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刀与笔(作者原创授权)
麋芳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算得上是一个负面人物,在长坂坡其曾经误传赵云投降曹操的消息,又在关羽准备北上攻打襄樊时饮酒遗火,更在吕蒙白衣渡江、荆州情势危机下屈膝投降东吴。虽然小说对麋芳的部分负面事迹有添油加醋的处理(如:历史上,在长坂坡误传赵云投降曹操的事迹则并无记载是麋芳所为),但是麋芳叛迎孙权进而导致荆州丢失、关羽败亡确是于史有载,这也使得麋芳其人为后世所不齿。
关于麋芳降吴历史记载是因为负责留镇荆州的关羽一向轻视麋芳,而麋芳又曾经因失火烧毁军器、供给军资不力等失职事件被关羽责罚警告,由是麋芳“私好携贰”,再加上东吴方面的威逼利诱,才导致麋芳投降东吴。对麋芳降吴原因的推测,后世也有许多不同的角度,有从关羽的角度进行分析的,也有从麋芳的阶层进行分析的。在笔者看来,麋芳降吴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综合而致。另,历史对麋芳的记载并不详备,关于麋芳似有多个疑问未有明确答案。这里笔者就试进行推测猜想,以期更全面地解释麋芳降吴的原因。
疑问之一:麋芳为何滞留荆州?
刘备集团的人员入益州大体有几个批次:先是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首次随同刘备入益州的人马(包括庞统、黄忠等人)。尔后是奉命入益州驰援的人马(包括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而在益州平定后刘备集团还征调了一批留在荆州的官员入益州(如向朗、马良等人)。而几位著名的刘备集团元从系非统帅人员中,简雍直接参与了对刘璋的说降工作,麋竺和孙乾虽然不知是何时入益州,但可以推测此二人最终也身在益州。
从麋竺、孙乾和简雍等人的待遇上看,平定益州后这些人虽然授予的皆是虚衔但均得到了较高的礼遇。按照常理,根据麋芳的经历和贡献,其最终的待遇大抵也应当是和元从系的麋竺、孙乾、简雍等人相似,即随入益州、授予虚衔、得到较高的礼遇。但麋芳却被留在了荆州,且和麋竺兄弟分离,这一安排似乎并不正常。
对于麋芳为何留滞荆州,笔者试进行以下猜测:要么是麋芳可能存在疾病不适宜长途跋涉入益州因而滞留荆州。要么是麋芳与刘备集团的部分成员有矛盾,尤其可能与其兄麋竺存在矛盾,因而刘备集团在人员的调配上才有意分开麋氏兄弟二人避免矛盾激化。
疑问之二:南郡太守的任命有何深意?
南郡对于刘备集团而言非同小可,在麋芳任职之前,南郡太守是由从宜都转任的张飞担任。从表明的任职上看,确实能够说明刘备集团对麋芳的信任和倚重。但是,在笔者看来,让麋芳任南郡太守却也体现出了刘备集团人事任免的仓促性。从时间上看,麋芳任南郡太守应是在刘备集团平定益州之后(张飞转任南郡后又与诸葛亮、赵云等率军入益州驰援,平定益州后才转领巴西太守)。在这一时段,刘备集团对一众成员都进行了提升,麋芳之兄麋竺更是“拜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虽是虚职,但也“赏赐优宠,无与为比”。相比之下,麋芳虽任南郡太守,却临近东吴、地处前线,颇具战争风险。而刘备集团此时又授予了关羽董督荆州的大权,身为南郡太守的麋芳要受到关羽的节制,因此对麋芳而言任职南郡并非美事。又加之麋芳能力有所不逮,才会出现之后的种种失误以致和关羽渐生嫌隙。
在笔者看来,益州平定后刘备集团对麋芳南郡太守的任命的主要目的在于提携旧臣,但恰恰忽视了麋芳的能力,也忽略了麋芳可能因对比而产生的心理落差。
疑问之三:麋芳投降东吴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根据上述的分析,笔者猜测麋芳投降东吴应还有部分历史未明确记载的原因。
从根源上看,麋芳“私好携贰”有可能不仅仅是因为与关羽的嫌隙,还有可能是因为其在刘备集团受到的差别待遇而产生嫌隙。平定益州后,刘备集团对麋芳并未像对待如麋竺、孙乾、简雍这一众元从系人员一样给予虚衔和礼遇,而是让其接任南郡太守并受关羽的节制,这一待遇与在益州的兄长麋竺“拜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相比相差较远。此前,麋芳曾与麋竺一样舍弃朝廷的名位而追随刘备周旋,现今兄弟二人待遇迥异,自然会引发麋芳的不满。
而麋夫人的遭遇也会加剧麋芳对差别待遇的感受。虽然历史记载了麋竺曾“进妹于先主为夫人”,但此后麋夫人的音讯全无、不知所踪,于何时何地夭折或是否存有子嗣历史均只字未提,更无缘被列入后妃传中。麋夫人是历史记载中刘备的有名正室,却未能得到应有的礼遇,其境况与麋芳颇有相似之处。而麋家兄、弟、妹三人,最终仅有麋竺“赏赐优宠,无与为比”,这样的反差也可能会促使麋芳心生怨恨。
由此,麋芳叛迎东吴的综合原因大体如下:一、在刘备集团的差别待遇,尤其是与其兄麋竺的差别待遇使得麋芳萌生了不满。二、麋夫人的遭遇加剧了麋芳的这种因差别待遇带来的不满。三、带有不满情绪而又能力有限的麋芳在南郡太守任上频频出现失误,引发关羽责罚,进一步酝酿了麋芳的不满。四、东吴兵临城下,恐惧、求生欲和对刘备集团的不满促使麋芳向东吴投降。
总结上述所言,麋芳投降东吴可能不仅仅是因为其自身临阵恐惧贪生以及其与留镇荆州的关羽的嫌隙所导致,向上溯源,麋氏兄弟之间的矛盾以及刘备集团内部因人事任命而产生的麋氏兄弟之间的差别待遇亦可能累积麋芳的不满,从而促使麋芳做出叛迎东吴的举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