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出一个状元,那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无比的艰难,无比的风光。
状元而能够担任出人头地的,那就更加难得,更加令人“艳羡”。
在清代道光年间,就有这么一个状元,他就是“张之万”。
说起张之万,可能很多人都比较陌生。但如果说起“张之洞”,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
其实,张之万是张之洞的堂兄,两人都是直隶南皮人(今河北沧州)。
张之洞27岁的时候,也就是同治二年(1863年),中了探花。而张之万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了状元。
以中进士的年龄而论,张之万中进士比张之洞要晚。但是,张之万考中状元,难度比张之洞还要大不少。
总而言之,张家这两兄弟也真是牛,尤其是张之洞在晚清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顾整个历史,兄弟二人同朝入阁拜相的例子,真是凤毛麟角,最有名的就是张之万、张之洞二人。
说回张之万,他考中状元后,担任翰林院修撰。后来,张之万依附慈禧太后,在辛酉事件中立了大功,后续得以平步青云。
当然了,我这篇文章不评价张之万的为人,主要还是来欣赏一下这个晚清状元的文采。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爱对联的读书人。记得关注我哦。
今天我和大家聊聊清代状元张之万的3副对联,对仗工整,文采飞扬,令人刮目相看。
第1副对联:短艇得鱼撑月去;小轩临水为花开。
这副对联是张之万在游览苏州沧浪亭的时候所写。沧浪亭为名胜古迹,以《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而命名。
这副对联构思精妙,语短情深,耐人寻味。
首先,这副对联暗藏了古典。上联出自金代诗人王庭筠的《赠益公和尚还超山》:“短艇得鱼撑月去,一声渔笛破寒烟。”
下联出自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白发思家万里回,小轩临水为花开。”
等于说,这副对联是对联中的“集句联”,在古人基础上重新创作,颇有难度,颇见功力。
其次,按照正常的语序,对联应该是“短艇得鱼月撑去,小轩临水花为开”,意思是说,渔父抓到了鱼,在月光中驾驶小船潇洒离去,小轩临水而立,鲜花为此优美景色而盛开。
本来,这个意思精彩是精彩,但是稍显平淡。可是因为调换了语序,极大增强了诗味,增强了美感。
再次,上联写观鱼赏月,境界清幽,下联写临水赏花,飘逸空灵。上下联并非随便罗列,而是有机结合,表达了张之万游览沧浪亭的所思所感,可谓妙笔生花,天衣无缝,令人刮目相看。
第2副对联:曲水崇山,雅集逾狮林虎阜;莳花种竹,风流继文画吴诗。
这是张之万题写苏州拙政园的对联。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在拙政园与文人的聚会,让张之万流连忘返。
上联“曲水崇山”,化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典故。上联说,拙政园有山有水,胜过了狮子林和虎丘。
下联是说,在拙政园种花种竹,其间之潇洒风流,足以媲美苏州文人文徵明的书画和吴伟业(吴梅村)的诗歌。
此联之妙处,在于借用苏州的景点和名人来为同是苏州的拙政园作陪衬,借此突出拙政园的感,表达文人的闲情逸致。
第3副对联:临履惕冰渊,百世同悲曾子箦;功勋逾淝洛,千秋不数谢公墩。
曾国藩死后,张之万送上了这副挽联。挽联通过“曾子”和“谢安”两个古人,借以吹嘘曾国藩的功绩,表达张之万的悲痛心情。
上联典故出自《礼记·曾子易箦》:“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上联是说,曾国藩一生小心谨慎,在个人道德品行上有很高的修行,让人们非常敬仰。
下联的“谢公墩”,是半山园以北不远的地方有一小土堆。土堆不稀奇,稀奇的是谢安这个人。
王安石曾经写诗说:“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宅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
谢公墩因为谢安而留名,主要是因为谢安的功绩太大,故而名留青史。
下联把曾国藩比喻为挽救东晋、取得淝水之战大胜的谢安,高度赞扬了曾国藩对清廷的功绩。
整个对联恰如其分,表达了对曾国藩去世的悲痛之情,缅怀了曾国藩的传奇一生,算是恰到好处的挽联。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多多点赞、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这对我非常重要。我是真游泳的猫,再次感谢大家!
,