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中有一个词——“和光同尘”,意思是如果自己的形象太光辉了,就使它柔和一些,而不至于太显著;如果别人身上有尘土,那么自己就不应该显得太洁净,而应该与别人保持一致。显而易见,这是与人群相处时自我保护的一种好方法。我们要做一个全身成事的英雄,而不是一个舍生取义的莽汉。在周围人都沉醉不醒的情况下,不怕危险,自恃孤高以殉其节的态度当然很了不起;不过,如果还想实现自己志向的话,和光同尘也可以算是避免灾祸的一种生活准则。

晋时嵇康跟随隐士孙登在山林间遨游三年,嵇康向他请教问题,他从来不回答。将要分别时,嵇康对他说:“先生,您难道在最后分别时也无话可说吗?”

孙登于是说:“你认识火吗?它生来就有亮光,如果不用,那就浪费了它!人的才能就像暗夜的火光一样,如果不用,也会浪费殆尽!保存火光的关键在于免遭外部的风雨,发挥才能的关键在于顺应外界的事物,有十分清醒的见识,只有这样才能长久。我看你不随流俗,刚烈有余而韧性不足,才气多而见识太浅,在当今世上恐怕很难有所作为!”

情商高的人必须懂得的四句话(情商提高和光同尘)(1)

不出孙登所料,嵇康后来一直没有被朝廷任用,最后竟然因吕安事件牵连入狱,被司马氏杀害了。

古人说:诽谤不实之词太多了,金子也会被熔化。羽毛数量多了,也能把船压沉。尘土多了,同样能把车轴压断。不实之词太多了,能把人的名声搞臭。因此,老子李耳要去西域时,提前换上胡人的装束,大禹路过裸人国时,就主动脱下衣服,孔丘与武人交朋友时,就比试射猎。散宜生为了达到目的,也曾行贿,更有仲雍为了自保,剪掉头发,裸体文身。有人会说,原来圣贤的智慧也有用尽的时候。但事实上,这并不表明圣贤黔驴技穷了,而是说明他们从来都不是故步自封的,而是能够灵活多变地顺水行舟,用以自保以实现更大的理想。

有的人个性非常刚正,绝不愿意随顺自己觉得不满意的事,而且也看不起那些“糊涂”处世的人,觉得这样的人没有原则,甚至会认为社会的风气之所以这么坏就是被这些人给带坏的。其实,在我们做人处世的过程中,太清高是不利于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人际关系处不好,那就算有再大的宏图伟业也不容易完成。古人常讲“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人和,什么事能做好呢?

从前有一位无际禅师,他经常云游四方,有一天,他来到了一个小山村。

这时正是中午时分,天气炎热,禅师看到河边有一个村民正在用水车打水,就上前去向他讨水喝。

这个村民见无际禅师是个出家人,就说:“禅师,假如有一天我也看破了红尘,我就会和您一样出家修行。不过,我出家以后,不会像你这样四处云游,居无定所。我会找一个地方隐居起来,专心参禅打坐,不再抛头露面。”

无际禅师微微一笑,问道:“那么你什么时候才会看破红尘呢?”

村民说:“我虽然一直有出家悟道的想法,但遗憾的是,我们这一带只有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质,而全村的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如果我能找到人来接替我的位置,那我就可以无牵无挂地出家了。”

无际禅师道:“你最了解水车,那我来问你,如果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者完全离开水面又会如何呢?”

村民答道:“水车在水里是要靠下半部被水流冲击而转动的原理来工作的,如果把水车全浸在水里,它不但无法转动,而且还有可能会被急流冲走。同样,如果水车完全离开水面也是不能转动的,更别说要靠它来抽水了。”

情商高的人必须懂得的四句话(情商提高和光同尘)(2)

无际禅师点点头,说:“水车与水流的关系,其实和个人与世间的关系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会被尘世的洪流所冲走。假如超然出世,与世隔绝,则人生就会失去强大的动力。同样,一个修道之人,也要出入得宜,既不冷眼旁观,也不随波逐流。因此,出家既要看破红尘,更要想法普度众生。”

村民听了无际禅师的话,久久地愣在那里,若有所悟。

禅师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不仅适用于出家修道之人,也可以应用在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身上。

一个人若是太清高,目下无尘,就会像那离开水面的水车一样,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拥护,甚至还会四处树敌。这样别说是改变世界,就是改变某个人都不容易,有什么样的伟大抱负也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因为没有人来支持你实施,而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一个人若是太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那就像完全浸在水中的水车一样,表面上是随顺众生,但实际上却很容易被那些不良的东西给污染,甚至被席卷进浊流,而完全抹杀了自己的意愿。

所以,做一个善于藏心的人,既要保留自己的原则和个性,又要随机应变、灵活变通,在水流的冲击下忍耐、坚持,只有这样才能汲水上岸,成就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