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在中国近代史中可谓是绕不开的人物。但是令我们想象不到的就是这样集权柄与一身的人却也有畏惧的人。蒋介石曾经这样形容他们:世上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的位置,一个还活着,另一个已经死在我的枪下。其中一个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强劲的对手毛主席;而蒋介石口中的另一个人就是邓演达。而邓演达此人我们几乎很少听说,就是因为他英年早逝,不如说他在壮年之时被蒋介石杀害。尽管蒋介石对他痛下杀手,但他却称其为最得力的助手。那么邓演达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和蒋介石之间到底有什么恩恩怨怨呢?

点关注不迷路,新来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既可观看往期内容,也不错过下期精彩。

中国革命的弄潮儿

邓演达短暂的一生到却也是追求中国近代革命的一生。他时时刻刻都走在蒋介石的前面,这让蒋介石感到异常恐惧。

邓演达出生在一八九五年的广东乡村。那时候因为清王朝将帝国主义的巨额赔款全部分摊在中国贫苦百姓身上,所以他从小就对贫困和地主的压迫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也是后来能够始终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英文(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1)

邓演达

邓演达虽家庭贫困,但仍在父母的支持下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到广东陆军小学。在读书期间,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以及追求进步的思想。在此期间,加入到同盟会中,成为了最早一批的的中国同盟会成员,开始追随孙中山先生。

很快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的起义活动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在多次起义失败后,邓演达逐渐意识到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保障,注定会失败。在这之后,他下定决心全身心地学习军事指挥,在此期间他辗转多所军校学习。

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英文(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2)

黄花岗起义

从邓演达开始读书到一九一九年,将近十年的时间让邓演达脱胎换骨,此刻的他不仅拥有军事指挥才能,而且参加过多次起义活动的实际锻炼。一切都让他飞快地成长,此刻他也仅仅只有二十四岁。

在邓演达加入粤军之后,孙中山先生决定带领粤军进行北伐。但是粤军将领陈炯明却突然带兵叛变。孙中山先生只能被迫前往上海,而此时的邓演达临危受命,秘密在上海会见孙中山先生。在回到广州之后,邓演达就开始联络滇军、桂军,开始讨伐陈炯明的叛军,而邓演达在此次作战中担任起战前总指挥的任务。

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英文(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3)

粤军

而军事指挥能力早已成熟的邓演达在此次作战中亲自领导部队浴血奋战,最终击溃了陈炯明的叛军,重新夺回广东。而此时的邓演达已经成为了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随后因邓演达在这次战斗中的优异表现愈发得到孙中山先生的赏识重用。孙中山先生希望能够带领这个革命青年走上更大的舞台。

邓演达和孙中山先生两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但并不像普通上下级之间那样僵硬,更像是师徒之间的情谊。孙中山先生经常勉励邓演达,甚至会送一些书画来勉励这个年轻人,其中有一副对联也成为了邓演达一生的真实写照:“养乐死之志气,革贪生之性根”。他们一起共同勉励自己,为了心中救国救民的理想,早就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

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英文(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4)

孙中山先生

无论时局如何变化,邓演达始终维护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以及“联俄、联共、辅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黄埔军校担任教育长的时候,他就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从而不可以维护国民党的学生。这让这群学生们感受到了真正的军人作风,他也成为学生眼中最好的教官。甚至他在学生眼中的威望一度超越蒋校长。而此刻的蒋介石也在积蓄力量,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明朗。

1927年后,蒋邓最终分道扬镳

在黄埔时期,蒋介石虽然对邓演达藏着一丝嫉妒,但知道此人才华出众,便希望能够笼络住他。在北伐期间,蒋介石重用邓演达,让他管理军政要务。但是很快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就展露出来,最终走向破裂、甚至对立的局面。其实就是在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二七年间的一系列的变故之上,具体就涉及到迁都争执、反蒋行动以及之后的国民党内部清查造成的。

因为北伐战争进程顺利,正在向北方推进。而此时的蒋介石就提出迁都武汉的计划。直到一九二六年的年末,国民党最终决定迁都武汉的计划,并且派出邓演达先行对武汉做出具体的规划和安排。同时国民党在武汉成立了临时联席会议,短期执行国民党最高职权,邓演达被委以重任。

