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文化

楹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明珠,以其雅俗共赏、短小精悍、妙趣横生、耐人寻味的特点为人们喜闻乐见。历史上广泛流传的许多楹联佳作,或以其精美的对仗,或以其丰赡的意象,或以其雅切的识见,或以其凝练隽永,或以其谐巧趣味而名世,其中不乏有“听君一副联,胜读十年书”的精警效果。寥寥数语,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受益一生。

楹联在濠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学习好、传承好楹联文化,对擦亮濠江“广东省楹联之乡”招牌意义重大。让我们一起学好楹联知识,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楹联鉴赏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作者:戴燝,字享荣,福建长泰人,明万历进士,时为漳州七才子之一,乃明代名臣戴时宗曾孙。

这副联题于三苏祠,明末清初周亮工《闽小记》卷二《三苏祠联》记载:“长泰戴方伯燝,词林宗工也,题三苏祠云:‘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极为妥帖。”

上联写苏门父子三人苏洵、苏轼、苏辙,均为文坛翘楚,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席,书香鼎盛;下联写,在苏氏父子中又以苏轼苏东坡成就最大,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大岳相峙,并称四大家。

我们来看看四个数词的作用:“一门父子”,“一”确指,“三词客”,“三”确指;“千古文章”,夸张,“四大家”,确指。数词的确切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梁章钜之所以称本联“最为大雅”就与数词的概括力确切性有关。雅正,儒家以正为雅,颂人而不虚夸,即为正。联句正而雅,工而切,皆数词之效!同时数词的多用还增加了联句节奏的跳跃性和音乐性,有琅琅上口,让人过目成诵之效。

需要说明的是,本联作者,历代学者所指不一,有戴燝、张鹏翔、张鹏翮几种说法,我个人以明末周亮工记载为准。其实,同学们学习楹联的过程中,会经常碰到这种作者所指不一的情况,是因为古时文士视楹联为小技,不入文集,后世摘录书写中逐渐传讹。所以,在学习传世楹联过程中,不要过于纠结作者问题而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主要在楹联中品味其识见、情致、意境、修辞等汉语之美,传承楹联文化的精华。

古人经典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1)

| 信息来源:学习强国

| 编辑整理:濠江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