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之死最新全部章节在线阅读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九章(1)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九章 持谋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举了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告诉我们“治未病”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蔡桓公病在腠理(表皮),扁鹊劝他治病,恒公认为扁鹊在骗功,十天后,扁鹊说病在肌肤,桓公不听,再十日后,扁鹊说病在肠胃,桓公还不听,再十日后,扁鹊望桓公远走,桓公让人问扁鹊,扁鹊说:“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没办法了。”此五日后,桓公体痛,让人请扁鹊,扁鹊已经逃到了秦国。不久,桓公就病死了。

故事告诉我们事情的祸福有刚露苗头的时候,所以圣人能够及早加以处理。只是圣人能看到祸福的苗头征兆,普通人看不到,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圣贤书的原因,这也是圣贤之说千古流传的原因。

说到“圣人蚤从事”,今天韩非子又讲了两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是我们说过多次的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的故事,还有一个是晋公子重耳过郑受辱的故事。圣贤所讲故事,是越嚼越有味!经典,就是那把盐,看似平常,没有它就是难成美味。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脣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虞、虢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从前晋公子重耳出外流亡,路过郑国,郑国君主不以礼相待。叔瞻劝说道:“这是贤明的公子,您好好待他,可以积德。”郑君不听从。叔瞻又劝说道:“不好好待他,还不如杀了他,不要让他日后给我们带来祸患。”郑君又不听从。等到重耳返回晋国,起兵伐郑,大败郑国,夺取了郑国的八座城。晋献公伐虢的故事我们就不多说了,结果就是虞虢两国都被晋献公灭了,玉壁与宝马又回到了晋献公手中。

在前章中我们说过不是没有人看出晋献公的计谋,有人看出来了就是宫之奇,可虞国君主不听。同样,叔瞻知道郑君无礼的后果,但郑君不听。这两则故事都是君主不听臣谏,失地灭国。老子说:“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意思是事情安定时容易维持,事情未露苗头时容易想法处理。水上冒泡,说明水下有鱼,世间万物有联,每一件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事物都是系统事件的一部分,圣贤上观天象知风雨,下窥万物知事理,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宫之奇和叔瞻看到开始,就知道了结果,所以劝谏君主。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是因为人性没变。俗话说得好“听人劝吃饱饭”,普通人过普通的人生活,我们成不了第一,就向第一学习,听第一的话,我们成不了圣贤,就听圣贤的话,不要自以为是。上学的时候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长大了听爸妈的话,好好做人,结婚了听老婆的话,好好生活,上班了听老板的话,好好工作,有困惑有迷茫了听老子的话,好好走道。总之,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事,他们都已经说得很明白了,照做就行,何必劳神费力去想,我们要想的的是怎么把事情做圆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