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喜庆的音乐,80岁高龄的秦梦雨手上的扇子一动,全场安静了下来。这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昌黎地秧歌”代表性传承人,用几分钟的时间,把幽默诙谐传递给了每一位观众——一个动作从头到肩,从肩到腰,从腰到腿,都行云流水,毬帽、手帕、扇子三种道具运用自如……国家图书馆学津堂报告厅座无虚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首批优秀成果推介会在这里举行,秦梦雨和他的秧歌入选传统舞蹈优秀项目推介。

一张图看懂非遗(快来这里体味那些)(1)

我老汉也先来个“犹抱琵琶半遮面”

一张图看懂非遗(快来这里体味那些)(2)

露出我庐山真面目

一张图看懂非遗(快来这里体味那些)(3)

嘻嘻哈哈,您看可好

在推介会上,不再年轻的传承人们用自己的方式感染着现场观众。如果说秦梦雨老人用秧歌表达了欢乐,蒙古族长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巴德玛奶奶则带来了祝福。她在现场演唱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北边的山梁》,是蒙古族传统的长辈给后辈的祝福歌,高亢悠扬的一曲唱罢,引发全场掌声,老人却有点谦虚地说: “唱得不好。”

一张图看懂非遗(快来这里体味那些)(4)

“北边的山梁上奔跑的,是那金鬃的小黄马,金银首饰装扮的,是我那可爱的妹妹......”, 巴德玛奶奶唱起悠扬的蒙古族长调

一张图看懂非遗(快来这里体味那些)(5)

一张图看懂非遗(快来这里体味那些)(6)

“年纪大了我唱的不好”,可爱的巴德玛奶奶

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但由于传承人的不可取代性,加之普遍年事已高,少部分非遗项目仍存在“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危险,因此用抢救性记录工作验收专家委员会主任张庆善的话说,就是“与时间赛跑”。

一张图看懂非遗(快来这里体味那些)(7)

一张图看懂非遗(快来这里体味那些)(8)

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潘萨银花奶奶说:“我要继续把歌传下去,传给孩子们,下一代才有歌唱”

一张图看懂非遗(快来这里体味那些)(9)

一张图看懂非遗(快来这里体味那些)(10)

奶奶与她的“孩子们”高歌一曲《蝉之歌》,为在场嘉宾诉说家乡的故事

201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全面启动,资料收集与影像记录并举,对传承人进行口述史、实践、教学的全方位记录,对已有文献进行收集,建立传承人专题资源库,并将记录成果制作成纪录片,进行公共传播。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受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作为学术咨询和验收机构,于2018年5月完成了首批抢救性记录项目的验收工作,最终有 227 个项目通过了专家评审,其中 25个被评选为优秀项目。

“口技的道路艰辛、曲折、幸福、快乐”,北京老爷子,口技代表性传承人牛玉亮感慨良多

一张图看懂非遗(快来这里体味那些)(11)

随我聆听天空中云雀振翅

一张图看懂非遗(快来这里体味那些)(12)

虽凌云苍穹,却余音绕梁

一张图看懂非遗(快来这里体味那些)(13)

“即便是卖艺,也要有道义。德行好,大家都认可你,才会捧你的场”。撂石锁代表性传承人沈少三爷爷已经90岁高龄了,说起武艺、武德依然有盘马弯弓的气势,爷爷将一身的好武艺免费传授给了几百名学员

一张图看懂非遗(快来这里体味那些)(14)

“你在舞台上塑造这么多角色,绝对不能一类化,每个角色要有自己的生命”,婺剧代表性传承人郑兰香老师如此传授弟子。

一张图看懂非遗(快来这里体味那些)(15)

“民族的根是这样的深,我想让大家都知道这种民族感,都知道有古渔雁”,古渔雁代表性传承人刘则亭跟您娓娓道来

为了配合展映月, “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成果展”在国图北区一层学津厅如期开展,展期从 7 月 6 日至 20 日。以时间顺序回顾了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历程,以图文、影像、装置艺术等形式,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首批成果进行了详尽展示。展览还原了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中口述史采访的典型场景,设计了 227 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肖像,并播放口述史访谈的录音组成的装置作品“技·忆不随年华老”。国家图书馆还开辟了在线展映专区: ich.nlc.cn ,使抢救性记录工作的成果通过更多渠道展现给公众。

一张图看懂非遗(快来这里体味那些)(16)

星空璀璨,虽然年华易老,但是岁月沉淀的是那份悠远绵长,那点点的星光可以超越语言、文化与时间的界限,伴随着一代代传承下去,历久弥新。

记者:徐颢哲、方非

摄影:方非

来源:微信公号“京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