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厦门市最大的城市民生物流园区,象屿智慧供应链产业园是象屿集团立足厦门、服务东南、联通全国、联接国际,面向民生物资、智能制造、高端商贸产业客户打造的现代物流产业“新地标”,成为厦门打造国家级、国际性物流枢纽的重要支撑项目和抓手。

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官网(以促进民生为导向)(1)

2022年新春伊始,厦门市最大的城市民生物流园区——象屿智慧供应链产业园施工现场就已经是一派火热景象,17台塔吊和40余台起重机等大型设备同时运作,全力以赴拼抢建设进度。

象屿智慧供应链产业园位于厦门市马銮湾新城前场物流产业集聚区,总占地面积482亩,总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计划建有11栋高标准仓库、写字楼及展示中心。这个物流园区是象屿集团今年的重点工程项目,也是象屿集团着力打造智慧物流园区的标杆项目。

物流园区迎来升级发展的挑战

象屿集团建设智慧供应链产业园的大背景是我国物流行业正处于产业的提升发展期。随着国家各个产业的升级发展,配套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亟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目前,物流行业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短链、智慧和共生。短链指更短的物流运作链条:通过减少搬运和快速交付实现运作的高效,通过洞察消费者达到精准触达,通过个性响应和随需应变达到敏捷反应。智慧体现在操作无人化,真正脱离人力约束,运营智能化实现全链路智能,决策智慧化使得协同层面实现全局化优化。共生是指物流企业与商家、行业、社会构建形成共生的价值体系。

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官网(以促进民生为导向)(2)

象屿供应链智慧产业园区鸟瞰图

物流园区作为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节点和构成部分,其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具体的变化和挑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随着行业发展越来越成熟,市场份额在不断向头部企业集中,规模化与集约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物流园区方面的体现是,客户对仓库的面积需求从数千平方米增长到数万平方米。一些传统园区的建筑形态及库型已经无法承载这些客户的需求,因此很多客户不得不将仓库分散设置在不同的园区中,带来了运营与管理成本的上升。大部分客户已经通过不同的手段将分散仓库进行集中,实现了集约化发展。

(2)客户对物流园区运营管理规范化的需求日益提升。

过去客户对园区规范性要求不强,认为仓库便宜能用即可。但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规范化成为必然选择。这时就会要求物流园区的产权清晰、建筑规范、符合消防及其他制度要求,同时在运营与服务方面具有较好的保障能力。

(3)园区客户与业务类型多样化,对园区运营管理水平有更高要求。

物流园区服务的客户涉及众多行业,每个行业的物流运作流程、特点等都各不相同。而且,很多行业的商业模式也不断迭代,使得相关物流运作不断变革。以零售行业为例,随着各种全新零售方式的出现,如社区团购、直播等,给整个行业的流通渠道及物流模式都带来改变,也使得这些行业城市总仓的需求日益凸显。这些都使得园区对运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4)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做好防疫与经济发展并重,成为考核物流园区经营管理服务的重要考题之一。

以象屿智慧供应链产业园为例,按照规划,其货物转运量占厦门公路进出运输量的40%。从外地到达厦门的物资,要通过这个园区分拨中转;从厦门发往外地的生产、生活资料,也要通过该园区进行集配。针对由此带来的人、车、货密集,人员、车辆跨区域交流频繁等防疫难点,象屿集团在园区管理、健康码查验、消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要完成如此大量的健康管理工作,对整个园区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程度和相关新技术的应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官网(以促进民生为导向)(3)

象屿智慧供应链产业园园区内景

定位服务民生,打造一流的物流服务体系

随着厦门经济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厦门市政府对民生项目的投入也不断加大。近年来,厦门持续推动跨岛发展,在岛外开发建设马銮湾等多个新城。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都对民生物流体系的供应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仓储物流设施总库存约10亿平方米,但现代仓储物流设施库存占比仅7%,低于一般发达国家水平。随着全渠道零售的发展,我国消费者对商品交付时效性的要求日益提高,越来越多商户业务主动升级到高标准库,以提升运营安全和效率。此外,近年来地方政府着手对违法违章的不规范老旧物流园区及厂房进行拆除和重建也倒逼行业“被动”升级。厦门同样面临着这些问题。