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英文(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5)

蒋介石

虽然按照蒋介石的意愿决定迁都武汉,但是因为在武汉临时履行最高职权这些事情让一向多疑的蒋介石警惕起来。一方面,他害怕迁都武汉后自己的势力会受到损伤;另一方面,以邓演达为首的国民党左派势力在武汉不断壮大,让他不得不慎重。

蒋介石最终思前想后,认为此刻迁都武汉不合时宜,自己的势力一定无法在武汉展开。于是便再次提出想要迁都南昌的想法,因为在南昌他的势力根深蒂固,自己控制的军队也在江西等地区。

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英文(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6)

北伐战争

一场关于到底是迁都南昌或是武汉的争议就此展开。在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在南昌召开会议,而邓演达作为武汉的代表参加这次会议。会议上邓演达明确反对蒋介石迁都南昌的决定,并且指责蒋介石的不当做法。但对于邓演达的指责和批评,并不能够阻止蒋介石的最终暂驻南昌的决定。

在这场会议之后,两人的矛盾逐渐尖锐起来。蒋介石虽然在此次会议中并没有对邓演达的反对做过多表示,但是却在日记中记录到:“心烦不堪,难以入眠”。而武汉方面也并没有答应蒋介石的“决定”,无奈之下,蒋介石只能够带人前往武汉协商此事。但就是这一次前往武汉,让他的内心对邓演达更加嫉恨。

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英文(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7)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

蒋介石在抵达武汉后,就多次参加宴会,但最终总是不欢而散。在酒会中间总有人议论起此次的迁都之争,而且大多都支持邓演达。而邓演达对蒋介石的态度也是十分强硬,丝毫不留余地。我们可以从邓演达的密友回忆中窥见此时他的态度,邓演达认为蒋介石已经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已经成为了大军阀,为什么不反蒋。此时已经不是我和他之间的各人恩怨,而是进步力量和旧势力之间的较量。

蒋介石认为邓演达十分“嚣张跋扈”,但因两人都效力于国民党。最后两人关系虽然产生间隙,但却没有最终破裂。但是接下来的权力之争才让两人彻底交恶,蒋介石十分清楚在乱世之中谁能够抓住权柄,谁就拥有最高的话语权。

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英文(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8)

邓演达

因迁都事宜最终并未谈拢,双方只能够不欢而散。蒋介石继续走上反对进步的老路,而武汉方面为了遏制蒋介石不断膨胀的权力欲望,便掀起了一场恢复党权的运动,而邓演达自然担当起了此次行动的重任。

邓演达很快就在各大报纸上发表了“军事指挥一定要服从党的领导”以及公开罗列出蒋介石所犯下的六大罪行的文章,希望国民能够认清蒋介石的面目。他发表的这些文章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讨蒋檄文。

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英文(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9)

讨蒋檄文

这些文章让蒋介石感到十分愤怒,对于邓演达的厌恶与日俱增,在日记中写道此人狼狈为奸和挑拨离间,着实让人难堪等等词语来形容邓演达。邓演达和蒋介石之间再无窗户纸,邓演达随即在全国各地发表反蒋演说,希望全国同胞都反抗蒋介石的统治。

虽然蒋介石对邓演达的行为愤怒不已,但是却在表面上始终支持邓演达,希望邓演达能够重新回到他的阵营之中,于是边私下写给邓演达一封信,信中十分煽情,并且表示愿意一道谋取团结,再续之前的患难之情,并在信中最后许以高官厚禄。

但是令蒋介石万万没想到的是邓演达直接回信拒绝了蒋介石的一番好意,并且表示蒋介石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遗愿,最终注定失败。校长若能够和一切旧官僚政客划清界限,那必定接受校长的指示。蒋介石是不能够失去旧官僚对他的支持,这次的交涉再次让两人不欢而散。

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英文(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10)

“四一二事变”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蒋介石发动了臭名昭著的“四一二”事变,蒋介石在内部会议后明确了邓演达属于丙类分子,成为“被看管”的行列中。邓演达面对蒋介石的罪恶行径,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斥责蒋介石成为了全国人民群众的罪人。在之后联合四十多名人士发表《反蒋通电》的文章,在文章中指出蒋介石已经背叛革命,走上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公开谴责蒋介石的行为。

