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来,大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寒门依然可以出贵子,可是几率却在不断下降,那些家庭条件优渥的人,反而更容易考进高校。可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或许,大家看了这部纪录片,就能找到答案了。

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叫《出路》,豆瓣评分达到了8.8,有一半的网友给出了五星。围绕着野鸡大学老师王振祥,贫苦家庭高考生王盼,大学毕业生万超三位主角讲述了中国的教育问题,中国贫困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

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纪录片(纪录片出路揭露残酷真相)(1)

整部纪录片揭露了中国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口号。看完让人让人愤怒、压抑,可是又让人很赞同。纪录片的第一个主角叫王盼,是一个刚刚高考结束的农村女孩。她的家庭贫困,父母都以搬砖为工作,父亲没读过书,还酗酒,母亲双手残疾,整个家庭一天收入只有三四十块钱。就像王盼说的那样:像她们这样的家庭,假如她早早地选择出去打工,想改变命运让家里过好一点,那是很难的。以后想让父母过得好一点,她只能读大学。

王盼从小读书就很努力,可是高考成绩出来之后,王盼只考了388分,这个成绩就代表着王盼要么选择去读学费很高的三本,要么就选择不读书。父亲看到王盼的成绩非常生气,在餐桌上大发雷霆,母亲冷脸骂父亲后安慰女儿:你只是没有发挥好,我知道你一直都很努力。虽然没考好,可是大学一定要上。

王盼母亲之后摆了十桌酒菜,挨家挨户去邀请亲戚和朋友,拉下脸来去请求:家里没钱上学了,只好找亲戚朋友来帮忙,就这样,终于凑齐了王盼这位农村女孩的第一笔大学学费。似乎给向上的出路打开了一条缝隙。

纪录片的第二个主角叫王振祥,在一家弘博软件教育机构就职,千万高考成绩不理想的“王盼们”最终有一大部分人会选择这所号称和4万3千多家企业联动的“高素质学校”,他名义上是培训讲师,实际上却是大忽悠。他毕业于芯片设计专业,并没有讲师证,所隶属的教育机构对外宣称自己是一家拥有优渥学习环境,培养高素质软件人才的学校,甚至还保证学员在毕业后能就职于阿里、百度出色的大公司。

实际上,宣讲会PPT上的图书馆、电脑罗机房、干净整洁的宿舍都是王振祥在百度上找的图片,实际根本没有。每年,弘博会派出所有讲师到各地的农村发起讲座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招到更多的学生,赚取更多的学费。令人痛心的是,王振祥说他们只会去那些贫困的农村去骗贫困的家庭。因为城市的孩子不上当,都明白他们这些所谓的机构到底是怎么回事。可是农村里的贫困家长和孩子,连电脑是什么都知道,贫困就意味着容易上当。

这样的教育机构让这些本来就不富裕的人们看见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出路,想抓住机会把孩子送去学习,最终也许都没发现其实这是个骗局。有人会说,高考并不是一切,只要王盼好好上大学,还是有机会的。

所以找到了故事的第三个主角,刚刚大学毕业于三本学校的学生万超。万超就读的学校,就是王盼即将去的学费高,生源资质一般的院校。

万超在学校里,已经是比较优秀的学生了。他有上进心,大三就已经修完了所有学分,大四开始到处实习。可能因为自己乐观开朗,擅长打交道觉得自己能顺利找到工作,当万超第一次走进招聘会时,显得非常自信。他和每一个应聘者表示,自己有实习的经验,能说会道,很适合这个岗位。可是最后,不是投的简历石沉大海,就是被告知考评不合格。

后来,好不容易有个很好的公司向万超抛出了橄榄枝,给他2个月的试用期。在这两个月里,万超努力地学习新技能,可是仍然比不上那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还是被大公司拒之门外了。之前,万超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失败,甚至用全部的钱在单位附近租房子,被辞退后,万超又开始找工作。

这时他发现自己只能找到月薪刚刚过千的工作,可是生活成本至少需要1500块。这个收入,和上学时一年2万的学费完全不成正比,万超才慢慢被现实点醒。终于还是认清了现实,他搬离了昂贵的出租房,找了两个人合租的小房子,降低了生活的成本,继续找工作。

一个家庭贫困的孩子,一个骗子学校的大忽悠,一个找不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三位主角都有自己的烦恼,这个社会总是那样不公平,有些人从生下来就有着好的资源,好的待遇。

贫困家庭的孩子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更没有开阔的眼界。而且还有可能受到骗子们的青睐,就算毕了业,拿到了文凭,也有可能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人生最绝望的并不是贫困,而是深陷在贫困中,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和未来的出路。可是这些主角做错了吗?是王盼不应该上大学,还是万超不应该努力找工作?他们的选择没有错,人生艰难,那就更要努力,如果找不到出路的话,那就更应该坚定自己选择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