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法门寺介绍(陕西省扶风县扶风本官名)(1)

扶风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总面积751平方千米,总人口45.5万。先后荣获中国旅游强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

一、历史沿革

1、唐武德三年(620年)分岐山县地于今县址设湋川县,贞观八年(634年)改称扶风县,属凤翔府。以汉右扶风为名。

2、金初扶风县改称扶兴县,不久复名扶风。此后,历元、明、清未改。1914年属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3、1949年属宝鸡分区,1950年属宝鸡专区,1956年直属省。1958年撤销县制并入兴平县。1961年以原区域复设扶风县,属宝鸡专区。1969年属宝鸡地区,1971年属宝鸡市。

二、地名来历

扶风县名来源于郡名,郡名源于官名。

1、扶风本官名:汉置,掌治内史右地。汉初称主爵中尉,掌列侯。景帝中六年改称都尉,武帝太初元年又改名右扶风,治内史右地,与左冯翊、京兆尹合称三辅,皆有两丞。

2、扶风成行政区域:西汉太初元年(前104)改主爵都尉置,分右内史西半部为其辖区,职掌相当于郡太守。因地属畿铺,故不称郡, 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县(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3、扶风县:县沿郡名,郡以官名,意即“扶助京师,以行风化”。《汉书·百官表》 注:“扶,助也。风,化也。”

三、风景名胜

扶风县法门寺介绍(陕西省扶风县扶风本官名)(2)

1、中观山。中观山顶峰高峻,青石叠出,山腰有清代建造的寺院净光寺,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曾有不少高人方士、佛教名流隐居修行。

扶风县法门寺介绍(陕西省扶风县扶风本官名)(3)

2、法门寺。位于县城北法门镇,相传始建于东汉,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寺内有13层8棱宝塔1座,高48米,1981年倒塌,1986年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了已有1700年历史的“地下宝库”,内有释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和大批珍贵文物。这一重大发现立即引起多方重视,不仅修复原塔,并扩建成法门寺博物馆。

扶风县法门寺介绍(陕西省扶风县扶风本官名)(4)

3、马援墓。位于距扶风县城约3.5千米的伏波村旁,有一座圆锥形夯土堆,高约10米,直径约10米,这便是东汉初年的将领马援墓茔。墓前立有清代所刻“汉伏波将军墓”碑石一通。

扶风县法门寺介绍(陕西省扶风县扶风本官名)(5)

4、大明寺。位于扶风县段家镇,前身为福荫寺,始建於隋大业元年(605年)。相传,隋炀帝杨广为纪念其父隋文帝的功业,保佑江山永固、福荫子孙万代,与太陵旁边创建了此寺。

扶风县法门寺介绍(陕西省扶风县扶风本官名)(6)

5、周原遗址。周原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法门寺西北三千米处,是《诗经》所言“周原朊朊,堇荼如饴”之地。周原考古发现被列为21世纪中国百项考古新发现之一,自西汉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周原发现第一件青铜器以来,累计出土青铜器数以万计,其中晚清“四大国宝”中的毛公鼎、大盂鼎就出土于此,周原被誉为中国“青铜器之乡”。

扶风县法门寺介绍(陕西省扶风县扶风本官名)(7)

6、法门寺合十舍利塔。“法门寺合十舍利塔”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策划设计,呈双手合十状,塔高一百四十八米,相当于五十层楼高,中间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宝塔型建筑,舍利塔前面有一条长达一千五百米的“佛光大道”,两旁用花岗石雕刻巨大的佛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