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学校为什么没有国防生了(为何国防生这个群体)(1)

有些学校为什么没有国防生了(为何国防生这个群体)(2)

文 | 紫包饭

近段时间,看到不少文章将国防生的种种弱项列了出来。记得一句“我儿子是国防生”,也曾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让国防生,这个特殊而敏感的群体饱受争议。身为一名毕业两年的国防生,感觉很不是滋味。今晚难得休息,索性写上几句,替我们国防生正正名!

国防生,是指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武警部队)依托地方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含符合保送条件的保送生)招收的提前批次本科生和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培养的后备军(警)官。(百度百科)我们享受着较高的生活待遇,却总给人不行,不能,不敢的印象。国防生,真的不行么?

2014年我从地方院校毕业,曾经那最美的四年年华,黄金般闪闪发亮的日子,是我记忆中最为美好的青春时光。我叛逆,懵懂,无畏。从高中紧张而忙碌的学习生活,一下子转变到地方院校宽松的生活环境,让我沉醉不已。一身戎装的我们,给自身加上了傲人光环,让那些最美的词语,快乐,无拘无束,热血与激情,理想与情怀,成为我们的标签。那是段多彩绚丽的日子,五光十色的生活。可这一切都在步入军营的那一刹那,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在学校,我是一名处处争先,品学兼优,五彩校园里的一抹迷彩绿;在军营,却成了一个处处碰壁,不受待见的头疼兵。队列场上蹩脚的养成动作,障碍场上笨拙的翻滚跳跃,装甲车场上的一脸茫然。如此落差,仿佛一下子从舞台中央摔到了深渊谷底。刚毕业下来的我,得了国防生不适应基层,不习惯部队的共性病。

“国防生底子弱,兵味少,体能差”,各种声音让我很是难受。毕业自主选岗,来到豫北的猛虎师,首长们殷切的希望,战士们期盼的目光,荣誉室里满目的锦旗与奖状,都让极其不适应的我如芒在背,坐立不安。不服输的我们当然不愿在最热血的年代,沦为最为平庸不堪的那一群人。不愿事事无成,碌碌无为。

不愿看到别人以最低的姿态,混日子的想法晃晃度日,就迫不及待地委身下去,共赴温水,安慰自己说,过得去就好。新兵三个月都能基本适应部队,初入军营的国防生难道就是耸蛋?我不服,国防生为什么不行!

国防生面临的各种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从青青校园步入火热军营,普遍反应对部队的各项工作不够熟悉,不够了解。连值班员不熟悉一日生活制度,哨子漫天吹,依然没有效果。排长不清楚工作职责,执行任务不了解流程规范,调派用人慢慢失去了信服力。这种认识上的缺乏极易造成我们对部队生活的不适应,以至于产生了畏惧,逃避的心理。长此以往,问题越积越多,就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落差。如果此时理想信念,敢打猛拼的意志还有所动摇,就很可能造成工作上的消极逃避,怨天尤人,无所适从。极易在刚刚上路,就变得消极怠慢,让人评价越来越差。

解决这些问题,方法道理其实简单,就是要虚心学习,要真情带兵,要勇于磨练!师政委在首次新排长集训时授课中这样讲到:要在自我完善中夯实思想教育,要在勤学苦练中夯实军事技能。对于底子薄,经历短,兵味少的我们来说,这就是需要努力的方向。国防生善于学习,虚心学习是我们的制胜法宝。

没有人会讨厌虚心请教的人,要低下身子,放下架子,抹开面子。向领导请教管理方法,向班长战友们学习军事技能,自己再多反思总结,管理方法上的问题便迎刃而解。国防生善于交往,以情带兵是我们的金字招牌。四年的地方院校让我们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有少数的人中龙凤,也有默默无闻的芸芸众生。我们相识、相知、相处,积累和掌握了大量的待人方法。这是经历,更是财富。部队中战士来自五湖四海,在生活中私下里对待官兵就像对待朋友,心交心,心贴心,带好兵也就不是问题了。国防生要能够吃苦,勇于磨练是我们的基本要求。部队生来为打仗,学习再刻苦,待人再亲和,没有战场上的一声“跟我来”,一切都是枉然。清华才子楚科纬,藏族青年军官拉吧次仁,太多太多的国防生刻苦训练终成优秀典型的例子就在身边。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够狠下心来磨练自己。国防生相比青年学员,战士学员,差就差在体能,弱就弱在军事技能。我们更要努力完成从学生到军人角色的改变,完成从管理者到被管理者改变。完成从象牙塔到平淡军营的改变。尽快适应环境,积极的融入到新的生活中,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明白了这些,国防生,怎能不行?

国防生自身有不足,但我们的优势也显而易见。部队任务样式多,在地方大学三年的乐队经历,军校一年的模拟连指导员任职,让我有了站着能说,坐着能写,躬身能抓,上台能唱的自信,让我能扛得钢枪下得厨房。心理咨询师二级的身份,让我为连队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相比其他战友兄弟,我们知识面相对较广,思维更活,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相对较高。院篮球队队员的身份,让我在篮球赛上唱主角,文体活动不外行。纵然体能基础薄弱,但虚心学习,不懂就问的方法从未失去,加训体能嗷嗷叫,血泡又能奈我何?谈及这些,国防生,肯定能行!

“携笔从戎,献身国防”曾是我们的口号。可步入部队的那一刹那,两支钢枪就挂在了我们的胸前。从以往的中国国防生,变成了誓言铿锵,插上翅膀的陆军臂章。也许我们心中还有一丝落差,也许这四方的院落与枯燥的生活还让我们有些不适。但请不要忘记了签订国防时的坚定,第一次身穿戎装的兴奋。会遇到困难,会受到挫折,会感到委屈。但这不是国防生特有的困惑,而是所有刚任职干部共同面临的问题。看到不足找差距,发现问题寻方法,扬长不避短是我们国防生最好的工作状态。有了信心,有了实力,必然能够高喊,国防生,我能行!

版权信息 | 一号哨位经作者授权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