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打乱了中国第一大城市的生产节奏。

3月中旬,上汽乘用车的部分员工被隔离在家。

3月28日至今,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一直处于停工状态。

3月29日,“全球最大汽车配件商”博世集团宣布裁掉上海工厂的部分员工。

3月29日,著名汽配商“安波福”宣布上海工厂暂停生产。

从3月31日起,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都开始停止“部分生产”。

4月9日,就连生产基地在合肥的蔚来汽车也崩不住了,宣布全面停产。

随着疫情的持续影响,越来越多的车企被迫停产。

按照2021年数据推算,每停摆一天,上海市汽车产能将减少7762辆,产值将损失20.18亿元。

这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之下潜藏着更大的危机……

正当本命年的李斌,遭遇了生活和工作“双重暴击”。

毕业于中国最高学府的他居然沦落到做“菜农”,在自家阳台种了绿葱。更有戏剧性的是,身家百亿的他居然买不到盐,还得用自己种的小葱去换盐。

有网友调侃道:这是李斌的“返祖行为”,一百年前的徽商就经常在上海倒腾食盐啊!

蔚来李斌的最新消息(全上海最惨的男人)(1)

在上海的清苦生活,李斌还能勉强忍受。

最让他揪心的,还是千里之外的蔚来汽车生产基地。

3月中旬的时候,吉利和河北的疫情十分严重,当地有一些给蔚来汽车供货的配件厂陷入瘫痪状态,蔚来合肥工厂随之出现危机,靠着以前的存货勉强支撑到了3月底。

当时李斌还很乐观,等北方疫情缓和了,蔚来的供应链就能恢复正常了。

可新冠病毒就是“不讲武德”,对上海发动了奇袭。这下可就芭比Q了,蔚来的研发中心和主要供应商都在上海。

4月9日,李斌“含泪”宣布:蔚来汽车暂停生产。

被困在上海公寓里的李斌,估计在回想自己的上一个“至暗时刻”,2019年。

那一年,蔚来汽车危机重重,陷入裁员、召回、人事变动、股价崩盘、融不到资等困境。

年初,蔚来汽车因升级系统黑屏,在长安街上停了一个多小时,并引来警察叔叔的朋友圈截图在网络上疯传。

蔚来李斌的最新消息(全上海最惨的男人)(2)

年末,蔚来汽车的股票一度跌至1美元左右,一篇名为《蔚来李斌,2019年最惨的人》的文章在朋友圈走红。

永不言弃的李斌先后找了18个城市希望得到投资支持,最后都被拒绝了,只有第19个城市合肥让蔚来走出了ICU。

2020年4月,蔚来与合肥市建设集团等战略投资者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

协议规定,战略投资者向蔚来中国项目投资70亿元人民币,蔚来投资42.6亿元人民币,并分别持有蔚来中国的24.1%和75.9%的股份。

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合肥给蔚来的这笔救命钱,是有对赌条件的——

(1)2020年,蔚来的营收必须达到148亿元,至少上市3款车型;

(2)2024年,蔚来的营收必须达到1200亿元,至少上市6-8款车型;

(3)2020年至2025年,蔚来的总营收要达到4200亿元,总税收要达到78亿元;

(4)2025年前,蔚来必须在科创板上市。

如果蔚来没完成这些目标,李斌就要回购蔚来中国的股份,赎回价格为合肥战略投资者的投资总额,并以年利率8.5%计算利息,也就是105.26亿元。

两年时间过去了,蔚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增长速度没达到预期。

4月的第一天,理想、蔚来、小鹏先后公布了今年3月份的交付数据。

蔚来以9985辆的月交付量位居末位,这已是其连续第六个月交付量落于小鹏和理想之后。甚至没能跑过后来者哪吒和零跑,直接跌至第五。

蔚来李斌的最新消息(全上海最惨的男人)(3)

3月份是有点惨,没想到4月份直接滑到了地板,宣布停产。

已经生产好了的新车型ET7,也无法按时送到消费者手上,因为长三角的物流体系出现大堵塞。

更致命的是,蔚来还出现了品牌信任危机。

3月25日,李斌高调宣称,没有涨价的想法。但到了4月10日,蔚来就发布了涨价说明。

蔚来李斌的最新消息(全上海最惨的男人)(4)

比啪啪打脸更快的是什么?

