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4月22日消息(记者潘可鑫)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珍爱地球、和谐共生的前提是认识地球、了解地球,日前,记者来到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山东省济南监测中心),探寻遥感科技如何给地球“把脉问诊”,为保护地球环境、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今年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世界地球日遥感科技为环境保护装上)(1)

(央广网记者潘可鑫 摄)

山东省济南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杨晓钰介绍,遥感是指在不直接接触目标地物的情况下,对目标地物进行远距离探测、识别和获取地物信息的过程。目前,山东省济南监测中心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表状况、大气、水、生态和土壤的情况等进行评估,了解地球环境变化,更准确地制定环境保护政策。

今年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世界地球日遥感科技为环境保护装上)(2)

(央广网记者潘可鑫 摄)

杨晓钰进一步解释说,山东省济南监测中心可以通过环境监测卫星观察大气污染情况,跟踪监测分析济南市周边乃至山东省内大气污染的过程,分析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特征。“这些监测数据,可以帮助有关部门在治理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对症下药,精准出台治理措施,保护地球大气环境。”

山东省济南监测中心还会利用飞机、飞艇、气球等作为传感器运载工具进行航空监测。这些工具有着机动灵活、调查周期短、不受地面条件限制、资料回收方便等优势。“比如,我们可以操控航空器在黄河上方飞行,能够清晰地发现流域内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监测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及时发现环境破坏行为。”杨晓钰告诉记者。

除了对地球环境进行有效监测之外,“我们还应用卫星遥感开展了二氧化碳的空间分布监测,评估了济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相关情况,定量化了济南市植被碳汇能力。”杨晓钰告诉记者。

山东省济南监测中心生态遥感室主任姜腾龙表示,下一步,山东省济南监测中心将不断创新技术应用手段,继续挖掘“天地空”监测数据的价值,完善数据处理方案,提高碳监测目标的技术适应性,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据了解,山东省济南监测中心是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的遥感基地,凭借遥感监测灵敏迅速、观测范围广泛、信息获取即时、手段多样等优势,建立了“天地空一体化”的监测网络,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对地表状况、大气、水、生态和土壤等进行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