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嫂电影完整(电影沂蒙红嫂俺的娘在沂蒙红色影视城开机)(1)

沂蒙红嫂电影完整(电影沂蒙红嫂俺的娘在沂蒙红色影视城开机)(2)

演员时光

沂蒙红嫂电影完整(电影沂蒙红嫂俺的娘在沂蒙红色影视城开机)(3)

导演郭桐

日前,电影《沂蒙红嫂俺的娘》在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城开拍,影片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为主线,生动展现了抗战时期沂蒙山区女性在战火硝烟中坚守的坚韧与奉献,深刻诠释了“最后一把米充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沂蒙红嫂精神。

◇剧情:根据沂蒙母亲王换于感人事迹改编

据了解,该影片由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八一电影制片厂、山东省委宣传部、临沂市委宣传部、沂南县委宣传部、山东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山东恩嘉琪文化传媒公司、北京豪逸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山东恩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临沂三林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摄制出品。电影拍摄时间预计一个半月左右,之后将登陆全国各大院线。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宣传总监郭太平告诉记者,影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国家二级导演郭桐执导,著名作家俞进军编剧,萨日娜、李幼斌、牛犇、卢卓婕、时光、王勇等演员领衔主演。影片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八路军山东纵队某部领导带领队伍为了瓦解日本侵略军的扫荡,充分发挥战术优势,决定将随军的孩子们放在沂蒙山区的老乡家喂养,由此发生的一系列感天动地的故事。

影片以沂蒙母亲王换于为人物原型,讲述了年过半百的陈大娘,带领儿媳妇与女儿,以及村中的妇女们,在家仇国恨中,拧成一股绳,精心哺育革命后代,为子弟兵们做军鞋,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沂蒙山区男儿们奔赴前线,抗击外来侵略者,留守的女人们在战火硝烟中坚守中华女性的坚韧与奉献,谱写了一曲沂蒙母亲的赞歌。

◇制片人刘熙宏:拍一部好作品诠释沂蒙母亲

电影制片人刘熙宏告诉记者,自己在2005年曾经参观过沂蒙精神进京展,其中沂蒙红嫂群体的光辉事迹尤其让他感动。战争没有让女人走开,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沂蒙妇女积极拥军支前,送子送郎参军,做军鞋碾军粮、抬担架救伤员,涌现出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用身体和门板搭起火线桥的“识字班”,英雄的沂蒙妇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乐章。沂蒙红嫂是中国母亲的代表,红嫂精神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母亲和男人一样保家卫国,只是方式不一样,这便是大爱和家国情怀。

“沂蒙红嫂是无私的大爱,我们要做的就是拍出一部让新时代的沂蒙儿女感到骄傲和自豪、亿万中华儿女感动的情感大戏。”采访中,制片人刘熙宏坦言多少年来一直在酝酿的“种子”终于成形,开机仪式之后更是任重而道远。

◇导演郭桐:在红嫂故里拍摄是追溯历史更是情怀

6月8日,记者来到沂蒙红色影视城,影片于当日正式开机拍摄,开机第一天,便有五场戏的拍摄。

导演郭桐介绍,之所以选在沂蒙红色影视城拍摄,因为这里就是红嫂的家乡,而影视城也曾拍摄了《沂蒙》、《沂蒙六姐妹》、《斗牛》、《红高粱》、《铁道飞虎》等260余部影视剧,不仅是中国红色影视第一基地,更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的生动课堂。

郭桐告诉记者,全组演职人员都是用情怀表达对沂蒙红嫂的敬意,将影片拍摄成为不同于以往抗战题材,有创新,有大情怀和格局的革命战争题材“大片”。

◇临沂演员时光:将沂蒙精神发扬光大

值得一提的是,制片人刘熙宏、导演郭桐都是山东人,剧中还有很多山东籍演员,更有临沂籍演员卢卓婕、时光(在剧中饰演师长),今天的沂蒙儿女将如何塑造历史上的沂蒙儿女,也是本剧让人期待的一个亮点。

上午开机仪式之后,剧组和演员便开始进入工作状态。演员时光回家乡出演沂蒙革命大戏,也是充满了激情与敬意,“最初接到这部戏,是在上海拍着‘张一山’的戏。导演给打电话,说是红色题材的电影,当时并不知道到红色影视基地,但只要是弘扬沂蒙精神的戏,我可以去!沂蒙红嫂,说心里话听到娘这个字,我就接!”采访中时光坦言,母亲身体不好,自己最近一直忙于拍戏和回家照顾老人。“在剧中我饰演师长。时间合适,开机时间也合适。制片人和导演都是山东人,都是一群有情怀的人在做这件事。相信我们会把《沂蒙红嫂俺的娘》这部戏拍好,让红嫂精神广为传扬,让沂蒙精神发扬光大!”

转自《沂蒙晚报》 记者刘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