面对这样的发展需求,象屿集团责无旁贷承担起厦门建设和发展物流产业的责任。象屿集团的业务领域涵盖大宗商品供应链、城市开发运营、综合金融服务、创新孵化等方面,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以供应链为核心的综合性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在物流及供应链服务领域布局广泛且实力深厚,通过轻资产与重资产相结合的方式,串联“公、铁、水、仓”,已形成覆盖全国、连接海外的网络化物流服务体系。

在新的五年发展战略规划期,象屿集团旗下大宗商品供应链板块将聚焦核心产业链,重点突破战略型制造业客户,围绕核心客户需求,提供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不断提升服务价值;持续完善物流网络布局,不断强化物流服务能力,打造行业领先的大宗物流服务商;全力推动数智化改造提升,通过数智化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积极拓展国际化业务,开辟“一带一路”新市场,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此外,随着生鲜市场、医药电商等行业的崛起,冷链物流已成为当下重要的基础设施。特别是疫情催生新零售业态快速发展,对干冷结合的城市中心仓需求爆发增长。象屿智慧供应链产业园项目集合快递快运分拨、城配、供应链物流、新零售、冷库功能,将成为与多联中心“仓运”为一体,多业态、干冷仓结合的民生物流园区。项目计划建设2万吨级大型冷库,作为闽西南地区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的冷链枢纽。

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官网(以促进民生为导向)(4)

升级数字化仓库,实现仓储可视化管理

科学超前规划,抢占发展先机

不管是城市建设还是行业发展,规划先行都是一种科学的发展理念,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建设,同样需要科学和适度超前的规划,这在象屿智慧供应链产业园的建设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首先,象屿智慧供应链产业园的位置经过了精心地考量和选择。其位于厦门市马銮湾新城前场物流产业集聚区,这里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集公路、铁路、水运等多式联运资源于一身,从园区出发可实现半小时到达厦门岛内中心城区,3分钟上高速,2小时路程闽西南区域全覆盖,使之成为城市总仓的理想之选。这个项目所在的马銮湾新城海沧片区,作为厦门市物流产业五大聚集区中前场物流产业聚集区的核心园区,建成后将与马銮湾新城形成产城互动,一方面通过多要素聚集、区域协同,促进物流业与商贸、制造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区域经济腾飞;另一方面聚焦民生消费品城市物流服务需求,提供集运分拨、城市配送、产业配套、区域总部等综合服务,提升新城服务功能。

其次,象屿智慧供应链产业园的规划和建设充分考虑了后期服务产业和高效运营的需求。该产业园区聚焦民生消费品的城市物流服务需求,目标客群以大客户为主,围绕新零售、快递快运、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连锁餐饮、城配(云仓配)等业务需求。考虑到民生物流发展趋势和高频度、高强度的分拣作业需求,象屿智慧供应链产业园在设计规划时牺牲了很大一部分仓库面积用于提高作业效率,并且通过合并、预留等方式,避免后期改造时的破拆与重复建设。

设计团队充分优化了园区仓库设计,采用“双首层”、多边库、连廊设计,使得一二层仓库在使用上无明显差别,且较其他同类仓库具有栋距宽、进深浅、作业面多、柱网密度低等优点,非常适合高频次作业及自动化作业;消防等级、荷载、雨棚深度、用电容量、卸货平台等也是基于物流行业现行标准与未来趋势进行设计建造,确保客户当下用得顺手,升级也有空间。

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建设智慧物流园

随着国家大力推动“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新基建”、“新型智慧城市”,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物流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大趋势。物流园区智慧化发展也成为必然,仓库不仅是存货节点,更是链接上下游的智能运营调度中心。