是“光速打脸”。

此外,有关蔚来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有ES6车主表示,自从购买使用了蔚来ES6性能版车型后,便经常出现腰疼的情况,之后越来越严重,在医院检查后发现是腰椎间盘突出。

一些原本偏爱蔚来的车友,开始“粉转黑”了。蔚来的护城河,出现了裂痕。

如果照这个趋势搞下去,蔚来能否完成合肥市提出的对赌目标呢?

如果蔚来倒下了,合肥“风投之城”的旗帜还能立得住吗?

这些都是悬在李斌头上的疑问。

单论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上汽集团和特斯拉比蔚来更惨,因为产量相差悬殊。

上汽集团有三大分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乘用车,它们在上海基地的产能分别为112万辆、84万辆和32万辆。

目前受影响的乘用车产量已经超过17万辆,若按照15万一辆车计算(主要品牌为大众、通用、凯迪拉克、荣威),损失将在250亿以上。

再来看看特斯拉,早在3月16日和17日就停过工,3月18日恢复生产,坚持了10天,3月28日又宣布停产,这一停就停到现在。

三月至今,该工厂已经累计停产了18天。

按照1月份特斯拉中国59845辆的交付量计算,特斯拉大约减少了3.5万辆。按照一辆车平均售价30万元来算,特斯拉的损失至少有105亿元。

“比外星人还要狂”的马斯克也不得不低头认栽:“由于供应链中断和中国的疫情政策,这是一个异常艰难的季度。”

马斯克一定忘不了one night in Shanghai。

2020年1月7日,马斯克亲自将汽车钥匙交给了中国制造Model 3的前10位客户,随兴跳了一场街舞,还做了一个甩外套的帅气动作。

蔚来李斌的最新消息(全上海最惨的男人)(5)

(gif图网址:特斯拉上海 跳舞 gif的搜索结果_百度图片搜索 (baidu.com))

上海超级工厂,没有辜负马斯克的期望。2021年,上海超级工厂交付了484130辆,占特斯拉全球936000辆的51.7%。

尝到了甜头的马斯克,决定加大在上海的投资。

2021年10月25日,特斯拉上海研发创新中心和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数据中心均建设落成。

今年又在上海兴建二期项目,建成后上海产能将达到100万辆。

在特斯拉的牵引下,那些做底盘、电控系统、电池、自动驾驶套件的公司也都到上海及其周边城市投资办厂。

在雪球效应的作用下,长三角地区抢占了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半壁江山。

一台汽车有两万多个零部件,各公司之间的货运频次非常高、体量非常大,靠得近才能节约物流成本。

正常情况下,应该把汽车产业链的相关公司都聚集到人口和经济密度最高的地区。

美国不就这样吗?汽车工业都集中在以底特律为代表的五大湖沿岸。

但是新冠疫情的反复肆虐,似乎也在挑战汽车行业的布局逻辑。

上海的特斯拉就是典型的教材,一旦全城静止,整个中国市场就瘫痪了。

与其形成对比的是比亚迪。

这家公司在深圳、西安、长沙、常州、合肥、郑州、济南、抚州都建立了生产基地,触角覆盖了华南、华中、西北、华北、华东等区域。

去年年底,西安工厂因疫情严重而被迫停产,但并没有影响比亚迪集团的全盘计划。

吃一堑,长一智。精明的马斯克,肯定会加快推进特斯拉在华第二工厂项目。二厂估计会排除长三角,选择粤港澳大湾区的可能性最大。

因为特斯拉的产品定位是高端新能源汽车,目标消费者都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城市群,生产基地应该就近市场。

再结合运输成本和产业配套因素来看,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的广州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阅读我之前发的文章《特斯拉第二工厂定了!?重庆武汉济南郑州等出局?》。

很多人估计不知道,广州的汽车产量其实比上海还要高,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

广州港集团的商品汽车装卸量也超过了150万辆,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集团第一。

