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骨度分寸示意图高清(针灸32.曲骨任脉)(1)

别名

尿胞、回骨、屈骨、屈骨端。

来源

本穴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

曲骨:在横骨上中极下一寸,毛际陷者中,动脉应手,任脉,足厥阴之会。刺入一寸五分,留七呼,灸三壮。

定位

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从肚脐沿前正中线一直往下推,推到有骨头的地方,紧贴骨头上方即是此穴。

针灸骨度分寸示意图高清(针灸32.曲骨任脉)(2)

释义

曲,弯曲。

骨,这里指横骨。(横骨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耻骨联合,另一个是横骨穴,属足少阴肾经,位于曲骨穴旁开0.5寸 。)

中医解剖上称耻骨联合为曲骨。

针灸骨度分寸示意图高清(针灸32.曲骨任脉)(3)

横骨即今之耻骨,其骨弯曲,形同偃月,穴当耻骨上边正中,因名曲骨。耻骨上缘其形弯曲,古称为曲骨或屈骨。

很多穴位,像束骨、曲骨、横骨、然谷(骨)等穴,都是以旁边的骨头古名命名的。

经典论述

《针灸甲乙经》

膀胱胀者,曲骨主之。

小便难,水胀满,出少,胞较不得溺,曲骨主之。

妇人赤白沃,阴中干痛,恶合阴阳,少腹篚坚,小便闭,曲骨主之。

《针灸大成》

曲骨  横骨上,中极下一寸,毛际陷中,动脉应手。足厥阴、任脉之会。《铜人》灸七壮,至七七壮,针二寸。《素注》针六分,留七呼。又云:针一寸。主失精,五脏虚弱,虚乏冷极,小腹胀满,小便淋涩不通,耝疝,小腹痛,妇人赤白带下。

功效主治

任脉、足厥阴经交会穴。

通利小便、调经止痛之功。

主治少腹胀满,遗尿,疝气,月经不调,小便淋沥,遗精,阳痿,赤白带下,痛经等。

现代研究

针刺曲骨穴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并且与手法有关。捻针时可引起膀胱收缩,内压上升;捻针停止时,膀胱变为松弛,内压下降。

针刺公孙、足三里可以有效地抑制宫缩。针刺曲骨、秩边可使宫缩反应迅速上升

使用注意

不建议非专业人士为孕妇在此穴及腹部穴位下针,以免因手法不对或解剖不熟悉,损伤孕妇及胎儿 。

预告

中极

针灸骨度分寸示意图高清(针灸32.曲骨任脉)(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