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明》——用人之得失,用权之道路,为你描绘大明王朝的权谋长卷(28)

上一章:南倭和北虏:大漠有胡虏,江南有倭寇,这是嘉靖的“冰火两重天”

明朝历史大爆炸时间(有趣的历史你可能不知道)(1)

(宋素卿 形象)

宋素卿,原名朱编,浙江郸县人。

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之前,宋素卿还是大明王朝疆土 内,一名普普通通的沿海居民,他的父亲朱漆匠则是明朝对日贸易活动中的一名商人,主要工作是负责收了日本人的钱,然后在大明境内给日本人代购瓷器。

弘治年间,无论是官窑还是私窑,产量都不是很高,所以朱漆匠时常会面临到收了日本人的钱,但却无法按时交货,也就是交瓷器的情况。

日本人很不讲理,见朱漆匠交不出货,直接把朱漆匠的儿子绑上了船,带回了日本。

这个被绑的儿子,就是朱编,也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宋素卿。

当时的日本封建社会下,天皇处于权力的最顶峰,是最高统治者,天皇往下,有幕府,幕府的管理者是幕府将军,幕府往下,是大名,大名往下,有家臣,家臣往下,还有武士。

不过,这个权力金字塔并非一成不变,天皇虽然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但更多时候,他更像是王朝的吉祥物,混得好的时候少,混的不好的时候多。

在日本的封建历史上,有几任天皇不仅没有权力,过得更是十分落魄,甚至到了平时连顿饱饭都吃不上的地步。

而之所以天皇会失去权力,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幕府中的将军权力过大,足以架空天皇。

不过,幕府将军也有失算的时候,因为动荡,兵变,战乱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集权,从而使权力分散到他下边的大名手里。

明朝历史大爆炸时间(有趣的历史你可能不知道)(2)

(幕府)

我们比较熟知的日本大名,如丰臣秀吉,织田信长,德川家康,都是名动一时,叱咤日本战国时代的人物。

从公元1467年到公元1477年这十年里,日本内部发生了一场十分严重的内乱,名字叫做应仁之乱。

动乱过后,天皇跌下神坛,幕府权威不再,各地的大名反而趁乱做大做强,很快就发展成了极大的地方割据势力,这其中最为强大的两个大名,是大内氏和细川氏。

日本弹丸之地,撮尔小国,两家大名不满足于整天在这一亩三分地里溜达,于是纷纷组织船队,打算前往明朝通商朝贡,出来见见世面。

说是船队,其实只不过是零零星星的几条小船,其中,大内氏派出了两条船,细川氏则派出了一条船。

通商队伍由日本和尚了庵桂梧带领,一行人收拾行李,打点行囊,这就算是上路了。

一切看似很正常,但越是看起来正常的东西,其实就越是不正常。

这个不正常的诱因,来自于细川氏。

对于这次访问大明,细川氏很有意见。

明朝历史大爆炸时间(有趣的历史你可能不知道)(3)

(朝贡船队)

咱们都是大名,我们细川氏的身份也不比你们大内氏低,你们大内氏的实力也不比我们细川氏强,凭什么你们能派两条船,我们只能派一条船?

在细川氏看来,这不是船多船少的问题,这是尊严的问题。

日本人都很有自尊心,稍微感觉到自尊受损,立刻就要剖腹自尽。

不过细川氏显然是个没皮没脸的人,剖腹是不可能的,这辈子也不可能剖腹,明着跟大内氏干起来也不太现实,所以细川氏干脆自己在私底下又偷偷派了一条船,由之前被抓到日本的中国人宋素卿带领,先一步抵达了大明的宁波。

不过很显然,宋素卿虽然先到了宁波,但想要上岸,想要先一步和明朝方面接触,还是有些困难的。

原因在于,宋素卿一行人刚抵达宁波,就被当地人指认出来,这货不是日本人,而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宁波当地的官员不敢耽搁,立刻把这个消息上达天听,送到了明武宗朱厚照的案前,结果朱厚照同志是个相当开明的主儿,认为不管宋素卿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现在他都是日本大名派来的使者,既然是使者,就应该以礼相待。

明朝历史大爆炸时间(有趣的历史你可能不知道)(4)

(明武宗朱厚照 画像)

看看,天朝上邦,就是这么有素质,就是这么有礼貌。

结果,宋素卿大摇大摆的到了宁波,并且一路北上,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抵达了京师,想要参加武宗皇帝为各国使者举办的欢迎晚宴——大祀庆成宴。

想要吃席,困难重重,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宋素卿是在细川氏的策划下偷偷摸摸地来到大明的,这代表他们不是官方的外交团队,既然不是官方的外交团队,那么他们就没有日本朝廷颁发给他们的国书,也就是能证明他们身份的外交文件。

日本人笨是笨了点,但宋素卿毕竟是大明人氏,懂得这其中的人情世故,他左右打点,最终找到了内宫中的太监刘理,对其贿赂黄金千两,终于混了一张晚宴的入场券。

这一千两黄金,总体来说,花得不算太值。

因为宋素卿的本意是,通过参加大祀庆成宴,来洗白自己私自外交的身份,把自己坐实成日本对明朝官方外交官的身份,但实际上,宋素卿除了在晚宴上吃了两口菜之外,得到的唯一答复,就是礼部对他的严重警告。

