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愿做佛前一束青莲 乐终古而未央人莫予毒 2022-02-17 10:38

今天继续学习金圣叹的不亦快哉,这一篇原文是这样的“久客得归,望见郭门,两岸童妇,皆作故乡之声。不亦快哉!”

这段文字比较好理解, 久客得归,离开家乡很久之后得以回家,古人离开家乡第一种可能性是去做官,不停地升迁或者不停地迁徙,枉入红尘若许年,一入宦海身不由己。第二种可能性是经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可以看出商人也是行踪不定,哪里能赚钱就去哪里。

文言文教育孩子(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1)

第三种可能性就是游学或者说是旅游,像李白那样,走过了18个省,还有206个州县。

文言文教育孩子(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2)

第四种可能性是流放,就像苏轼那样,一路从湖北流放到海南岛。跟家人基本上就是生离死别,和自己的弟弟也是好几年见不到一面,《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写给自己弟弟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原意是表达亲情而不是爱情的。

文言文教育孩子(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3)

所以对于古人来说,故乡不是你想回就能回的。鲁迅在小说《故乡》中这么写到“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文言文教育孩子(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4)

毛主席的诗“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国三十二年前”,主席从离开家乡到再回到家乡居然有三十二年之久。贺知章的诗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很小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之后才回到家乡。回家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文言文教育孩子(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5)

这里的“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读音,我们小时候都是读作“CUI”,现在据说都要读作“SHUAI”了。

望见郭门,远远地望见城门,孟子说“三里之城,七里之郭”,郭,应该是外城,《木兰辞》中说“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父母听说木兰要回来,相互扶持着来到外城外面来迎接女儿。孟浩然的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就像主席的诗“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文言文教育孩子(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6)

这里的“斜”,原来都念做“”XIA,也不知为什么现在都要读做XIE,问题是XIE合辙押韵吗?不知道教育部是不是脑子坏了。

两岸童妇,皆作故乡之声,金圣叹可能是坐船回的家,河两岸的妇女儿童都说着家乡话,不亦快哉

古人离开家乡之后,对于家乡的思念是我们现在人很难想像的,王维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杜甫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文言文教育孩子(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7)

古代通讯不发达,和故乡基本上就是音讯隔绝,想要寄一封书信给家乡很难,岑参说“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想要收到家里的信就更难了,所以杜甫才会说“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文言文教育孩子(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8)

古人想要回到家乡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对于回乡才会有强烈的感触,宋之问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文言文教育孩子(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9)

在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中这么描述孙少平回家的感受:“少平透过车窗,远远地看见他家的窑顶上飘曳着一柱灰白色的柴烟;一股说不出的温暖和甜蜜刹那间涌上他的心头,使他忍不住鼻子一酸,几乎要哭了”。

文言文教育孩子(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10)

我们现在的人似乎很难有古人那种在异乡漂泊很久之后回到故乡的兴奋感,也许是因为我们现在的交通发达了,从地球的一个地方到达另外一个角落,基本上不会超过两天,所以我们回到家乡的难度大大降低,而古人则不同。

前两天有位学者说,现在交通太发达,动车太快,快到破坏了人们回家的仪式感。这种观点遭到了网上的一通嘲讽,其实也许是她没有表达清楚,也许是大家有误解,她说的是事物的另一个方面。就像说,我们现在通讯发达,微信随时联系,但是确实没有了以前读到亲朋好友来信的那种感觉。

而对于那些有故乡却回不了故乡的人来说,思乡之情就会变成乡愁。

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文言文教育孩子(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11)

于右任老先生写到“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文言文教育孩子(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12)

回不去的是故乡,到不了的是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