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龙岭迷窟》的热播,在国内又卷起了一股“盗墓热”。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年传承的泱泱大国,国家传承时间太长,中间换的朝代太多,自然就留下了一代又一代王侯将相的陵墓。中国古代的帝王为了建造自己的陵墓又是不择手段,什么好东西都往里面放,自然会引起盗墓贼的兴趣啦。

搬山卸岭摸金校尉还有什么(搬山道人卸岭力士)(1)

因此在中国古代还真就出现了专业的盗墓贼,他们用专业的手段去探索帝王的陵墓,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手段和专业的手法,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主要分为四大类:摸金校尉,卸岭力士,发丘将军和搬山道人。那么这四个流派真实存在吗?

摸金校尉

搬山卸岭摸金校尉还有什么(搬山道人卸岭力士)(2)

曹操之时,摸金校尉乃从正规的军事编制。曹操之后,盗墓者皆各自为政,同行之间并无师徒之分,凡以摸金之法盗墓,均为摸金校尉。摸金校尉多以个人行动为主。

正史只记载在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时设立过摸金校尉一职,《南史卷二·宋本纪中第二》记载:"帝少好读书,颇识古事,粗有文才,自造《孝武帝诔》及杂篇章,往往有辞采。以魏武有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乃置此二官,以建安王休仁、山阳王休佑 领之,其余事迹,分见诸列传。"

摸金的雏形始于战国时期,精通“寻龙诀”和“分金定穴”,注重技术环节。鲁迅曾经说,正版摸金校尉的资格证件——摸金符“曹操设了‘摸金校尉’之类的职员,专门盗墓”。 这是根据袁绍攻伐曹操时发布的檄文中的说法:“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檄文具体指出曹操曾经亲自组织和指挥盗发梁孝王陵墓:“(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这篇文字成为古来檄文的名篇,起草者是大名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陈琳在袁绍失败后,归附曹操集团。曹操曾经对陈琳此文中对于他行为的揭露表示不满,对盗掘陵墓的批评却似乎取默认态度。所谓“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设置,或许确是事实。

“发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岭寻龙诀;人点烛,鬼吹灯,堪舆倒斗觅星峰;

水银斑,养明器,龙楼宝殿去无数;窨沉棺,青铜椁,八字不硬莫近前;

竖葬坑,匣子坟,搬山卸岭绕着走;赤衣凶,笑面尸,鬼笑莫如听鬼哭。”

是摸金校尉的行规。

摸金校尉要擅长找墓,掘开墓时,在墓室内要点上蜡烛,放在东南角方位,然后开始摸金。如果公鸡啼蜡烛熄灭了,财物必须放回原处,恭敬磕三个响头,空手回去。鸡鸣灯灭不摸金。墓室只准进一次,方不可再进。如果遇到同行,互相扶持,但由先来者先选取明(冥)器。

发丘将军

搬山卸岭摸金校尉还有什么(搬山道人卸岭力士)(3)

那么接下来的发丘将军其实也是在后汉时期才成立的组织,又名发丘天官或者发丘灵官,其实发丘天官和摸金校尉的手段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多了一枚铜印,印上刻有“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个字,在掘丘者手中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号称一印在手,鬼神皆避。此印原型据说毁于明代永乐年间,已不复存于世。

与摸金一派的手法接近,技术上稍微逊色,但比较注重众人合作。古代经常以当铺的朝奉,古董商等身份为掩饰。不轻易出手,偶尔行动多针对某些大型陵墓,是四派中唯一不忌讳与官方合作的一家。清代因为外族迫害,流亡海外,多活动于东南亚及美洲一带,曾经在诸多大型古代陵墓发掘队中发现过他们的身影。

卸岭力士

搬山卸岭摸金校尉还有什么(搬山道人卸岭力士)(4)

卸岭之辈或散布天下,或聚啸山岭,敬关帝,并尊西楚霸王为祖师,逢有古墓巨冢,便蜂拥而起,众力发掘,毁尸平丘,搜刮宝货,毫厘不剩,专效仿昔时赤眉义军的作为。

试看各朝史上,都少不了卸岭群贼倒斗发冢的秘闻。倘若说将出来,那些惊心动魄,诡异外分的行踪,实不逊于摸金校尉的事迹。

元蒙时期,因敌视元蒙政权,被大肆迫害,于是展开全面报复,以破坏成吉思汗陵的风水,败坏元朝江山为己任。最终破坏了成吉思汗几处附陵,恢复汉人江山。也因此和蒙人结下世仇,蒙古占据天下时,曾发出金鹰令,召集一只集合了天下刺客的秘密组织追杀卸岭门人。据说直到今日,这一只刺客集团的后人依然遵循祖训,追杀卸岭门门人。也正因为如此,卸岭力士最为隐秘自己身份,非本门之人虽父子妻儿也不会告知自己的身份。卸岭门门人后来淡出中原,曾经多活动于苗疆外蒙西北一带,近代中亚、北非、欧洲也曾经出现过他们的踪迹。

