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台风官方(小据带你了解更多)(1)

“天鹅”“艾莎尼”双台共舞

这样的例子

在台风的历史上并不少见

双台风

10月29日,今年的第19号台风“天鹅”和第20号台风“艾莎尼”同日生成。太平洋上再次出现双台共舞的景象。那么,这种影响巨大的双台风现象,究竟是如何出现的呢?

“天鹅”与“艾莎尼”

让我们先来看看“天鹅”和“艾莎尼”的情况。

双台风官方(小据带你了解更多)(2)

“天鹅”风流场动态

双台风官方(小据带你了解更多)(3)

“艾莎尼”风流场动态

两个台风海上共舞,随着它们的生成,今年10月台风个数已追平历史纪录。

千变万化的双台风

近一个世纪前,日本气象学家藤原咲平发现,当两个水漩涡接近时,其运动轨迹相互影响,而这种影响在大气中依然适用。

台风就是海洋上庞大的大气漩涡,在两个台风同时出现时,会互相影响,相互牵绊着前行。藤原发现的理论恰巧可以运用在台风中。因此,这种双台风效应也被称作藤原效应。

双台风官方(小据带你了解更多)(4)

2009年,台风“芭玛”与台风“茉莉”发生双台风效应。

通过实践,气象学家发现双台风效应千变万化:可以是其中一台风完全支配另一个的移动方向,或两个台风互相排开,或一个跟随一个移动,或一个吞并另一个,也可能两个台风不发生双台风效应。

互旋篇:2009年的“莫拉克”与“天鹅”

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给我国台湾地区带来巨大灾难。在莫拉克靠近台湾之时,2009年第7号热带风暴“天鹅”于8月5日6时20分在广东台山沿海登陆。它的路径异常复杂。在“光临”了广东之后,继续向西移动,进入北部湾以后,又绕海南西部沿海盘旋几乎将近一圈,才依依不舍地减弱消失。

与“莫拉克”的“汹涌”相比,“天鹅”登陆前后“举止优雅”。在登陆广东之后,盘桓在粤西停留48小时才进入北部湾;正是由于在这里获得孟加拉湾源源不断的水汽,又在此停留,带来延绵降水。

双台风官方(小据带你了解更多)(5)

在“莫拉克”影响下,“天鹅”画出了一个圆。

为何“天鹅”忽然西行?除了大气环流的引导,双台风效应也发挥了作用。这是一种双台风典型的互旋效应。就好像两个人手拉着手,以手为圆心,逆时针转圈一样。

“莫拉克”是两个台风中位置偏东的一个,受到大气环流等大背景的影响以及“天鹅”逆时针旋转的作用力,产生向西北方向的合力,从而转向移动。同时,“天鹅”这个偏西的台风,受到的引导气流则为西偏南方向转偏东方向。这样看起来,“天鹅”和“莫拉克”就有围绕中线点连线相互旋转的趋势。

吞并篇:2006年的“桑美”和“宝霞”

双台共舞并不都是友好相处,弱的台风可能被强大的台风吞并。

2006年8月10日17时25分,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马站镇登陆。在“桑美”形成时,西北太平洋洋面上还有两个热带气旋“玛利亚”和“宝霞”,后两者互相间隔仅1000公里左右,极有可能发生双台风效应。

但“宝霞”受到“桑美”限制,自身力量偏弱,在登陆后,减弱非常迅速。此时“宝霞”与“桑美”相隔不过1000公里,“宝霞”的残余云系在“桑美”的旋转下,被卷走。两者逐步形成了一个环流,“宝霞”被吞并了。

双台风官方(小据带你了解更多)(6)

2006年8月7日的玛莉亚(右上)、桑美(右下)、宝霞(左)。

双台风官方(小据带你了解更多)(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