礼部表示,这次你掏的钱比较多,那就算了,但是下次你不能再担任日本使团的使者,下次再敢凑数胡来,一定没有你好果子吃。

一顿饭吃完,宋素卿只好带着细川氏的这帮人悻悻离去,返回了日本。

宋素卿别得不行,赶路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他的船队和大内氏的船队几乎是同一时间出发,但他却抢先抵达了宁波,在宁波耽搁了几天,去北京吃了饭,然后又返回日本,到这个时候,由了庵桂梧所带领的日本商队才姗姗来迟,刚刚抵达宁波海港。

他们慢悠悠的到了宁波,再慢悠悠的到了京师,按照规矩进行了朝贡,通商等一系列活动,最后还拿到了大明朝廷颁发的“正德新勘合百道”。

明朝历史大爆炸时间(有趣的历史你可能不知道)(5)

(港口)

这个“正德新勘合百道”,具体是什么样的,作者在翻阅史料的时候没有找到,但据我猜测,大概率是一块牌子。

有了这个牌子,就证明你是经过我们大明认证的朝贡使团,下次来的时候,带着这个牌子,就能在大明地面上畅通无阻。

细川氏的宋素卿虽然来得早,还吃上了席,但他毕竟身份不对,所以朝廷还是选择把牌子给了后来的大内氏使团。

大内氏使团回到日本后,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又组织了一次对明朝贡活动,这一次,使团由日本人谦道宗设带领。

当然了,既然要对明朝朝贡,当然少不了细川氏来凑热闹。

细川氏一听大内氏又要往明朝跑,寻思自己也不能落下,他们去咱们也得去,于是也组织人手,由日本人鸳冈瑞佐和上次吃席的宋素卿带领,也忙不迭的开船去了大明。

大内氏使团和细川氏使团脚前脚后,抵达了大明宁波口岸,宁波当地的官员在查验两个使团的身份时,却出了问题。

大内氏掏出来的牌子,经查验后,是正儿八经的正德新勘合百道,细川氏掏出来的牌子,经查验后,也是正儿八经的正德新勘合百道。

其中必然有一个牌子是临时伪造的,但鉴定需要时间,而朝贡的时间是有限的。

宁波的地方官员分不清什么大内氏和细川氏,因为那是它们日本国内的叫法,大明官员只认牌子不认人,结果两块牌子都是真牌子,属实是让他们有点迷糊。

明朝历史大爆炸时间(有趣的历史你可能不知道)(6)

(鸳冈瑞佐 形象 )

在负责对外交涉的明朝部门市舶司,大内氏的谦道宗设和细川氏的鸳冈瑞佐就因为令牌真伪之事闹得很不愉快,大明官员们不愿意多生事端,于是把两家使团都放了进来。

大明天朝上邦,他们认为日本人虽然只是来进贡的,不足为重,但毕竟是远道而来,地主之谊还是要尽的。

于是,宁波官员们摆下了几桌筵席,为谦道宗设和鸳冈瑞佐以及宋素卿接风洗尘。

中国人吃饭的座次,一般很有讲究,主人坐哪里,客人坐哪里都是有着明确规定的。

而这样的座次顺序,往往也是一种身份上的象征。

不过接待日本使团,大明官员们很显然就没那么讲究了。

地方官本着开怀吃,敞开喝,随便坐的方针,十分随意地就把这几个日本使者的座次给安排了。

坐在首席的,是鸳冈瑞佐,坐在次席的,是谦道宗设,坐在末席的,是宋素卿。

原本这个安排,是无心的,是随意的,因为宁波的这顿饭,就是随便吃一吃,正式的宴会,那得到了京师紫禁城才能吃得到。

细川氏倒没有什么意见,倒霉催的,是这个大内氏。

明朝历史大爆炸时间(有趣的历史你可能不知道)(7)

(谦道宗设 形象)

大内氏的使者谦道宗设认为,自己是正牌使者,自己身后的大内氏在日本又是第一大名势力,理应坐在首席,结果却混了个次席,这实在是有点脸上无光,挂不住劲。

所以,谦道宗设这顿饭,吃得就挺憋气。

丑人多作怪,庸人多自扰,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筵席一散,谦道宗设越想越不是滋味,他索性唆使手下,攻入细川氏使团的住处,引发暴动,当场就把鸳冈瑞佐给杀死了。

当然了,这不仅仅是一顿饭上的座次问题,更是大内氏和细川氏两家大名在日本本土多年的积怨问题,只不过恰好在这一时间点爆发罢了。

老实说,这帮日本人做得实在是有点不太地道。

你是来朝贡的,你本来身份就低微,我们大明朝廷不歧视你,不打压你,还和和气气地请你们吃饭,结果你们不仅不领情,还在我们的地盘上闹事儿,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不过,此时的谦道宗设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他磨刀霍霍,准备将细川氏的副使宋素卿也送上西天。

长夜漫漫,一场乱局,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