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45岁的崔先生预约了我们内镜中心的肠镜检查。他是附近一家单位的工程师,平时身体挺好,没有任何不适,也很注重健康,在今年的定期体检中,他特意加了胃肠镜检查。

做肠镜之前,我还特意询问了肠道情况,比如大便性状、次数、颜色,有无腹痛等。

崔先生自信地说:“放心吧,我大便一切正常,年初的肿瘤标志物也都正常,不会有啥问题,我就是想看看有没有长肠息肉”!

11位肠癌患者自述(45岁工程师的哭诉)(1)

结果,就在乙状结肠处,发现一枚长蒂息肉,大小约1.5×1.5×1.0cm,也就一个小拇指甲大小。过了两天病理结果出来了,绒毛状腺瘤,局灶癌变。

崔先生的个肠镜实在是太及时了,如果再晚半年,后果就不能预料了。而此次切除术,其实和平时切除一个良性息肉没有多大区别。但是,崔先生很迷惑:“不是说肠癌会首先出现大便异常吗?我一切正常,怎么就癌变了呢?”

大便正常,不等于不会有肠癌!

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大便正常,也会患肠癌?确实,很多结直肠癌,都会表现大便不正常,比如腹泻或便秘、便血或有脓血便等等。为什么有些肠癌患者大便会正常呢?

首先,在大肠癌的早期,以及其他消化道肿瘤的早期,几乎都不会有明显的症状,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候,往往已经不是早期了!无症状可能是有以下几种情况:

01右半结肠癌

当肠癌生在回盲部和升结肠、肝曲部位,也就是长在右边结肠,因为大便中的水分主要由左半结肠和直肠吸收,所以右半结肠发生问题,病人的大便习惯或性状常常没有太大变化。

02早期肠癌

早期肠癌因为病灶较小,还没有引起大便异常,当然,更没有便血、腹痛、黑便、消瘦、贫血等典型症状。

03平时大便不正常

比如胆囊术后的病人、糖尿病病人等等,这些病人平时大便就不正常,比如次数多、大便稀。

这些人往往已经习以为常,他们认为大便一直这样啊,很“正常”。而恰恰胆囊切除术后和糖尿病病人更容易得肠癌。

大便正常也会有肠癌,我们该怎么办?我们都知道,80-95%的结直肠癌(结肠癌、直肠癌)都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的,如果在癌变之前无症状做一次肠镜,就能发现并切掉,它就没有机会癌变了。无论有没有出现便血、腹痛、大便性状、习惯改变等,及时检查,往往也能排除隐患。我们一般建议,对于一般风险人群,无论男女、无论有无症状,都要在40岁前做第一次肠镜检查。为什么非得是40岁呢?

11位肠癌患者自述(45岁工程师的哭诉)(2)

原因在于:95%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的;而息肉演变为肠癌需要5-15年时间。我国大肠癌高发年龄是55岁以后,那么55岁-15年=40岁;也就是说,在40岁时候,对大多数人来说,还仅仅是一枚息肉,切掉并定期复查就不会得肠癌了。以下高危人群需要提前5-10年接受肠镜检查

大肠癌高发地区年龄超过35岁者

有经常性的腹痛、腹泻、肛门疼痛等

家族有肠癌史、胆囊切除、2型糖尿病等

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喜爱高蛋白、高脂肪食品;长期久坐且缺乏运动者

便血、黑便、大便粘液、便秘、排便习惯改变以及大便不成型者

接受过大肠癌或息肉切除手术

长期精神压抑、心情焦虑者

注意: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患者,则不分年龄,立即安排肠镜及相关检查。

11位肠癌患者自述(45岁工程师的哭诉)(3)

(都市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