在象屿智慧供应链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中,自动化、智慧化、绿色化也正是其重要的建设目标。象屿正通过与普洛斯进行合作,着力于打造零碳智慧物流园区,以智慧化园区和数字化运营为核心,以IoT一体化进行数字平台建设,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场内场外智慧化运营服务。

象屿供应链智慧产业园区的智慧化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园区管理的高度信息化。园区管理系统集合了招商管理、物业服务、安全消防、设施设备管理、公共服务、业务系统与一身。业务系统包括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多式联运、采购贸易、供应链金融等。基于互联网、5G、AI、区块链等智慧技术的应用,象屿智慧智慧供应链产业园在项目功能设计中强化了对其对数据和信息资源利用的能力,提高了园区运营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以科技赋能,使得象屿智慧供应链产业园成为以智慧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为特色的标杆示范园区;实现园区统一数据库、多业务系统的交换和共享、第三方应用系统接入的功能,使得园区整体管理系统能够协同各个业务子系统,提供统一入口、一致性服务。

象屿集团集成智能终端、电子签章、人脸识别、线上支付、视频采集、RPA、AI等技术,升级数字化仓库,实现仓储可视化管理、无纸化作业,可签发电子仓单;同时,象屿智慧物流服务平台通过相关技术,与客户、船东、船代、码头、仓库、车队等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上下游互联互通,解决多物流环节的数据集成问题,客户还可通过电脑端及移动端门户实时跟踪物流动态,体验更便捷高效的智能化物流服务。这些智慧化的技术和运营管理都将在新园区内得到运用和体现。

第二,园区内物流系统和设备的自动化和无人化。存储系统中大量应用托盘密集存储、料箱密集系统;分拣系统大量应用高效率的自动化分拣机和智能化AGV;搬运系统大量应用输送机、无人叉车等;还辅助大量读码器、打包机、自动贴签等自动化设施设备。这些都使得象屿智慧供应链产业园朝着操作无人化、运营智能化、决策智慧化的目标发展。

第三,以智慧化园区和数字化运营为核心,延伸供应链服务,提供一站式场内场外智慧化运营服务。如象屿通过电子仓单、智能化设备等标准化、信息化管理,让银行可以准确掌握质押货物信息、仓储情况,从而认可象屿标准化货权管控能力和货物销售处置能力,给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官网(以促进民生为导向)(5)

象屿数字仓库

建设运营两手抓,园区发展未来可期

象屿智慧供应链产业园区由东区(即原多联中心)、北区和南区几大板块组成。东区已在运营中并保持满足,北区、南区正抓紧建设,计划于2022年四季度建成投产。象屿集团科学部署,坚持建设与招商同步进行,不仅建设正加速,园区招商工作也呈现勃勃生机。园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将入驻办理、二装申请、车辆通行、在线报修、退租办理等业务汇聚整合,提供“一站式”在线办事服务。

谈及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带来的价值,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管理方面,将实现数字化协同管理,形成数据辅助决策;在运营方面,通过科技化运营,全面提升管理能力与服务体验。如资产管理方面,通过物联网平台接入园区所有设备设施,通过资产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园区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资产安全、高效运作。一旦发生异常,第一时间获悉、快速响应与处理。通过资产数字化底盘,实现现场运营标准化、可视化、智能化。再如运营调度方面,通过运营中心中控管理模式,统一调度,将所有日常、异常、应急类事件,进行不同规则管控,事件一旦发生,自动进行流程驱动责任人快速响应与处理,督促、跟踪任务完成情况。

对于智慧物流园区发展经验,该负责人总结说:“我们不一味追求智能硬件的堆叠,智慧园区的建设还是以贴近业务最本质需求角度出发。我们通过反复论证,走访行业头部企业,选择最有利于项目本身的做法,当然还要兼顾系统建设会带来人员、流程上的改变与能力提升。总之,智慧园区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归运营,这是建设智慧物流园区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