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东坡的一些事迹(苏东坡的一些趣闻逸事)(1)

关于苏东坡的一些事迹(苏东坡的一些趣闻逸事)(2)

关于苏东坡的一些事迹(苏东坡的一些趣闻逸事)(3)

苏东坡的一些趣闻逸事

文 / 旋涡风霖

想了解苏东坡的真性情,还是从他的另类性情开始吧!人们从他的传记里,可以查到一0七九年七月二十八日这一天,是苏东坡莫名其妙地在湖州的官衙被抓的一天,他不知道自己究竟犯了什么罪,就稀里胡涂被绳捆索绑给带走了。

他被差官像驱赶鸡犬一样一路示众,湖洲城市民沿街拭泪,家人赶来,嚎啕大哭;全部遭遇还不知道半点起因,东坡怕株连九族,途经太湖时,东坡打算跳湖自尽,无奈看守太严,跳湖未成;要是跳进湖里去了,可这湖的罪就大了,因为它淹死的将是一大截特别耀眼而明丽的中华文明;因为这里是小人牵着一位世界级大师,而大师牵着的是历史,东坡命大,致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中华大地!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他固执,嘴快,妙语如珠,口无遮拦,光明磊落;他多才多艺,钟天地灵秀于一身,是造化的骄傲,也是人间的“绝版”;他有苦难,也有好运,一任一任的皇帝私下都崇拜他,一任一任的太后都成为他的朋友。  

苏东坡最佳的名言,也是他对自己最好的形容,就是他向弟弟子由所说的话:“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苏东坡一生不刻意为文,而文绝千古;一生不刻意为人,而名重九州。他的真性情有时也在他的怪举动中,他也常做些荒唐事。他在杭州做官那段时间,也风流倜傥,身边常与和尚、官妓来往。他认为感官的生活与精神的生活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他热爱生活,他不会做和尚; 他乐而不淫,他不会逛青楼。他对任何事情的追求和爱好,不会沉溺而不能自拔; 他不能忘情于女人、诗歌、酒肉,正如他不能忘情于绿水青山,但他的慧根,使他不会染上浅薄的习气。

关于苏东坡的一些事迹(苏东坡的一些趣闻逸事)(4)

有一次,看他如何使一个道行高洁的老僧和一个名妓见面? 大通禅师是一个持法甚严、道行甚高的老僧,据说谁要到他的禅房去见他,必先依法斋戒,女人是不能进禅堂的,更何况妓女。东坡一次与一群人去逛庙,身旁也有艳色名妓。他与那位高僧相交甚厚,此时心中有一种淘气的冲动,想把那妓女带进去试试老僧的清规戒律。结果等他偕同妓女进去向老方丈敬拜时,老僧顿时傻了眼,不知所措,直呼荒唐。东坡笑着上前说:“大师休怪,倘若你能将诵经敲木鱼的木槌借给妓女一用,我立刻写诗谢罪。”方丈爱东坡的诗,于是答应了,东坡当即作了一曲小调,让那妓女边敲边唱:

师唱谁家曲,

宗风嗣阿谁,

借君拍板与门槌,

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

山僧莫皱眉,

却愁弥勒下生迟,

不见阿婆三五少年时。

这正是戏台上小丑的独白,连这持法甚严的大通禅师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东坡和那妓女走出禅房还向外面的人夸口:“我们俩今天学了<<密宗佛课>>! ”这真是东坡活灵活现的真性情,难怪他快快活活,无忧无惧,象旋风般活过一辈子。苏东坡的这些趣间逸事,基本上就是一个心灵的故事。

相传,苏东坡脸长,有一次她妹妹苏小妹嘲笑他:

“昨日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腮边。”

苏东坡听了莞尔一笑,即出句反唇相讥:

“莲步未离香格下,额头已到画堂前。”

因苏小妹前额凸现,小妹听了不甘示弱,又笑哥哥的满脸胡须:

“欲叩齿牙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苏小妹也是出了名的才女,据说,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苏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

“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

“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方若虚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能识苏东坡真性情之人,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里,详实熨贴地介绍除了他的三个女人之外,还是女人; 这些女人就是北宋历朝皇后,他总是得到历朝皇后的荫庇。在他受审时,是仁宗的皇后救了他的命;后来又是英宗皇后拔擢他得势。甚至在他一生中较晚的岁月里,若不是神宗的皇后代摄政事,他就客死蛮荒了。新皇帝才九岁,摄政的是他的祖母,在苏东坡时代,四个皇后当政,都极贤德,并且有的十分出色。

关于苏东坡的一些事迹(苏东坡的一些趣闻逸事)(5)

元佑年间,苏东坡急剧得势,在他到达京都八个月之内,朝廷将他擢升三次。依据古制,官位分为九级。在此短短一段期间,他由第七级上升,经过第六级,跳到第四级,最后止于第三级翰林,为皇帝草拟诏书,那时他正是四十九岁。

关于苏东坡的一些事迹(苏东坡的一些趣闻逸事)(6)

关于要发布的诏令,都是由皇太后口述,他再用极为典雅庄严文体写出来,以备第二天颁布之用。在苏东坡任翰林学士知制法期间,他拟了约有八百道圣旨,现在都收在他的全集中。无不铿锵有声,妥帖工巧,简练明确。圣旨的文字往往引经据史,富有例证譬喻,这类文字,苏东坡写来轻而易举。

关于苏东坡的一些事迹(苏东坡的一些趣闻逸事)(7)

一天晚上,苏东坡正在此一小书斋中坐着,他对政客的嫉妒已是十分厌恶,已经请辞此一职务。皇太后宣他进宫草拟诏命。年轻的皇帝正坐在祖母身旁。苏东坡在一旁毕恭毕敬的立着听记吩咐。在告诉苏东坡草拟圣旨任命吕大防为宰相之后,皇太后突然问他:

“有一件事我想问你。几年前你官居何职?”

“常州团练副使。”

“现在身居何职?”

“臣承乏翰林学士。”

“你为何升迁如此之快?”

“仰赖太后的恩典。”

“这与老身无关。”

苏东坡只好瞎猜:

“一定是皇上的恩典。”

“与皇上也无关。”

苏东坡又猜道:

“也许是有老臣推荐。”

太后说:

“与他们也没关系。”

苏东坡立着呆了片刻。然后说:

“臣虽不肖,但从不运用关系求取官职。”

太后最后说:

“这是我老早就想对你说的。这是神宗皇帝的遗诏。先王在世之时,每当用膳时举著不下,臣仆们便知道是看你写的文字,他常说起你的天才,常想用你,但不幸未及如愿便速尔崩逝。”

提到先王,三个人不觉一齐落泪。太后于是赐东坡座,赐茶叶一包,又对他说:

“你要尽忠辅保幼主,以报先王之恩遇。”

苏东坡要鞠躬退出时,太后从桌于上拿起一个刻有莲花的金烛台当礼品赏与东坡。

关于苏东坡的一些事迹(苏东坡的一些趣闻逸事)(8)

所以,当我们得知苏东坡的另一面真性情时,我们便可愉悦地看到一个有血有肉、丰神秀逸的苏子从历史的画卷中向我们走来,衣袂飘飘,屐痕蜿蜒!

关于苏东坡的一些事迹(苏东坡的一些趣闻逸事)(9)

关于苏东坡的一些事迹(苏东坡的一些趣闻逸事)(10)

关于苏东坡的一些事迹(苏东坡的一些趣闻逸事)(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