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编者按:

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镇江市各个板块和市政府主要经济部门紧扣“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开局即奔跑。即日起,交汇点推出“一把手访谈”系列报道,敬请关注。今天刊发第一篇《踩深奔跑“油门”,争得丹阳新荣光——访丹阳市委书记黄春年》。

踩深奔跑“油门”,争得丹阳新荣光——访丹阳市委书记黄春年

历史文化深厚的江南古城丹阳,如同穿城而过的大运河,始终澎湃着奔流不息、滚滚向前的奋进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丹阳人艰苦创业、敢为人先,凭借“不服输、敢担当、争一流”的精神气质,从乡镇工业干起,为城市赢得巨大荣光。在发展的道路上,比学赶超是主流,面对标兵全力加速、追兵越来越近的严峻形势,丹阳如何全力扛起“舞龙头”“树标杆”的责任使命?日前,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专访了丹阳市委书记黄春年。

一把手和民生对话 一把手访谈系列报道①(1)

去年,镇江市委市政府发出“跑出来”最强音。丹阳紧扣镇江市委市政府要求,奋力奔跑,全年实现工业应税销售157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亿元、制造业投资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3.2%、25%,呈现出镇江争先领跑、全省大幅进位的良好态势。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丹阳更加深入推进产业强市“一号战略”,正月初八上午,丹阳针对产业强市的痛点堵点,召开效能深化年动员大会,在服务发展、服务项目方面吹响了“奔跑吧丹阳”的集结号,正月初十,丹阳进一步聚焦产业强市的根本支撑,召开优秀纳税企业迎新春座谈会,进一步把“一号战略”内化为全市上下的思想共识,外化为各级各层的一致行动。

问:今年丹阳产业强市如何推进?项目进展如何?

答:1月份,全市176个重点产业类项目已完成投资24.9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03%。其中,108个新建项目已开工17个,开工率15.74%。91个未开工项目中,已完成项目立项68个,立项率74.7%,已获得土地项目43个,预计一季度开工项目个数将达38个,开工率35.19%,二季度66个镇江市级产业项目力争全面开工。在主要经济指标方面,1月份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税收收入8.03亿元,增长28.7%,税占比95.3%,全市第一。实现工业用电量7.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15%;工业应税销售185.7亿元,同比增长19.9%;制造业投资预计1月完成9亿元,增长204%,1-2月完成12亿元,增长287%,展现了跑起来的强劲势头。

接下来,围绕产业强市战略,聚焦大健康、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丹阳以鱼跃、国药、恒神等重点企业为引领,紧盯行业龙头、国内领先,力争招引30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3个,50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1个。围绕制造业投资过百亿目标,加大推进力度,特别是紧盯大健康产业,坚持“一线工作法”,确保国药项目年内建成2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金宇生物、兰卫医疗上半年开工,助力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应急三大产业集群聚拢成形,在产业强市中干出争雄势、争得新荣光。

问:2020年,丹阳市“三区三园”整体规划基本落地,新的一年,丹阳如何在园区载体主阵地上有新突破?

答:按照省级园区提高支撑力、“小散低”园区提高集聚度的要求,紧紧围绕“三区三园”布局,树立“标杆企业引领 产业链垂直整合”理念,加快引进专业园区运营机构,把载体打造与闲置资源盘活、落后产能淘汰等融合起来,以更强的竞争力、承载力吸引重大项目落户丹阳,打造沪宁线上有生命力、有竞争力、有持续力的特色产业走廊。

问:随着图南、同力的成功上市,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镇江基地落户丹阳,越来越多丹阳本土企业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资本市场,在夯实资源要素硬支撑上,丹阳有怎样的计划?

答:充分运用各类产业引导基金,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培育企业上市梯队,力争“十四五”时期每年都有2家左右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推动本土企业与外资、国资、上市公司开展战略合作,以“镇长工程”为抓手,继续鲜明“亩均论英雄”导向,切实解决产业布局碎片化、产业质态低效化等问题,形成发展质态与土地使用效率同步提升、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问:2020年,丹阳深入开展“服务项目提效能”专项行动,实现重点产业项目报批时限压缩50%,同时分别在丹阳站、丹阳北站、常州机场设立优秀企业家“贵宾通道”“贵宾候车室”和“丹阳厅”,今年在营商环境上丹阳如何做?

答:提升作风效能软实力,继续深化作风效能建设,勇于刀刃向内、敢于挑战极限,全力打造好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公平法治的市场环境、尊商亲商的社会环境,让广大企业家切实感受到“自家人”的温暖、体验到“跑起来”的效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理念转变、机制创新、流程再造,为打响“镇合意”品牌,提供“丹舒心”服务。

(钱飞 薛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