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讲解(孙子兵法孙武谋攻第三)(1)

原文【谋攻第三】

1.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贲温,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3.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4.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5.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6.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讲解(孙子兵法孙武谋攻第三)(2)

端倪创译

1.老祖宗说:指导战争的原则是,能完完全全的收编敌国全部有生力量,比残破不全的剩余有生力量更好;能完完全全的收编一万人(军:万人)的有生力量比残破不全的更好,能完完全全的收编两千人(旅:二千人)的有生力量比残破不全的更好,能完完全全的收编一百人(卒:百人)的有生力量比残破不全的更好,能完完全全的收编五人的有生力量比残破不全的更好。发动一百场战斗胜利一百场不是众多高明种类中最高明的一种,节省进攻力量消耗的同时使对方处于不利态势,最终因强大力量威慑下而屈服,才是所有高明中最高明的战略。

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讲解(孙子兵法孙武谋攻第三)(3)

2.战争最高明形式的运用是破坏敌国平衡的战略,第二等是破坏敌国缔结攻守同盟的外交,第三等是破坏敌国的军队,迫不得已才会攻打敌国占有优势的防御设施。临时制造头顶大盾牌和喷火、冲撞等攻城器械,就费时3个月,推高小山(搭弓射箭)又费时3个月,因不能迅速取胜统帅会愤怒冲动的命令士兵像蚂蚁一样附着攀爬城墙,即使斩杀后退逃跑的攻城士兵高达1/3,依旧无法攻占敌方防御设施,这是进攻方的灾难。因此高明的统帅,通过使敌军处于不利态势的方法而并非只简单的进行战斗。通过战略调动巧妙的攻占敌方防御设施而并非只运用最不利的手段强行攻城。摧毁敌人的国家导致众多利益始终不能长期拥有,必须完完全全的将整个占领区内化成本国的一部分最终才能争夺天下。那么兵源就会源源不断的补充而占领地产生的所有利益好处都能完全拥有,这才是战略进攻的最高明方法。

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讲解(孙子兵法孙武谋攻第三)(4)

3.因此指导战争的原则是,敌军数量少于等于我军1/10,通过围攻就可以使敌方屈服投降。敌军数量大于等于我军1/5,四面围攻就无法产生优势兵力,只能通过进攻消灭敌军。敌军数量等于我军1/2,可以通过优势兵力进行战斗。敌军数量等于我军,想办法使敌方分兵。敌军数量大于我军,想办法撤离不利地域。我军不如敌军就要避免主动会战。所以数量小于敌军就要通过优势防御来坚守,数量大于敌军就要擒获敌军主将及收编敌军部队。(译这段时,看其他版本的翻译感觉会让孙武哈哈大笑)

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讲解(孙子兵法孙武谋攻第三)(5)

4.统帅,在政府直辖的国防部工作,国防部计划周密、准备充分使国家不可战胜而逐渐强大。国防部漏洞百出、敷衍了事使国家必定陷入种种不利环境而逐渐衰弱。执政者有三点会成为军队的隐患:第一、进退失据,称为被捆绑的部队。第二、未掌握当时当地的真实情况却根据表象远程提供军事意见,让部队困惑(见不到胜利的曙光和奖励的期待)。第三、未根据军事才能授予权力而任用失当,让部队怀疑(担忧活不到第二天清晨)。军队全体感觉到失败的来临,敌国领袖嗅出了失败的味道也会接踵而来倾巢反抗。说的正是自乱阵脚引导敌方胜利。

5.因此预测推导胜利有五个窍门,第一、把握最佳战机的会胜利,第二、不论数量多少都了解如何排兵布阵的会胜利,第三、政府军队与人民群众努力同心的会胜利,第四、防御准备充分、士兵体力充沛的会胜利,第五、统帅有才能而执政者不过分干预的会胜利。这五个方面,就是预测推导胜利的方法。

6.因此,全面了解敌方和己方,无论发生多少场战斗都不会陷入危机;不了解敌方而只了解己方,胜败的几率各50%;即不了解敌方也不了解己方,只要发生战斗就必败无疑。

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讲解(孙子兵法孙武谋攻第三)(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