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三字经头悬梁译文(三字经首孝弟次见闻)(1)

译文:

为人处世首先要学的是孝悌人伦,其次才是增长见识和提高技能。在学习技能的时候,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掌握并理解文义。

三字经头悬梁译文(三字经首孝弟次见闻)(2)

解读:

这里讲了为人处世和做学问的顺序。

“首孝弟,次见闻”意思是说,一个人首先重要的不是学习技能,而是要学会孝顺父母,懂得礼仪。

我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做人最根本、最首要的就是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其次才是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这里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德行。一个人无论有多么大的能力,但是德行缺失,那么,这个人也终究只是一个危害社会的反面角色,与国家和他人并无半点益处。所以,德行才是人才培养的根基。

而德之首要,则谓孝。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说,父母在世,儿女应当常伴左右,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告知要去的地方。

当然,这是古人的孝顺标准。古代的交通没有今天便利,如果儿女要走远,想要见上一面是很困难的,所以古人便有了“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

这在今天看来有些不合常理,但是放到那个年代,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即便到了今天,交通便利,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儿女如果不在父母身边,老人那种深深的孤独。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类的感情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有时候想一想,人这一辈子不也就图一个合家团圆吗?

三字经头悬梁译文(三字经首孝弟次见闻)(3)

“知某数,识某文”,即说要认知数理并理解文义。“数”,指算数,古代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文”,指文章、文献、韵文等。“数”与“文”泛指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古人习文,主要研读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除此之外,古人还要学习六艺。

六艺是古代儒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六曰九数。”

其中,五礼指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六乐指云门、大成、大韶、大夏、大凄、大武等古代名曲;五射指白矢、参连、剡(yǎn)注、襄(rǎng)尺、井仪等五中射箭技术;五御指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五种驾驭技术;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造字方法;九数即九九乘法表。

以上的六种技艺涵盖文武、艺术等各个方面,且又把这六艺分为了小艺和大艺。书、数为小艺,是古人必学的基础技艺;而前四项,即礼、乐、射、御为大艺,则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天赋自由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