广州在中国汽车工业版图的重要性,不亚于上海。

如今,广汽集团、小鹏汽车、合创汽车等企业,都做好了应急预案。

蔚来李斌的最新消息(全上海最惨的男人)(6)

希望广州能尽快撑过去。

如果广州和上海车企同时停产,那中国汽车产业就真的要半废了。

正常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走势应该参照手机和电脑,性能越来越好的同时价格还越来越低。

从行业规律来说,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供应链体系的快速完善,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会越来越低,客观上有降价空间。

从竞争手段来说,新能源车企无论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很受欢迎,可用大量的资金去发动价格战,形成垄断地位,又可继续提升估值。

技术进步最快、市场估值最高的特斯拉,就扮演了“价格屠夫”的身份。

2018年底,model3在中国市场的售价是43.9万元,经历了2019年12月、2020年1月、2020年5月、2020年10月、2021年7月的多轮促销活动后,价格降到了23.59万元。

不到三年时间价格砍了一半,但续航里程、最大功率等核心参数却大有提升。

但是新冠疫情、国际贸易摩擦和俄乌冲突等黑天鹅的出现,改变了新能源汽车的定价逻辑。

一方面,黑天鹅打乱了全球供应链体系,使得锂、钴、镍、铜等原材料不断涨价,中游汽配厂也就跟着提价,宁德时代的电池出厂价涨了两万元,几元的车规级芯片炒到几千元。

羊毛出在羊身上,新能源车企就会把多出来的生产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另一方面,那些处于防疫严控区的汽配厂和整车厂,要么宣布全面停产,导致产量跟不上市场销量;要么进行封闭式生产,机台维修、工人换班和整车运输都变得异常艰难,总体的生产效率还是降低了。

从去年年底开始,特斯拉model3非但不降价,反而持续不断地涨价,半年内涨了4.4万元,被网友戏称为“今年最好的理财产品”。

特斯拉一带头,其他车企也跟着涨价。

蔚来李斌的最新消息(全上海最惨的男人)(7)

这年头,不涨一万多都不好意思叫自己“造车新势力”。

花钱还买不到痛快,特斯拉的提车时间不断拉长,以前只要半个月,现在至少5个月。

当消费者一筹莫展的时候,黄牛党却欣喜若狂。他们发现,车市已经越来越像楼市了,都有期货属性,买得越早越便宜。

于是,黄牛们炒房时玩过的套路,移植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上。

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特斯拉、小鹏、零跑等新能源车型订单转让的信息不在少数,转让价从5000元到2万元不等。

黄牛的定价策略非常巧妙,最终价格会比官网标价低几千元,让接盘消费者感觉自己也赚了。

黄牛的倒卖订单行为,损害了新能源车企的核心利益。

造车新势力之所以舍弃传统的经销商体系,采用全国直营模式,就是为了掌握新车的定价权。所以,品牌方会使用一切办法来遏制黄牛。

特斯拉要求一次或多次累计下单购买多台特斯拉车辆的消费者签署“不转卖承诺函”,要求车主在一年内不能将车转卖给第三方,否则按照开票价的 20% 向特斯拉支付违约金。

蔚来、小鹏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一旦发现转单,首任车主的权益(比如终身动力电池质保)就会失效。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有黄牛透露,虽然车企反复强调不可转单,但在实际过程中,可让品牌公司的销售顾问暗箱操作。

销售顾问们是这么想的:本来就有很多用户交完定金后悔,或者后续没钱交全款了。谁买不是买呢?有人提车就行,成单越多,我的提成越高。

即使一些推出“首任车主”权益的车企,在实际操作中也阻挡不了转让订单。有黄牛表示:“首任车主的认定,依靠购车发票、机动车辆登记书来证明,但在购车发票开具前,转让订单只有一线销售才会知晓,在没有锁单变成大定前,订单和权益都不会受到影响。”

除了直接转让订单,另一个方式就是走二手交易,即新车过户。原订单主人拿到车、上完牌,再将行驶证和登记证过户给买家,这个过程中,车辆并不会使用,黄牛们承诺 “手拉手过户,全程不碰车”、“不成功、不要钱”。

但是我奉劝各位有买新能源车需求的朋友,最好还是别找黄牛。万一黄牛割你韭菜,你找谁说理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