卸岭派这一派主要用鼻子闻,为了保持鼻子的灵敏程度,都忌烟酒辛辣之物。用铁钎打入地下,拔出来之后拿鼻子闻,铁钎从地下泥土中带上来的各种气味,还有凭打土时的手感,地下是空的,或者有木头,砖石,这些手感肯定是不同的。

真正的大行家对洛阳铲那些东西是不屑一顾的,因为地下土壤如果不够干燥,效果就大打折扣,特别是在江南那些富庶之地,降雨量大,好多古墓都被地下水淹没,地下的土层被冲得一塌糊涂。

卸岭派长期被蒙人追杀,门人多朝不保夕,为图自保,千百年来前辈的规矩多有变动。并演变出种种新的行规,比如从不对汉人甚至华人的陵墓出手等等。

在卸岭门有个很出名的人物,那就是《鬼吹灯》里的瞎子---陈玉楼了。

搬山道人

搬山卸岭摸金校尉还有什么(搬山道人卸岭力士)(5)

至于搬山道人,这搬山道人一派实则为扎格拉玛部落的后代。他们以盗墓为业,擅长生克制化之术,往往行踪诡异,与外人也少有来往。这些后人大多习得的是“搬山分甲术”,平时用道士的身份伪装,以“搬山道人”自居。

他们所做之事只是为了求取“雮尘珠”,对墓中财宝明器不为所动。

搬山道人身怀绝技,其中最为出名的还属他们的七星阴阳术,此术包含了魁星踢斗、七星阵、迷魂阵等法阵。除此之外他们的武功身手也各个了得,因此即便是形单影只,在古墓中仍旧可以来去自如。

要说起他们口中的诅咒,则得从他们的原始部落——扎格拉玛部落说起。这一族人与世无争,直到一日族人无意中在一处山腹中发现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鬼洞”!也是好奇心驱使,他们想要看清这”鬼洞“。

于是乎,族中的巫师便告知部落众人,在古老的东方,有一只金色的玉石巨眼,可以看清这鬼洞的真相,于是这帮人便模仿着造了一只同样的玉石眼睛,用来祭拜“鬼洞”!而从那一刻起,诅咒便降临到了这个部族之中。

凡是亲眼见过那鬼洞的人,过不了多久,身上便会长出一种眼球形状的红色瘢块,终生无法消除。而生出这种红瘢之人,在年龄达四十岁之后,血液中的铁元素便逐渐减少,血液也会浓渐粘绸。

当然,供应在脑的氧气也会减少,渐渐的就会感到呼吸困难,最后等到死亡之时,由于缺乏铁元素,血液已经变成了黄色。这一痛苦的过程将持续十年之久!

之后,他们的子孙后代虽身上不再生有红瘢,却依旧会患上铁缺乏症,最后和他们的祖先一样痛苦而死。而往往年岁都过不了六十。

经过几代人的观察,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离鬼洞的距离越远,发病的时间也就越晚。但是不管怎样,这症状始终存在,一代人接一代人,临死之时都苦不堪言。

为了找到破解诅咒的办法,部族中的每一个人都想尽了办法。终于在宋朝的时候,在黄河下游的淤泥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朝青铜鼎,其上有破解之法!

顶上记载,当年商代第三十二代君主武丁,曾经得到一只染满黄金浸的玉石眼球,商王武丁将其命名为“雮尘珠”,由于其极度珍贵,于是命人铸鼎纪念,青铜鼎上的铭文记录仅限于此,再也没有任保多余的信息。

而雮尘珠、避尘珠、赤丹乃是多次在古书中出现的中国三大神丹,雮尘珠在这鼎上曾有记载不正意味着它是真实存在的么!

扎格拉玛部落的后人通过占眩,认为这只染满黄金浸的古玉眼球就是天神之眼,只有用这只古玉眼球来祭祀鬼洞,才能消灭以前族中巫师制造那枚玉眼(假货)窥探鬼洞秘宓所惹出的祸端。

他们占眩这枚曾经被商王武丁供奉起来的古玉,时至今日很有可能被埋在某个王室贵族的古墓地宫之中,但是占眩的范围有限,无法知道确切的位置。

这就是搬山道人道人的由来,也是他们无论如何要找到雮尘珠的缘由。

所以,摸金校尉,发丘将军和卸岭力士这三种盗墓贼在历史上肯定存在,因为官方记载和野史里面都有提及,但是搬山道人可能不存在,因为他说的太玄乎了。至于区别,摸金校尉讲究鸡鸣灯灭不摸金,很守规矩,至于发丘将军,则更加讲究计划的周密性质。他们在下墓之前就把计划做得很周密,把可能出现的困难降到最低。至于卸岭力士,则是没有任何水平的土匪式挖墓,见到宝贝就挖挖了就卖,如此而已。

这样,大家认识到这个几个派别的区别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