但此时虽然邓演达作为国民党左派中的代表人物,但却无法改变蒋介石的所作所为,只能够眼睁睁看着蒋介石破坏革命成果。但邓演达并不愿意就此妥协,最后写下一封告别全国人民的信,信中深情写道蒋介石的反复无常以及希望大家都能够自省,在最后希望能够和大家在不久的的将来见面。

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英文(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11)

邓演达

随后邓演达辞去所有的官职,以表示自己对于蒋介石罪恶行径的控诉和不满。他始终坚持认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以及三大政策是正确的。而此刻蒋介石已经得势,所以他就辞掉官职后前往德国以及苏联深造,研究进步思想。

之间的君子之交

我党领袖和邓演达之间的情谊就如同君子之交,他们从农民运动中相识,有着一样的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追寻和探索,正是因为这样在我党领袖在组织农民运动的时候,邓演达就加入其中,认为农民运动大有可为。

在当时,我党领袖在湖南各地考察贫苦大众的生活情况,并且根据此实际情况总结农民运动的可行性,但当时陈独秀等人并不支持开展农民运动,但此时的邓演达已经认清中国局势,在各公开场合支持农民运动。

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英文(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12)

毛主席

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邓演达和蒋介石之间矛盾越积越深,并且开始公开批驳蒋介石的所作所为,虽然蒋介石依旧我行我素破坏中国革命成果,使得中国局势再次混乱。于是看不到希望的邓演达就主动联系我党领袖,并表示坚持支持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

在一九二七年初,邓演达就邀请了我党领袖来具体讨论有关农民地位及具体的农民运动方案,在此期间,两人站在同一阵地上从,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战友。通过邓演达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农民运动在全国各地发展迅速。

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英文(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13)

农民运动

之后,因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邓演达被迫前往他国留学。在一九三零年回国之后继续在上海组织队伍反抗蒋介石的统治,并且积极地寻找我党建立联合反蒋路线。但当时由于历史特殊原因拒绝了邓演达的主动合作。之后邓演达就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我们党领袖身上。

但好景不长,邓演达不幸殉难。我党领袖对他的去世十分惋惜。他将邓演达和岳飞、文天祥作比较,认为他们都是“以身殉志,不亦伟乎!”一个伟字就能读出我党领袖对于老朋友邓演达的惋惜和极高评价。

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英文(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14)

宋庆龄先生

在后来我党领袖再次反复提起邓演达,认为他是三民主义的真正践行者。邓演达用自己的短暂一生来认真践行三民主义以及三大政策。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理解更加透彻,也始终践行着三民主义,而且在留学归国之后,更加倾向于“平民革命”。可以说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人。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在回忆中说道:“只有邓先生对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更加了解,而且也是想要努力实现的人!”

秘密回国 蒋介石痛下杀手

出国在外留学的邓演达始终放不下心中的理想,对蒋介石的背道而驰愈发愤怒。虽然秘密归国,但蒋介石却始终关心着邓演达的行踪。知晓邓演达归国的消息让蒋介石坐立不安,他认为此时的邓演达早已经失去了“雄心壮志”。但是却没想到的是此时的邓演达下定了必死之心,准备卷土重来。

在一九三零年的五月份,邓演达踏上了回国的道路。在回国之后,邓演达第一件事情就成立了新的党派,也就是第三党。此党派创立的目标就是推翻蒋介石的统治,建立起新的政权。

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英文(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15)

邓演达和外国友人

此刻的邓演达并不仅仅热衷于创建党派,而是认为应该对蒋介石实施军事行动,所以必须升级为军事斗争,这样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于是便凭借自己在国民党的地位组织旧日反蒋的战友,尤其是当年在黄埔军校中的学生,迅速组建起一支庞大的反蒋队伍。

蒋介石对于邓演达的归国以及之后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在感受到巨大威胁的情况下当即发出三十万的悬赏通告,准备逮捕邓演达。邓演达得知这一消息后,并没有大惊小怪,也没有听从朋友的劝告逃亡香港,而是继续留在上海组织反蒋队伍。

