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图钓客 原创

导读:

“水蜂子”从字面上理解为“水中蜇人的小蜜蜂”,很形象贴切。本地人叫它“水蜂子”而不知其学名;外地人以为它是鲶鱼或胡子鲶,还有人干脆叫它黄颡鱼。这是个错误的认知,为什么?因为它的价格可以吓你一跳,一般是400元/斤,纯野生的可能达到800元/斤,价格是普通黄颡鱼的20倍以上。

“水蜂子”既是种名贵的淡水鱼,具有经济价值,又可以当原生观赏鱼养。当你旅游时花了这种价位的钱,吃到的却不是真正的“水蜂子”,而是黄颡鱼或者胡子鲶,你会怎么想?如果你想要养这种鱼,却不知道它的习性该怎么办?下面,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了解它吧!只需掌握3个特征,让你轻松分辨“水蜂子”

怎样判断河里有没有黄颡鱼(水蜂子是黄颡鱼)(1)

水蜂子

一、“水蜂子”是种什么鱼?它俗称水中蜇人的“小蜜蜂”,学名叫白缘(鱼央)

人们很容易把长得像鲶鱼的鱼类都称为鲶鱼,也难怪,谁让这些鱼都长了一堆胡须呢。事实上它和鲶鱼一样,都属于鲇形目鱼类,以前叫丝颌鱼类(估计是怕和无颌类、有颌类搞混淆而废掉了这个名称吧)。现在的家族名称叫“鲇形目”,全世界有31科2200多种。不过,鲇形目的“目”可不是眼睛的意思,它类似目录检索的意思,是分类级别。“------(亚科)----”是物种分类从大类到小类的6种级别。

往下要弄清楚两个问题:“水蜂子”的分类级别是怎样的?它还有哪些“兄弟姐妹”?

“水蜂子”学名叫白缘(鱼央,读yang),分类级别是:鲇形—钝头鮠(wei)—(鱼央)。啰嗦一下,这里要吐槽下,也不知道鱼类学家怎么搞的,先弄一个钝头鮠科,然后又把鲿科下面再弄个鮠属,叫人怎么分得清啊!还有那个鳅科和平鳍鳅科,为什么弄成两个科呢?只弄一个鳅科不简单多了,把平鳍鳅科降成平鳍鳅亚科不好吗?好了,吐槽归吐槽,还是言归正传,继续说说这个“水蜂子”。

“水蜂子”是四川的叫法,特指白缘(鱼央),我老家也有这种鱼。仔细了解一下,全国共有9种这样的鱼,书面上的叫法是(鱼央)属鱼类,可惜这个字还敲不成型。大部分种类分布在四川等长江上游省份,长江中下游和闽江也有,但种群数比较单一。说明这种鱼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基本上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全流域都有分布,如岷江、嘉陵江、大渡河、青衣江等。长江中游地区主要是司氏(鱼央);长江下游、福建闽江水系和江西部分地区分布的是鳗尾(鱼央)。台湾地区也有南投(鱼央)两种。这样,“水蜂子”的家族谱系就清楚了。

(鱼央)属鱼类家族谱系

白缘(鱼央) 四川(金沙江水系)

黑尾(鱼央) 四川(金沙江水系)

大拟缘(鱼央) 四川(金沙江水系、长江中游)

小拟缘(鱼央) 四川(金沙江水系、长江中游)

金氏(鱼央) 云南(滇池)

司氏(鱼央) 湖北等(长江中游)

修仁(鱼央) 广西(红水河、珠江)

鳗尾(鱼央) 福建、江西(长江下游、闽江)

南投(鱼央) 台湾地区

重点来讨论白缘(鱼央)这种“水蜂子”。嘉陵江同时分布着四种(鱼央),分别是:白缘(鱼央)黑尾(鱼央)大拟缘(鱼央)小拟缘(鱼央)。黑尾(鱼央)分布在中上游,白缘(鱼央)分布在下游。所谓白缘(鱼央)是指这种鱼的鳍有灰白色或浅黄色镶边。

白缘(鱼央)

鲇形目,钝头鮠科,(鱼央)属。头部像个金瓜锤,钝圆形,头部好像被谁打肿了一样,顶面有条纵沟,鼓起两个包包,看起来还真有点像蜜蜂的头部。分布于金沙江水系,常见于水底多砂砾、鹅卵石的溪流与缓流水域,以水生昆虫的幼虫为食,很贪食。吻钝眼小,口大横裂。体表颜色多为黑色、棕红、深棕、棕黄,部分个体伴生浅色不规则斑点。口须4对,鼻须和下颌须略短。对水体的震动异常敏感,野外生存能力特别强,耐低氧,离开水在湿度合适的地面上也能存活12小时。

怎样判断河里有没有黄颡鱼(水蜂子是黄颡鱼)(2)

白缘(鱼央) | 黑尾(鱼央)

