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从哪一年开始用鹰眼(羽毛球赛场鹰眼)(1)

在 “鹰眼”技术产生之前,裁判肉眼判罚是羽毛球比赛最终的裁决。但是肉眼判断始终难以保证100%的准确性,这就导致了很多有争议的判罚,轻则运动员会抗 议,重则会退赛。而且一些关键分的误判或是漏判将影响球员心态,极有可能左右比赛胜负,让一个运动员多年的辛苦努力付之东流。在许多运动员的呼声下,近年 来世界羽联开始逐步推广“鹰眼”系统。

林丹、李宗伟积极倡导使用“鹰眼”

羽毛球从哪一年开始用鹰眼(羽毛球赛场鹰眼)(2)

在2006年的网球赛事中,美网成为了第一个使用鹰眼辅助判罚的大满贯赛。之后,很多人都提议将网球“鹰眼”技术应用到羽毛球赛场。

早 在2011年,羽毛球大满贯林丹就曾表示,希望世界羽联推进“鹰眼”技术的步伐更快一些。除了林丹,李宗伟、盖得、蔡赟等世界名将也都多次表示对于“鹰 眼”技术的向往,这也正是世界羽联于2013年试用“鹰眼”技术的直接原因。终于在2014年,这项最初运用于网球比赛的技术首次全面使用于羽毛球赛场。

羽毛球“鹰眼”技术原理

羽毛球从哪一年开始用鹰眼(羽毛球赛场鹰眼)(3)

“鹰眼”的正式名称是“即时回放系统”,它的技术原理并不复杂,只是十分精密。这个系统由8个或者10个高速摄像头、四台电脑和大屏幕组成。

首 先,借助电脑的计算把比赛场地内的立体空间分隔成以毫米计算的测量单位;然后,利用高速摄像头从不同角度同时捕捉网球飞行轨迹的基本数据;再通过电脑计 算,将这些数据生成三维图像;最后利用即时成像技术,由大屏幕清晰地呈现出网球的运动路线及落点。从数据采集到结果演示,这个过程所耗用的时间,不超过 10秒钟,误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通常用于电视转播。

羽毛球“鹰眼”挑战规则

有即时回放系统的场地,运动员可以对司线员和裁判员以及裁判员纠正司线员的宣判进行挑战。若司线员未能看清而裁判员也不能做出裁决时,裁判员也可以要求使用即时回放系统。

羽毛球从哪一年开始用鹰眼(羽毛球赛场鹰眼)(4)

羽毛球运动员如果提出挑战,则必须在球的落点被宣判后立即提出。一旦接到运动员的挑战,裁判员应即向裁判长示意,裁判长则应立即启动即时回放系统对该球落点进行裁决。如果司线员或裁判员的宣判被判定是错误的,则运动员挑战成功,司线员或裁判员的裁决被推翻。

一名(对)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有两次挑战权。如果对球落点的宣判,在使用即时回放系统后被判定是正确的,则该名(对)运动员挑战失败,失去一次挑战权。如果该名(对)运动员挑战失败两次,则其失去在该场比赛的所有挑战权。如果该名(对)运动员挑战成功,则保留其挑战权。

当裁判员要求使用即时回放系统时,双方运动员均不失去挑战权。

为何不是每场比赛都有“鹰眼”?

虽然目前国际羽联在推广“鹰眼”系统,但经常观看国际比赛的球迷也发现了,并不是每场比赛都使用了“鹰眼”系统,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为了保证比赛的观赏性。挑战鹰眼受到次数限制,每名(对)羽毛球运动员只有两次挑战机会。二是使用成本较高。目前“鹰眼”技术被少数几家公司共同垄断,租用一周时间就需要花费几万美元,昂贵的价格严重增加了比赛运行的成本,制约了“鹰眼”技术的大范围推广。

所以我们只能盼望世界羽联早日解决这些问题,推广“鹰眼”系统,让羽毛球比赛更客观,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公平公正!

本文系爱羽客羽毛球网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更多资讯请下载爱羽客APP或关注爱羽客微信公众号

aiyukeyumaoqiu

每天一手新鲜资讯 羽坛新闻八卦应有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