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英文(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16)

一九三一年的上海

在一九三一年初,上海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全国上下一片恐慌。众人纷纷劝说邓演达赴港暂作休养,但邓演达却坚决不从,他早已抱定必死的决心,继续布置反蒋活动。但情况逐渐出现变化,叛徒陈静斋借口买药外出告密,致使邓演达等人全部被捕入狱。

邓演达在被捕之后,蒋介石十分高兴,立即下令押解南京关押。但蒋介石其实内心犹豫不定,陷入了“杀之可惜,纵之可为畏”的矛盾之中。但蒋介石仍旧希望邓演达能够与之和解,于是边派出陈立夫来劝降,希望能够和蒋介石联手共同治理“内乱”,而且职位随他任意挑选。

但此时的邓演达根本对高官厚禄的许诺满不在乎,并且怒斥道,蒋介石早就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遗愿,我和他合作什么?我们之间只有武力才能解决!。在怒斥陈立夫后,蒋介石知晓此人的“坏脾气”,于是相继派出何应钦、戴季陶等人前来劝说,但最终都无果而归。

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英文(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17)

“九一八事变”

之后邓演达一直处于囚禁状态,直到在东北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者肆无忌惮地入侵我国东北。蒋介石再次派来说客,表明现在内忧外患,应该和他一起摒弃前嫌,共赴国难。但是再次遭到了邓演达的拒绝。蒋介石于是亲自探望邓演达,希望能够和他聊一聊对当前局势的看法。

邓演达丝毫不留情面,直接怒斥道,若不是你违背孙中山先生的遗愿,费尽百姓钱财枣造成连年内战,日本人何敢如此?这一番说辞让蒋介石哑口无言的,当场恼羞成怒。于是便转身离去。就在邓演达深陷监狱的时候,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早已经展开营救计划。

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英文(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18)

黄埔军校

但营救队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无法实施,只有一次营救他的任务几乎成功,但是因为他不愿牵连别人性命便放弃了这次机会,在邓演达看来蒋介石一定不会痛下杀手。几乎在这一时期,桂系的李宗仁等也想方设法营救,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经过几次营救计划,蒋介石明显意识到有人在暗中帮助邓演达,于是便加强了对他看管。

不过各方对于邓演达的营救他毫不意外,但是最让他感到愤怒不已的就是黄埔军校的学生联名上书请求释放邓演达。这一举动让蒋介石深感威胁,而此时蒋介石因为宁粤议和会导致第二次下野。在自己下野后邓演达可能会取代自己的位置,这一切无异于“放虎归山”。而何应钦等人深知蒋介石已决定通下杀手,便“大胆进言”,要求枪决邓演达。这一进言终于让蒋介石下定决心,将邓演达秘密处决。

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英文(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19)

邓演达被捕

但社会各界人士都以为邓演达此时仍旧被蒋介石关在监牢之中。在过去四五个月后,宋庆龄先生表示愿意从中调解二人,希望二人能够和解。但是一脸阴鸷的蒋介石缓缓说道,你已经再也见不到他了。就在这时,众人才得知邓演达早已牺牲的信息。

宋庆龄先生对蒋介石的小人行为怒不可遏大,当场掀翻桌子。蒋介石此时对宋庆龄无可奈何,只能阴沉着脸不说话上楼去了。随即宋庆龄先生返回上海后便揭露了蒋介石的这一罪行,并对他表示强烈抗议。

笔者评论

邓演达先生始终三民主义坚定的追逐者并且希望能够实现这一伟大梦想。正如邓演达说所说的一样自己总是行走在荒漠之上,只是做的是女娲补天的工作。他一生经历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以及蒋介石对他的排挤和监禁,虽然一路行走在荒漠坎坷之中,但是他凭借坚定的理想和信仰不断为实现三民主义而努力。即便最终的梦想如同采石补天一样遥不可及,但他却甘愿忍受所有的困难和挫折一步又一步地前行着,为许多迷茫的革命战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点关注不迷路,新来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既可观看往期内容,也不错过下期精彩。

图文无感可观看视频:蒋介石曾说:只有两人能够取代我,其中一个已经死在我的枪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