另外还有鳗尾(鱼央)、拟缘(鱼央)、修仁(鱼央)等品种。其中在长江中游发现的比白缘(鱼央)大的叫大拟缘(鱼央),体型小些的叫小拟缘(鱼央)。河南发现了叫等颌(鱼央)的新品种。修仁(鱼央)主要产自广西,有些还成为洞穴品种。

怎样判断河里有没有黄颡鱼(水蜂子是黄颡鱼)(3)

其他品种的“水蜂子”

二、掌握3个特征,让你轻松分辨“水蜂子”

我们讲怎样分辨“水蜂子”和黄颡鱼,终究绕不开“这三级分类。为了更好地找到它们之间的差别,下面将三个近似“属”的代表鱼类放在一起对比来找差异。分别是鲿科的黄颡鱼属、鮠属、拟鲿属;钝头鮠科的(鱼央)属。

怎样判断河里有没有黄颡鱼(水蜂子是黄颡鱼)(4)

和“水蜂子”近似的鱼类

这些鱼类放在一起比较有什么不同?“水蜂子”和黄颡鱼相比较有哪些区别?我们可以从头部躯干部分尾部三个部分来做比较。概括起来说,“水蜂子”有三大部位和黄颡鱼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头部钝,呈扁圆形,眼睛小;躯干身形条状如泥鳅,鳍小,无鳞无侧线,腹部半透明;尾部呈半圆形无燕尾分叉。更细致更具体的差别如下:

01 头部

怎样判断河里有没有黄颡鱼(水蜂子是黄颡鱼)(5)

头形和头部细节上的差异

02 躯干部分

黄颡鱼呈纺锤形,背鳍上拉略显菱形;“水蜂子”头尾平直呈带状,条形如泥鳅(其实大小也差不多)。尤其是腹部呈现半透明状态,心、肝、胆、脾、胃、肠等脏器和血管等清晰可见,尾鳍上的血管也清晰可辨。

怎样判断河里有没有黄颡鱼(水蜂子是黄颡鱼)(6)

躯干部分的细节差异 | 黄颡鱼

怎样判断河里有没有黄颡鱼(水蜂子是黄颡鱼)(7)

躯干部分的细节差异 | “水蜂子”

03 尾部

怎样判断河里有没有黄颡鱼(水蜂子是黄颡鱼)(8)

尾部的差异

“水蜂子”和黄颡鱼之间的区别比较清楚了,但是还有不少朋友容易将它和胡子鲶等其他鲶鱼搞混淆。辨别的方法非常简单,只看背鳍、臀鳍和腹鳍就可以了。“水蜂子”的背鳍非常短小,而胡子鲶、越鲶等鲶鱼有裙边式背鳍、臀鳍或腹鳍。

怎样判断河里有没有黄颡鱼(水蜂子是黄颡鱼)(9)

“水蜂子”和鲶鱼的差别

总结:“水蜂子”和黄颡鱼有很多细节上的差异,想要快速辨别它们,只需掌握3个最明显的特征:鼓形馒头状的头部;无侧线;尾鳍无分叉。

作为高经济养殖鱼类,讲了这么多有关“水蜂子”的外观特征,目的是想告诉大家旅游享用美食的时候,怎样识别“水蜂子”,谨防上当。另外,就是通过本文了解一些鱼类知识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可再生合理的利用渔业资源。

怎样判断河里有没有黄颡鱼(水蜂子是黄颡鱼)(10)

作为名贵淡水鱼出现在餐馆中的“水蜂子”

三、“水蜂子”当观赏鱼养要注意什么?

如果您很爱养鱼,不妨养养这种原生鱼类,可增添缸底的乐趣。这里只简单的说说怎么养它。“水蜂子”是种冷水鱼,对它而言,最舒适的温度在5~16摄氏度之间。25摄氏度也可以存活。在野生环境下,它生命力很顽强,耐低氧。水族市场应该很少这种鱼,可通过采野或鱼市购买获得。

养之前,先用高锰酸钾和氯化钠对鱼进行消毒,因为它身上带有水霉、寄生虫,野生环境下没事,但在缸养时会生病。在缸底要铺上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弄几块大石头更好,“水蜂子”喜弱光,是昼伏夜行性鱼类。水温控制在16度左右,农村有条件的用低温的井水更好,设置增氧泵,鱼缸四周和上面用泡沫板隔热,鱼缸中的过滤网布要勤清洗。饵料选用红虫或者线虫,2天喂1次。记住一点,缸底要加大小不一的鹅卵石,方便它藏身,再者,这种鱼产卵的时候也要借助鹅卵石的挤压才会完成产卵过程。

后记:

“水蜂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没有肌肉小刺,在四川等当地很受人们的喜爱,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由于“水蜂子”目前在人工繁育方面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造成了需求量居高不下,市场价格越来越高,引起了人们的滥捕,野生种群在逐年减少。水质问题和地笼捕捞是它的大敌,因为它太贪吃了。如果不加以保护,这种小时候溪流中常见的小鱼就会濒临灭绝。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