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是一项重要的教研活动,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相信,很多学校都在推行集体备课。但事实上,理论与实践,想法与实际,目标与效果却大相径庭。

那么,怎样做集体备课才会更有效?

下面,笔者根据自身实践向大家介绍一套集体备课流程及管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集体备课如何开展最有效(这样做会更有效)(1)

研究教材,个人初备

◆集体备课研讨前,教师先进行教材研究,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及相关材料。对这个单元的教材有整体把握,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体系、教学策略;围绕教学目标研讨教材、研读学生,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力求做到:“脑中有纲”(课标)“胸中有本”(教材)“眼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教法)

◆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其他教师必须写出备课提纲,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集思广益,攻克难点,努力提出独创性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如何开展最有效(这样做会更有效)(2)

集体研讨,形成共案

研讨内容为一个单元。集体研讨时,每位教师都要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陈述各自的初备方案,经过讨论,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力求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阶段测试。提倡“统一”,并不是“一刀切”,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调整。

达成共识后,形成共案。共案由教学主管领导审阅签注意见后,方可印发给每位教师。

集体备课如何开展最有效(这样做会更有效)(3)

复案修改,完善个案

教案应避免千篇一律,否则就丧失了个性。教师在四个“统一”的基础上,认真领会主备教师的设计意图,根据各自的知识储备、个人素养、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正,进行个性化二次备案。修改内容补在教案的“复案修改”栏内,使得教案更加符合教学实际需要。

实施教学,课后反思

教师把修改完善好的个案拿到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在实践中检验。

要求教师在每一节课后,及时地把自己的教学得失写在 “教学反思”栏内,促使教师把反思常态化、习惯化。

典型课例研讨活动

形成的共案中,每单元选取一节课例,由主备人和另一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课后,两位执教人分别谈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后反思。小组成员进行议课。组长负责整理活动记录并提交教学主管领导审阅签字并存档。

集体备课如何开展最有效(这样做会更有效)(4)

保障措施

必须遵循的原则。

活动前充分准备;

活动中深入研讨;

活动后认真总结”

主要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校长全盘把握,主管领导跟踪把关,各组长具体负责。

2.集体备课每周一次,周四语文组,周五数学组和英语组。(课程安排和时间学校统一调整)

3. 用《教师个案检查制度》和《个案签字制度》保障复案修改落实。教师课前必须让组长签字;组长每次活动前要对教师复案修改和教学反思进行检查,教学主管领导随时抽查,并纳入教师个人的学年考核。

4.学期末,进行优秀教研组评选,对教研组所有成员进行“捆绑式”评价和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