绳子中间的树木形状。
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说:“弟,韦束之次弟也。从古字之象。”后来,当“弟”的“渐次缠绕”本义消失后,人们在“弟”的小篆字形上再加“竹”字头另造“第”代替,表示依次将竹简的简条渐次系连成册。
而哥哥的“哥”字,我们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没有见到。“哥”字的小篆是会意字,写成上下结构,两个可字。
可字古文字从口,是会意字,意思是用口在供神之架前面歌唱或者祈祷,希望得到神的许可。
也有人认为“可”字是用手捂住口部,表示不允许说话或者不允许大声说话,本义是许可、准许。
两种看法都有一定道理,都是与口有关。“可”字,在古代有快乐、欢乐的意思。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注解说:“哥,声也。从二可。古文以为謌字。”这些哥字都不是兄长的意思,而是歌唱的意思。
隶书在“哥”的基础上增加形旁“欠”字,另造“歌”字来表示唱歌。原来表示唱歌的“哥”字则借用来表示兄长。
“哥”字表示歌唱的意思反而就不被大家熟悉了。楷书则将哥字写得更加平顺,与现代规范汉字一样。
那么“哥”字究竟是从什么时候表示兄长呢?根据文献的记载,在唐朝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用“哥”字来表示兄长这个意思了。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祭浮梁大兄文》就有:“再拜跪奠大哥于座前,伏维哥孝友慈惠,和易谦恭。”其中的大哥、哥都与现代的哥字意思一样,都是指兄长。
■ 转自 | 网 络
■ 编辑 | 王富源
■ 审核 | 聂珂君
■ 投稿邮箱 | amexcb@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